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019-09-10徐玲
徐玲
小学阶段的启蒙教育对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萌芽有着重要作用。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除了进行常规的小学语文教学之外,还应该在做人、做事方面给学生引导和启迪。
爱护环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而这一传统美德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因此,教师应自觉主动地将环境保护的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一、当前我国环保教育的现状
近年,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相应地,如何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也是许多人思考的问题,虽然现在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但总体效果不是很明显。目前来看,我国在学生环保教育这一块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表现在环保教育的内容不够科学。小学课本中虽然涉及了环保方面的内容,但内容很模糊,缺乏具体阐释,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没有办法脑补课本之外的内容。另外,环保教育方式单一。现在,对于学生的环保教育还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没有进行课外延伸,学生接受的只是理论知识,缺乏相应的实践活动,当然,这与许多学校没有办法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场所有关。
二、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意义
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由此可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大势所趋,同时,让学生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也是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对他们进行引导。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下面,笔者以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为例,说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方法。
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我们生活环境的现状,我在上课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搜集学校周边的地理情况,包括地理位置、环境状况、水资源情况、人口分布状况等等。
走访过后,学生对学校周邊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还需要完成几个课前习题:
(1)整理资料,就学校周边情况写一篇总结。
(2)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环境状况。
(3)思考造成我国环境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通过完成这些课前习题,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了大致了解,这样,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时,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预习不是盲目地看一遍课文,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如果分工不明确,还极有可能使得搜集的资料不完整或没有实际价值。将班上同学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展开预习,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证小组之间资料互补。
2.传达课文主旨。《只有一个地球》是六年级的课文,主要讲述了地球上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呼吁人们保护地球,节约资源。上课时,我紧紧围绕“只有一个地球”这一主题展开,首先为学生仔细讲解课文,分析文章大意,随后就文章中的具体句子展开分析。文中写到地球上的部分资源原本是可再生的,由于人们的肆意开采,导致资源慢慢枯竭。我以这句话为切入点,向学生讲述身边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呼吁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课堂时间有限,作为教师,也不愿意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那么想让课堂更高效,就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我看来,这堂课非常成功,因为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为学生引入了环保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由课堂转向生活。在这堂课结束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课后写一篇学习心得。在阅读学生心得的过程中我发现,《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很多学生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学生在心得中提到她现在会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看到地上有垃圾、纸屑会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让学生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急迫性,促使学生将环境保护落到实处。
4.教师要身体力行。教师是学生的标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比如,我每天到教室上课时,看到地面上有果皮纸屑会自觉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久而久之,学生受到我的熏陶,也养成了爱护环境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班上的卫生评比总是在年级前列,并且,这种爱护环境的习惯还被学生带到家庭、社会生活中。
环境保护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培养起来的,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找更多、更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