基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消费与 网贷行为的相关性研究①
2019-09-10丛琳洁原野闫馨
丛琳洁 原野 闫馨
摘 要:随着消费物品的极大丰富,大学生消费日益呈现多样化特征,日常支出明显增加。大学生正处于金钱价值观的建立阶段,消费理念与消费心理尚未成熟,部分大学生在从众心理、攀比心理诱导下利用网贷平台筹集资金,满足自身消费欲望。针对于校园网贷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各相关方面应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引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网贷,合理消费。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 校园网贷 相关性 网贷心理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9)01(a)-094-03
大学生作为从校园向社会过渡的一个消费活跃群体,由于其社会经验不足且尚未完全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极易处于非理性的消费状态日常消费状况极度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各式各样的网贷平台纷纷出现,由于大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消费需求,但苦于资金不足且无法申请信用卡,其消费易受到限制,因此,各类网贷平台纷纷把目光投向大学生群体,开展校园网贷业务。校园网贷的出现固然为学生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其危害不可忽视。
本文对大学生消费与校园网贷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加深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的了解,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将从大学生的心理主观层面和现实客观层面对这一群体的消费状况作出分析,通过归纳总结与数据分析,找出与发生网贷行为产生联系的因素,从而回归到网贷行为的本质,针对问题提出结论建议。
1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上海市某高校大一至大四各年级的大学生,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共收集到有效回答的问卷672份。从性别分布来看,其中男性大学生样本236例,占比35.1%,女性大学生样本436例,占比64.9%;从年级分布来看,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样本各为191、248、177、56例,分别占比28.42%、36.9%、26.34%、8.33%。由于在外毕业实习的大四学生抽样难度较大,故而从样本整体情况来看,调查对象在性别、年级以及其他基本情况方面符合该高校公布的学生整体情况,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大学生当前的消费现状
随着消费物品的极大丰富与支付方式的极大便利,大学生的消费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其生活费更多地投入到形象消费、娱乐消费之中。本次对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主要对大学生月生活费整体情况,以及饮食类、服饰鞋帽类、化妆品类、游戏设备类(包括电子产品)4个消费方向进行探究,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与心理。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直观地看出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分布。1000元及以下占比6.94%,1000~1300元占比16.57%,1300~1500元占比20.23%,1500~1700元占比10.98%,1700~2000元占比14.26%,2000~2500元占比14.07%,2500~3000元占比7.9%,3000元以上占比9.06%,按照加权平均计算,大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1800.53元,约59.47%的大学生每月平均生活费不足1800.53元;但实际上来看,54.72%的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在1700元以下,总的而言,大学生个体之间月生活费存在较大差距。
通过对数据的交叉分析,在4个消费方向上得到了以下结论与分析。
2.1 饮食类消费为日常最大开支,占到大学生总消费的“半壁江山”
大学生日常饮食开支基本占到大学生总消费的“半壁江山”,是大学生日常花费中占据比重最大的一项开支。近八成的大学生在饮食类的消费占比在30%~70%,仅有10.36%的调查对象在饮食类的消费占比不超过30%,44.53%的大学生饮食类开支占到每月生活费一半以上。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为家庭供给,数量有限,大学生会将有限的收入投入到占消费结构比重最大的饮食开支当中,首先满足自身的基本生活生存需要。同时,在大学生活中,各种名义的聚餐活动数不胜数,也增加了大学生在此类消费上的开支。
2.2 服饰鞋帽类消费男女生差异较大,女性大学生更注重“服饰美”
约52.99%的调查对象在服饰鞋帽类的消费占比超过20%,近两成的大学生在此类的消费占比超过30%。约32.45%男性大学生服饰鞋帽类的消费占月生活费比重超过20%,但女性大学生的这一比例达到62.5%。相较于男性大学生,女性大学生更愿意在服饰鞋帽类物品上进行消费。合适的服饰搭配会给人带来身心上的愉悦感,对于已经满足自身基本物质需求的大学生来说,多样化的服饰搭配已经成为部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3 化妆品类开支与前类结果类似,女性大学生整体开支高于男性大学生
近九成大学生在化妆品(包括护肤品)类开支上占比低于30%,有11.95%的男性大学生在此项开支上占比高于20%,而46.96%的女性大学生在此项开支上占比高于20%,从整体来看,女性大学生在化妆品类开支上高于男性大学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大学生更加注重外在形象的管理,在日常生活中化妆品使用量更大,而男性大学生相较于女性大学生此类开支较少。总的来看,大学生形象消费不断增加,消费结构有所调整,女性大学生在此类消费上开支较大。
2.4 电子游戏类支出比重较小,但对男性大学生消费所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电子游戏类(包括电子产品)消费仅仅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很小一部分,85.03%的大学生在此类开支上占比不超过10%。从性别比例来看,约30.82%的男性大学生此类开支占每月生活费比重高于10%,而女性大学生中仅有约8.01%此类开支占每月生活费比重高于10%,男性大学生的游戏类及电子产品开支占生活费比重远远高于女生。在实际中,男生相对于女生更多的玩网络游戏,而游戏装备等的购买需要进行人民币充值,故而男生对游戏消费支出的比重也相对更高,金钱投入更大。
