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共育的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2019-09-10叶翠玲
叶翠玲
【摘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三大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文化自信培育内容,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四位一体联动作用,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下文化自信培育实践做法: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协同育人以及环境育人,发挥学校立德树人的功能,培育与坚定我国文化自信。
【关键词】 四位一体 ;联动共育;文化自信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生在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肯定了文化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国际影响力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因此,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化自信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有鉴于此,笔者以中学全员德育教育体系入手,以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四位一体为共同学习群体,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文化自信培育课程的开设,即开设专项活动课程;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联动作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文化自信培育工程工作,扎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进而发挥学校立德树人的功能,培育与坚定我国文化自信。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是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三)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己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对自身文化传统和内在价值的认定。其包含三层意思,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坚持,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越感和自信心。其次,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区异域文化有包容和借鉴的能力,要有理性的态度和开放的胸襟。面对外来文化既不自卑也不自傲,要充分认识到各种文化的长处,辩证的取舍,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再次,文化自信还要求我们主动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前景,以长远的眼光把握未来发展趋势,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三、具体做法
(一)从顶层设计开始,发挥家校合作,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联动作用,构建核心价值体系下文化自信培育的长效机制制度。如:学校利用主题教育、日常德育工作(班会、班主任例会、全校教师政治学习)、利用各类道德实践,弘扬中国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全校师生价值追求,培育文化自信。
(二)开设基于学科渗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文化自信培育课程。即把学科教学与德育教学因素相结合,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文化自信培育的学科渗透工程,做到全员德育。
(三)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文化自信的培育活动专项课程。如:开设专门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校本课程,在学校选修课、研究性课程进行开展;开设家校、师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题教育活动课程。
(四)研究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培育文化自信的模式。
四、研究效果
(一)形式多样活动育人-文化自信培育的常态化实践活动
教研处结合我校常态化思想教育活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文化自信的培育。如:每周国旗下讲话、每周教师政治学习活动、每月党员活动,我们都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主题教育活动。
1. 每周一升国旗安排行政领导在国旗下,每周一星(学生代表)根据主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文化自信的常态化培育。见图1和图2.
2. 常态化的学生读书节活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的培育
我们规定时间、提供讀本、利用寒暑假开展专题读书,搭建学生读书节活动的平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的培育。具体做法如下:
(1)2018年开展“热血青春铸国防,同心共筑中国梦”校园读书活动,开展了读一本好书、观看国防主题系列纪录片、阅读之星评选比赛、征文比赛、读后感观后感心得交流活动、主题系列班会课活动、校园搜书比赛等系列活动。
(2) 2018年4月召开校园读书活动总结大会,进一步扩大和深化读书节活动的影响,将国防教育主题阅读活动进一步深化,让国防教育深入人心。通过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营造高中生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不断加强学生国防观念和爱军拥军意识,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3)2018年暑假假期阅读行动向学生推荐的书目和纪录片是:《习近平讲故事》。让学生们更好地体悟故事背后的改革发展之道、大国外交之道、修身为人之道。《创新中国》 这部6集纪录片,讲述中国最新科技成就和创新精神,学生们通过观看该纪录片,能关注最前沿的科技突破、最新潮的科技热点,能深刻感受我们伟大祖国引领世界的创新成长,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
(4) 2019年寒假阅读行动观看纪录片《港珠澳大桥》,让学生们深刻感知这座“超级工程”,体会中国桥梁建设者们勇于攻克难关、不断挑战极限,用智慧和汗水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确立“中国标准”的感人故事;学生们在寒假观看《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这部英国BBC拍摄的中国新年纪录片,重温新年期间中国人的春节故事以及在春节期间各地的民族风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荐阅读书目是《我在故宫修文物》。同学们通过阅读此书,走进12位顶级文物修复师的对历史、对人生的回顾和感悟。孩子们深深懂得了,工匠大师们用自己的一辈子来诠释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择一事,终一生”的牢固信仰。他们一代一代薪火相传,是故宫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 常规学军、学农、清明节、教师节活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文化自信培育
