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

2019-09-10吴娜

关键词:材料游戏幼儿

吴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一、 自主游戏生成案例描述

自主游戏是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游戏活动,是幼儿出于自身的兴趣和需要,由幼儿自己发起、积极地与同伴和环境发生互动的游戏活动。

(一) 镜头回放

镜头一:一些吃过早饭的幼儿来到区角,或画画,或安静地看书,这是班级的约定。但最近几天,却总是有几个小朋友“搞破坏”,他们不时地到卧室门口,边跳边抓一把吊饰,又兴奋地回到座位上哈哈大笑。孩子们说在玩“小猴摘果子”。他们越玩越开心,玩着玩着陆续又有新的“小猴”参加进来,然后大家凑到一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镜頭二:晚饭后,一些幼儿在看书,另外有几个孩子凑到一起,玩起了“上课”游戏。只见一名“小老师”站到其他孩子前面,并发出了指令:“请你跟我这样做!”其他幼儿非常认真地跟着“小老师”做。做了几遍后,有个小朋友提议:“我不想像你那样做。不如我们玩做不同的动作吧。”这个提议得到大家的同意。于是“小老师”拍手,其他幼儿就拍腿、拍头,“小老师”做小狗,其他幼儿就做大老虎、小花猫,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镜头三:户外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喝水,有几个孩子总是喝得很慢,凑在一起说个不停。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他们正在把水杯举高,还不停地说“干杯”。“我喝的是白酒”“我的红酒真好喝……”

(二) 案例分析

上述情景所显示的正是孩子们的“自发性游戏”,孩子可以从中自由地表达、思考,身心得到充分的满足,享受和同伴游戏的乐趣。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需要冷静地分析,以科学理性的应对策略来帮助幼儿向前推进自主游戏的发展。

二、 自主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分析

(一)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自主游戏观

教师需要尊重幼儿,承认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并适当地“放手”,让幼儿主动获取经验,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 同时把握好活动指导的尺度,让幼儿自主决定游戏主题,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和游戏形式,自主设计游戏过程。如“镜头二”中孩子们自发形成的“小老师”游戏,本来索然无味的“请你跟我这样做”变成了人人喜欢的“请你跟我做不同”,孩子们乐在其中,显示了幼儿强大的游戏创造能力。

(二) 教师要对幼儿游戏进行有效地观察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要通过观察读懂幼儿,确定指导的时间与方式。例如,在开展医院游戏的时候,教师仔细观察后,看到幼儿不愿意扮演“病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参与兴趣,教师就可以以“病人”或“护士”的角色参与游戏中,对参与游戏的幼儿进行平行的示范指导。

(三) 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体

1. 幼儿自主确定游戏主题。孩子自主确定游戏内容,会玩得更尽兴,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主动性。自主游戏之前,可让幼儿一起讨论:“今天你最想玩什么?你想怎样玩?”在一次交流中,一名幼儿说和妈妈去买菜,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蔬菜,这一快乐体验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共鸣,便确定了“超级蔬菜店”的游戏主题。

2. 幼儿自主确定游戏材料。游戏中支持启发幼儿一起来收集、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特别是一些低结构的材料,满足幼儿探索、创造的乐趣。如在“镜头一”中,孩子们对“小猴摘果子”的游戏很感兴趣,但是很显然吊饰不能作为游戏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寻找适合的游戏材料,他们会很享受游戏的乐趣。

3. 幼儿自主商定游戏规则。当孩子确定了游戏主题后,教师引导幼儿如何制定游戏规则,启发幼儿对游戏的初步设想。一个游戏会有多种玩法,幼儿尝试过不同玩法后,就会自己得出结论——怎样玩是最好的。

(四) 教师应适时恰当地指导幼儿游戏

1. 明确定位,隐性指导。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以幼儿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游戏,对幼儿进行隐性指导。如“镜头三”中孩子们自发地玩“喝酒”游戏,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顺应兴趣来引导,比赛谁喝得快,融入到游戏情境中隐性地引导,幼儿会乐于接受。

2. 把握时机,显性指导。这种指导是指教师不参与到游戏中,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幼儿提出建议或提示。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很难向前发展时,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给予幼儿直接的干预指导。

猜你喜欢

材料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可爱的小瓢虫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材料
摇摇鹅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