3 大学生选择网贷的原因
随着当前消费日益多样化和便利化,可供选择的消费品也越来越丰富,大学生的各类消费支出也逐渐增加,往往会产生入不敷出的情况。与之对应的是大学生一般不具备独立负担自身消费的能力,并且很多大学生不善于对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大学生收不抵支、产生生活费不足的感觉。同时,很多大学生又碍于面子不愿向家里索要,且一般的金融机构没有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资金借贷服务,此时很多人便会选择网贷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学生是否选择网贷会由于性别、年级等因素的差异而不尽相同,影响大学生是否发生网贷的因素多种多样,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来看,总的来说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大学生自身的客观条件、从众效应及攀比效应。
3.1 受自身客观条件影响,对于不良网贷抵制能力不足
从统计结果表1可以看出,性别及年级两个客观因素对校园网贷行为会产生影响。男性大学生发生网贷的可能性为61.02%,而女性大学生发生网贷的可能性为53.4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男性大学生比女性大学生发生网贷的可能性高7.58%。根据调查,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男性大學生更多的利用校园网贷解决网络游戏资金不足的问题,所需开支较大,而女生则主要利用校园网贷购买一些价格较高的化妆品、护肤品及衣服等。从年级分布对大学生网贷的影响来看,对比大一学生,高年级学生发生网贷行为的概率提高了19.87%。其原因在于大一新生初入校园,受到家庭以及辅导员等来自他人的督促较多,高年级学生一定程度上受到的来自校园以及家庭的各方面约束更少,且可能已经有过使用校园网贷的经历,因此更倾向于使用校园网贷解决日常资金不足的问题。
3.2 攀比心理
宿舍内个人月平均消费的提高也会增加网贷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宿舍内全体成员的月平均消费越高,宿舍内成员使用网贷平台的可能性也相应提高。对于宿舍内月平均消费较低的学生来说,在生活费不足的情况下希望向更高消费水平靠拢,在这种攀比心理的驱动下,为了维持自身消费水平与宿舍平均水平持平,可能会选择使用校园网贷,弥补消费资金的缺口,逐渐接近宿舍最高消费水平;而对于宿舍内月平均消费本身较高的学生来说,也依然存在利用校园网贷筹资维持自身高消费水平进而保持“领头羊”地位的可能。
3.3 从众心理
从众效应对于校园网贷行为的产生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宿舍内使用网贷的人数比例提高,未发生过网贷行为的人产生网贷行为的可能性提高19.7%;班级内使用网贷人数比例的提高则使未发生过网贷行为的人发生网贷的可能性提高11.4%。从群体心理的传染性来看,宿舍作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所,大学生容易受到内部环境影响,个人行为极易传染给同寝室其他人,故而舍友的网贷行为对于其他人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班级内使用网贷平台的人数比例提高对于大学生网贷行为虽然也会产生影响,但其相比于舍友网贷行为所产生的诱导影响有所下降,如图1所示。
4 结论与建议
随着消费物品的极大丰富与消费方向的深入拓展,大学生消费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形象消费、娱乐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是大学生消费金额的不断增加直接导致其家庭给予的日常生活费不足,因而使之选择通过网贷平台筹措资金维持自身消费水平,陷入“校园网贷”的借款与还贷循环。同时,影响大学生是否发生网贷的因素多种多样,总的来说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大学生自身的客观条件、从众效应及攀比效应,我们要从根源上探究校园网贷产生的原因,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大多数网贷行为的产生往往伴随着非理性的消费心理,从源头上解决网贷为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就要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做起。在校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往往心智不太成熟,而且由于网络舆论和所处环境的多重影响,其价值观念可能会出现扭曲和偏差。大学生自身需要学会理性消费,避免盲目攀比与从众的心理,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量力而行。班级与学校应发挥导向作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更多地对学生的金钱观与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真正起到监督与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逄索,程毅.大学生网贷成因分析及其风险规避路径——基于上海市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的实证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 2017(2).
[2] 林明惠.大学生网贷消费行为调查分析及引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7(5).
[3] 戴维才.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引导论析——以“高校贷”校园市场火爆现象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7(5).
[4] 刘根.大学生信贷消费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研究, 2018(5).
[5] 夏赟.大学生网贷消费行为解构与抑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8).
[6] 张杰.大学生网贷认知及其风险防范分析——基于天津高校的调查数据[J].征信,2017(4).
[7] 谭勇,黄成茂,张端阳.大学生对P2P网贷风险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
①基金项目: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分期网贷风险研究及防范——以浦东高校为例》(201711047006)、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丛琳洁(1996-),男,汉族,山东威海人,本科生,主要从事金融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原野(1998-),男,汉族,山东威海人,本科生,主要从事国际金融方面的研究;闫馨(1998-),女,汉族,山东泰安人,本科生,主要从事服务经济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