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的影响
2019-09-10刘怀仁
刘怀仁
【摘要】目的:探究药物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92例,随机分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上不进行区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的HAMA评分和HAMD-17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HAMA和HAMD-17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2周后,观察组两项指标均有显著降低,且观察组HAMD-1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AMA和HAMD-17评分均有明显的降低,观察组患者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8.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冠心病伴抑郁/焦虑的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冠心病;抑郁症;焦虑症
冠心病是一类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血管疾病。目前有调查显示,冠心病患者合并发生精神疾病的概率在大幅上升,有超过30%的患者合并有抑郁或焦虑情绪[1],使得疾病的死亡率上升。临床上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通常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外,同时加强药物干预,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抑郁、焦虑进行治疗,避免患者出现行为改变,加重病情进展[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探究药物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92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4.5±7.3)岁,其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31例,伴抑郁患者74例,伴焦虑患者18例。纳入标准:(1)符合WHO对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并由临床检查进行确诊;(2)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对焦虑抑郁的诊断标准;(3)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超过14分,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超过17分;(4)签署治愈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内源性精神疾病的患者;(2)合并患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3)用药依从性差的患者;(4)沟通交流困难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上不进行区分,采用同样的标准化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服用帕罗西汀30mg,每日一次,进行抗焦虑抑郁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护理人员需要充分学习了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对病情进行评估,根据不同的患者状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保证护理模式能够紧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2)护理人员需要整理资料,形成系统学习模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保证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加强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信心,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提高治疗依从性;
(3)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克服一定的负面情绪,同时帮助患者理解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避免患者出现自责感,建立一定的积极心理状态;
(4)对出院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进行用药指导,增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同时可以建立院外交流体系,使得患者能够及时反馈心理状态,在需要时及时就医。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的HAMA评分和HAMD-17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计数以及计量资料分别应用χ2(%)以及t(x±s)检测,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HAMA、HAMD-17评分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HAMA和HAMD-17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2周后,对照组HAMD-17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两项指标均有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HAMD-1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HAMA评分无明显降低;在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AMA和HAMD-17评分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评分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54.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8.3%,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类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心脏供血血管由于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坏死,出现心功能异常。目前有调查显示,冠心病患者合并发生精神疾病的概率在大幅上升,同时有研究表明,抑郁焦虑情绪能够使患者的血压和血管状态发生改变,通常会导致患者血压波动大[3],加之抑郁焦虑对患者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会导致冠心病等原发病加重,使得疾病的死亡率上升。临床上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通常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外,同时加强药物干预,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抑郁、焦虑进行治疗,避免患者出现行为改变,加重病情进展。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探究药物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2周后,观察组两项指标均有显著降低,且观察组HAMD-1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AMA和HAMD-17评分均有明显的降低,观察组患者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通过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且效果能够在长期内得到体现,且效果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8.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通过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理解度和满意度,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医患矛盾。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冠心病伴抑郁/焦虑的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慧萍, 何晓艳, 须琼英. 药物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8):1171-1172.
[2] 包小妹. 探讨药物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的影响[J]. 海峡药学, 2017, 29(10):222-223.
[3] 刘华. 护理干预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3):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