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助力空间治理能力提升
2019-09-10
2019年5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要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在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深入探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理论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国家和省级规划具有战略性和宏观性,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承上启下,更重实施性和操作性。如何明晰各层级规划的功能定位、编制重点和政策机制等,将上位规划中关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修复等重大安排向下传导落地,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值得研究和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在于国土空间开发的规模布局与区域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不相匹配。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的基础性工作,目的是促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长期以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理论方法在学术界还存在一些争议,探索研究面向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实用性双评价技术十分必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划定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目的是解决一些城市開发强度过高、建设布局散乱、无序扩张问题,根治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用地侵占、环境污染破坏、房价畸高不下、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如何考虑不同城市的发展阶段、功能定位、空间形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是摆在规划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需要深入研究。
新的国土空间规划,面临新背景、新要求、新挑战,需要与时俱进。本期专题旨在探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路与方法,研究各层级规划编制重点和传导机制,以双评价夯实规划基础,科学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助力乡村振兴。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编制管用、实用、好用的国土空间规划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期专题客座主编 贾克敬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规划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