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促进高校学生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可行性研究

2019-09-10陈松张彤孙嘉铭

体育风尚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全民健身高校学生研究

陈松 张彤 孙嘉铭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可是通过相关的调查发现,一些老年化的疾病已经开始在大学生的身上体现出来。对关注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是需要目前各个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中,高校如何更好的开展校园“全民健身”运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学生;全民健身;研究

一、树立高校大学生“全民健身”意识

在全民健身的计划指导下,基于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基础,国家应当不断加强对体育工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具体来说,国家应当设置具体的健康锻炼时间周期,例如每周一个健康日,每年一个健康月等形式,通过海报宣传、体育知识讲座和竞赛活动的开展,促进人们对于全民健身的重视提升。在体育健身竞技中,可以选择篮球、足球、跳绳等趣味性和竞技性兼容的大众体育项目。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积极性与兴趣,从而让学生在体育魅力的支持下获得体育快感和冲动,不断卷入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中,并成为终身爱好。

其次有计划的开展关于全民健身的广告推广和科学宣传,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可以利用传统的电视广播以及平面媒体进行官方的宣传,同时也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宣传效应。以公益讲座、宣传片播放以及体育专栏的形式作为载体,加强大学生和公民对于全民健身知识和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丰富全民健身的内涵和文化。其次,在进行体育文化的发掘过程中,应当尊重学校文化的个性,建立起与之匹配的体育文化相关的广场长廊以及服务中心,并且以学生偏爱的互联网载体,进行体育文化的具体呈现,例如动漫、游戏等形式都是不错的选择。

二、“体教结合”提升运动兴趣

把健康放在学习生活和科研的第一位是全民健身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大学生而言,其生理和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因此应当在长期的时间内践行体育习惯与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说,在课程设置上应当从三年级和四年级开始就增加体育选修课,在体育选修课中不仅应当讲授一定的体育理论,同时应当增加体育相关的保健运动,损伤营养学以及文化知识的讲授,这样能够让学生从多视角了解体育文化,此外,学校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趣味性需求,增加具有时尚性和民族性的体育项目,例如小球类体育运动或游戏类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通过体育教育,当代大学生具备一定基础的体育理论和基础知识。但在注重理论知识的传递基础之上,更应当让学生知道具体的体育锻炼技术以及战术方式,帮助其形成完整而友善的体育观念。体育技能,就是学生在充分认识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之上,通过学习和锻炼,掌握健身运动的方法与技巧,并让学习到的技巧为体育锻炼和能力服务的过程。一般大学生需要掌握两种以上运动的技巧。此外,大学生还应当具有自觉锻炼能力、运动损伤处理能力以及安全体育活动方式的践行能力[1]。

体育教育的终身幸福需要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进行不断的挖掘,因此在高校进行体育课程和课外课程的设置时,应当以提高学生兴趣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将学生制作体育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学技巧和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提高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的调动能力和鼓励能力,并通过帮助学生不断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和乐趣,培养学生自觉锻炼和终身锻炼的习惯和意识,从而实现了学生对体育积极性的保护与支持[2]。良好的硬件环境是实现健康体育教学的重要前提,这就需要为学生打造相对友好的教学条件与环境。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学手段内容以及形式的丰富多彩和现代化特征都帮助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运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具体来说,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进行不同体育学习项目的筛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竞赛以及课程。这样做一方面尊重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也启示教师应当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方式的运用,只有不断锻炼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思维能力,才能够帮助学生由内至外的热爱体育运动。而主管部门应当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活动场所和器材,建立起良好的锻炼环境。

三、组织多样“全民健身”运动主题活动

根据条例的相关规定,围绕全民健身日的设置作为基础,进行全民健身主题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丰富,通过学校策划与组织能力的提高,打造出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体育活动项目。在大学生开展全民健身的活动层面,积极推动学校在体育活动,传统项目建设以及提升体育锻炼意识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应当加强锻炼中心,锻炼活动室以及锻炼团队的标准体系化建设,促进学生能够在学校中使用到合乎标准的锻炼器材和科学安排体系。例如响应国家的“15分钟体育健身圈”的号召,要求学生在不离开学校的前提之下,进行公共体育服务的锻炼活动通过服务水平的提升,提升体育服务的适用范围和品质。

四、结论与建议

高校应树立大学生“全民健身”意识,使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中,并成为终身爱好。通过“体教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运动兴趣,掌握健身运动的方法与技巧。高校应当加强体育器材、场地的建设并且多组织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全民健身运动中,为终身体育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晓娜.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向绍举.成都市高校體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现状及发展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3]苏莉莉.济南市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5.

猜你喜欢

全民健身高校学生研究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