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契尼真实主义歌剧
2019-09-10殷雷
摘 要:普契尼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歌剧在继承意大利传统歌剧重视人声与音乐优美流畅性的阿时,也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本文试图从普契尼歌剧的创作风格以及音乐特点两个方面入手,简要分析普契尼歌剧的艺术特征,从而对普契尼的歌剧风格有一个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真实主义;普契尼;歌剧;创作风格;音乐特点
一、艺术都具有相通性
19世纪末真实主义文学对当时的歌剧产生了影响,从而使歌剧更加贴近底层人物生活,而不是形而上的。这就是真实主义歌剧,真实主义歌剧对实际的舞台效果有几个特点,比如剧情具有紧迫性、人物性格鲜明、生活环境多姿多彩、与当地音乐结合并且旋律优美。单方面的人物从真实主义社会底层阶级角度得出结论,艺术的创作来源于实践与生活,所以说作品的内容反映存在时代变动,真实主义歌剧的产生和发展,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面都不是单纯的主观意识运动,而是在实践和文化之间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在真实主义作品下面反映社会和底层人命的斗争,对当时社会所表现出的状况的揭露,就像是列宁所说的:一位真正的伟大艺术家,那么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会反映出某些社会的本质。
二、真实主义歌剧在社会生产发展中用艺术的手段的展现
有些真实主义歌剧中不乏强烈的批判以及对美好生活得向往,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及推动社会的进步也无疑让真实主义歌剧在社会生产发展中用艺术的手段展现了下层阶级最真实的本质,同时也是整个社会最真实的面貌。真实主义歌剧就是运用艺术的手段来反映出最基本的底层的生活状态,这种艺术创作是有扎实而牢固基础的。
普契尼的作曲风格传承自威尔第,虽然其音樂不及威尔第的那么深刻,但他能以一种独特的、更为细腻的手法来传达音乐中悲剧的成分。《波希米亚人》、托斯卡及蝴蝶夫人可说是普契尼早期的三部杰作,而其中《波希米亚人》的旋律最为丰富,音乐的戏剧张力最强。歌剧第一幕中的两首咏叹调"你那双冰冷的小手"和"我的名字叫咪咪"最为著名,音乐舒缓温柔,常常作为独唱曲目在音乐会上演出。
三、艺术形式的产生
真实主义产生于1870年左右,结束于20世纪初,持续30年。首先是卡普安纳在米兰的报刊上提出自己的理论,维尔加给予支持,并用自己的创作加以实践和发展,由此产生广泛影响。法国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对真实主义产生了直接影响。卡普安纳推崇左拉,借介绍自然主义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称之为“真实主义”。
普契尼的歌剧是意大利歌剧代表之一,在欧洲真实主义文学思潮和早期真实主义歌剧的影响下创作的,但是作为一种反瓦格纳的一种表现形式,植根于欧洲现实主义传统,体现了从小人物看到大世界的戏剧模式,题材内容上更具真实主义倾向,所以他的作品更具思想性。
四、普契尼歌剧的创作风格
普契尼的歌剧之所以到现在都很受大众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不仅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优良传统,而且在歌剧创作上他更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关于普契尼歌剧的创作风格,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但无论怎样笔者认为,以下两点是具有共性的:第一,倾向于真实主义;第二,独具特色的异国情调。
(一)倾向于真实主义
真实主义是反对浪漫主义的虚幻与脱离现实的产物,在普契尼的歌剧中集中表现为对平民生活、小人物情感的关注,反映现实社会、贴近现实生活,即从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取材,描写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
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取材于缪尔热的现实主义小说《放荡艺术家们的生活情景》,具有强烈的真实主义特点;歌剧《托斯卡》取材于法国剧作家维多里安·萨尔杜的话剧作品《托斯卡》,剧中紧凑而扣人心弦的情节以及生动真实的女主人公形象都增添了这部歌剧的真实主义特色;歌剧《蝴蝶夫人》取材于约翰·卢瑟·朗真实连载故事,描写了日本歌伎巧巧桑对美国军官平克尔顿的纯洁爱情,以及最终被平克尔顿抛弃而自杀的凄美故事,实地揭示了当时普通人的追求与欲望,这段离奇的故事令人联想起现代的同类电影画面,可以说它是普契尼的又一部真实主义代表性作品。
(二)独具特色的异国情调
普契尼歌剧创作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善于刻画异国情调,《蝴蝶夫人》《西部女郎》以及《图兰朵》都是体现其异国情调的代表作品,三部作品剧情分别取自于日本、美国和中国,具有独特的异域风格。普契尼笔下的异国情调仍然具有很明显的“西方优越”的色彩:《蝴蝶夫人》中的日本情节是低声下气的、具有一种深刻地讽刺意味;而《图兰朵》里中国的特点则表现为一种在阴郁笼罩下的富丽堂皇,骄横残忍的中国公主则是一种野蛮精神的化身。因而也有人这样评价,《图兰朵》中普契尼异国情调的音乐:“他使用充满了古老的和声、粗野的节奏、管弦乐色彩的、真正的或他自己虚构的中国旋律。”
当然,虽然这里说“异国情调”是普契尼歌剧创作风格的一大特色,但这种异国情调最终还是要通过歌剧作品中的音乐体现出来的,所以将这种“异国情调”划归为普契尼歌剧的音乐特点也未尝不可,也是对普契尼歌剧艺术特点的一种很好的理解方式。
五、结语
普契尼继承意大利传统歌剧重视人声、注重音乐优美流畅等特点的同时,自己又做了大量的尝试与创新,包括:注重社会现实的真实主义作风、在歌剧创作中弓入异国情调、创新出别具特色的重唱与序曲模式、更好地协调人声与乐队的关系等等。普契尼一生虽然只创作了十二部歌剧,但这十二部歌剧都是他精心耕耘的结晶,其中《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朵》等几部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的剧院中不断上演,普契尼歌剧中的很多著名唱段也一直被世人所传颂、为大众所喜爱。对于普契尼歌剧艺术特点的研究,对人们更好地认识、理解普契尼的歌剧以及他的其他音乐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而且这种研究是远未结束的,我们应当从他的歌剧中发掘出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朱龙华.意大利文化[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3]福斯托·托雷弗兰卡,贾科莫·普契尼与世界歌剧[J],1921:27,
[4]陈希,继承传统、勇于创新――普契尼歌剧《托斯卡》音乐特点及历史意义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5]薛瑞芝,谈普契尼歌剧创作的音乐特征卟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91,
[6]钱苑,林华,歌剧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85,
[7]龚永红,普契尼歌剧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
殷雷(1984—)男,汉族,山东东阿人。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201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