每年的7月我校组织高一新生到广州市民兵训练营进行为期五天的军训活动。认真做我校高一新生的军训工作、贯彻落实《国防法》《兵役法》在中学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的规定。通过军训活动,让学生接受国防教育、学习解放军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品德,激发爱国、爱党、爱军的热情,培养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和吃苦耐劳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增强学生体魄和独立生活能力。
9月進行教师节感恩活动,教师节当天,同学们向老师送上鲜花、贺卡、亲手制作的小礼物,这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张张美丽的贺卡,都折射出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在当今时代所绽放出的绚丽色彩。
10月,高中部举行高三年级学生成人宣誓仪式活动,学生代表从父母手中接过家书,全体同学向父母老师深深鞠躬,昂首挺胸跨跃成人门。对全体高三同学而言,十八而志,梦想引领,高考助力。同学们已经长大,开始独立享受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并独立承担义务,也意味着即将步入社会,人生履历将翻开新的一页。
2019年1月假前教育进行孝亲敬老教育,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在寒假放假前号召全体学生在假期里孝敬亲人、尊敬长者,传承敬老孝亲传统美德。
每年4月广州市第四中学以“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组织高一全体师生到A广州市烈士陵园进行扫墓活动,全体师生向革命先烈鞠躬、献花、默哀,表达心中的缅怀与感激之情。通过此次活动,学生感受到了战争年代的沧桑沉重,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8年4月5日、2019年4月3日,为号召我校学子时刻铭记烈士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英勇事迹,向烈士学习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我校思政处、高一级组、初一、初二年级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主题扫墓活动。全体学子在教师的带领下追忆英雄、寄托思念,向革命先烈默哀1分钟。高一级、初一、初二级长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坚定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革命烈士精神,接过烈士手中的接力棒、挺起烈士脊梁,在祖国的建设大潮中发奋学习、大胆创新,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二) 家校合作,协同培育文化自信
我们注重家庭教育的关联性,发挥家校共育的合力作用。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教师。家庭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孩子在学校教育中的表现和成就,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合力,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召开家长会、家委会,挖掘家庭教育优势资源,如组织“一封家书”“谈家教、议家风”等家校共育活动,联通家长,让中华传统文化的“礼”“孝”等元素植根于学生心中,促使家庭教育辅助学校文化自信教育的深入推进,共同树立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培养优良品质和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四位一体”的环境育人
从学校层面,我们注重硬件条件、学校氛围的营造,为文化自信培育工程的运行保驾护航。学校内亭台楼阁、绿树成荫,每一栋教学楼、每一间课室、每一个学校走廊,我们都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文化自信培育环境氛围的布置,处处发挥环境育人的潜移默化作用。学校在开展文化自信培养中,注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对文化自信培养的熏陶作用。在校园文化中注重对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在校园建设中,随处可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教室内每周的班主任寄语、教室励志语等,便于学生记忆和潜移默化的文化认同。
从教师、学生层面,让他们天天沉浸在学校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的进行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培育。
从家长、学生的层面,利用活动节点,如中秋节、国庆节,布置一些周末家庭作业,让家长与学生家里布置环境,让学生体验文化。
五、结语
文化自信培育是个系统工程,是个长期孕育工程,需要我们有序、循环、全过程的渗透与培育。学校的文化自信的培育,应当是“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学校的文化自信培育,应当是“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四位一体联动作用,进行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协同育人以及环境育人。四种育人模式都要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四位一体的联动作用,一以贯之,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化文明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知感、认同感和融入感,树立文化自信,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27]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 曲青山.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需要准确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2017-11-02],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113/c40531-29641489.html.
[3] 韩翠丽.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研究,[D].2016.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
[5] 莫小为. 柳州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D].2007.
[6] 十九大精神十三讲(图解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7] 周福.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研究,[D].2008.
[8] 张国镇.以STS理念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思考,[D].2012.
[9] 张建新,董云川.浅谈国际化潮流下的中国本土化高等教育[J].中国教育报,2011.
[10] 郑金洲.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本土化 [J].华东师范学报,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