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体验的“种子” 收获素质教育的“果实”
2019-09-10刘芳孙广琳
刘芳 孙广琳
记者:素质教育这个词我们已经听了很多年,但是社會上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五花八门,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您是怎么理解素质教育的呢?
韩丽:我觉得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升。让德、智、体、美、劳这五个方面,在孩子自身的发展历程中齐头并进,这“五育”全面开展才能称为素质教育。
记者:根据您的从教以来的经验,您认为社会对素质教育产生了怎样的误解?
韩丽:误解的产生大多源于人们曲解了素质教育和学习之间关系。很多的家长甚至学校的一些老师会对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很排斥,不能理解和支持这些活动。他们觉得这些活动耽误了孩子们学习,抵触心理比较严重。但是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并不是不管孩子们的学习,智育也是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记者:结合您的工作实践,谈谈在乡镇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有哪些难点呢?
韩丽:普遍来说,农村孩子和城区孩子最大的差别就是目光的长短和眼界的宽窄,很多人都会觉得农村孩子不敢表达,没有特长。原因就在于农村缺少这方面的资源,农村家长们也普遍缺少这方面的关注和投入。这也就说到了刚才提到的误解,其实许多家长都不能正确理解素质教育。2014年我刚调入乡镇学校一线的时候,很多家长甚至学校的老师都对学校的活动很排斥,不能够理解和支持学校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
记者:中共中央、国务院于今年6月23日印发实施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我们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为实现更好的素质教育,您是怎么做的?
韩丽:我们提出了“体验式种子”课程体系的构建想法并逐步开展,其目的就在于丰富学生的体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品质。
“体验”是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产生深刻的理解。在桑梓小学的六年,我们希望给孩子播撒不同体验的“种子”,不期许它马上开花结果,但它会慢慢扎根。在人生的某个阶段,说不定它就迸发出强大的力量。这是我们“体验式种子”课程体系:
“体验式种子”课程体系以“体验”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突出德育实效、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
有了“体验式种子”课程体系的依托,我们延伸到其他方面,以“助学课堂”为主阵地开展智育。针对教师课堂教学思维固化,课堂上缺少活力和热情,教学成绩不如人意的现状,我们的教学团队赴南京对助学课堂模式考察学习后,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实施“助学课堂”。让老师从讲台上退下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既培养了孩子在学习时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也和德育、体育、美育、劳育互为补充。
其实“体验式种子”课程体系还有一项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获得自信心。孩子们通过参加各项活动、课程不断获得新体验与成就感,自信心和幸福感就会获得很大程度的提升,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的教育工作就是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颗种子,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可能,让这颗种子充满生长的力量。
韩丽,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小学校长,天桥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天桥区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连年被评为天桥区科学发展先进个人,在教育一线工作近三十年。在乡镇小学工作的五年中,立足地方特色,挖掘学校资源,秉持“尊重个性,唤醒心灵,丰富体验,激发创造”的课程实施方向,提出了“体验式种子”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体验中习得技能、提升思维、激发情感、开阔视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