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

2019-09-10刘丽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新时代

刘丽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无论在知识水平还是在专业技能上,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新闻采编能力作为新闻行业人员素质的核心,对于新闻编辑记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

新闻采编工作就是对新闻的要素和素材进行整理和搜集的过程,在诸多的新闻素材中,进行去伪存真、在诸多的新闻素材中选择有价值的素材进行整合,观众的内在观影需求就会有效地满足。要达到这一要求,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必须要有很大的提升。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从自身的政治素质、新闻事实、采访技巧、编辑方法等方面入手,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把脉,从这些信息中找寻出有价值的信息,让自己逐渐成为一个“杂家”,促使电视新闻能够尽快突破传统电视媒体的瓶颈,使其发出新的活力。

新闻报道只有富有足够的深度,才能引起人们和社会的关注,才能真正起到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要制作出有价值的新闻作品,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尊重新闻事件的本身,在最大可能还原事件本来面目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找寻这个新闻事件的社会价值,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思考。尤其是在新闻采编的技巧方面,要遵循“全面思考、重点突破、协同发力”的原则,灵活地对新闻事件进行采编。

首先,在日常新闻素材的选择和搜集上,要有独特的嗅觉,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新闻线索,并对这样的新闻线索进行深度挖掘,使新闻事件“接地气,通人气”。对一些特殊人物的采访,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不但要熟悉所要采访人物的爱好和生平,还要了解这个人物的背景、性格。特别是对那些新闻人物的细节、重点,要保持高度的新闻敏锐性,在新闻事件中能够运用“小中见大”的艺术,来提升电视新闻的质量。

其次,电视新闻工作人员要学会新颖的立意,有效避免电视新闻的重复性。通过事件的本来面目,发现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然后引起社会的关注。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学会观察新闻背后的新闻,借此引起对新闻的深度思考。

在电视新闻的采访中,要特别关注电视新闻的采访形式。电视新闻记者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用眼睛去观察、用脑子去思考,用耳朵去倾听,加快新闻事件的梳理工作。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的节目,这些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的时候,就是紧紧围绕我国社会的改革,进进行深层次的采访、编辑和制作。他们本着尊重新闻真实性原则,亲自下基层,走农户,风吹日晒,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了解电视新闻当事人的情况,然后精心播出,这样的节目才能走进观众的内心世界,真正体会到百姓生活的冷暖。

在采访的具体形式上,以采取记者的调查和一线采访为载体,通过现场采访、动画模拟等现代化手段,敢于直接面对社会上的黑暗问题,敢于揭露出新闻事件的本质,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效益的高质量作品。

新闻采编人员还要具有一定的基本功,结合复杂的新闻采编环境,及时反思新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定期对新闻采编工作进行总结,要多抓住新闻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机会,不断提升自己,加快新闻采编形式的全面优化。这样,新闻采编人员通过不断学习,自身的职业水平就会大幅度提升。

电视新闻画面是对观众最有说服力的新闻,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拍摄的过程中,要注意拍摄的技术含量,从多种角度去挖掘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还要善于寻求新闻的细节,在细节中发现新闻的价值,再把这些新闻细节编辑到剪辑中,以此保证电视新闻的质量。

电视新闻的工作人员在剪辑过程中,要首先学会寻找新闻的核心,在不同的镜头之间注意编排的组织,只有科学地剪辑,才能确保镜头语言和有声语言的效果。在一些新闻话题节目中,要选择那些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思想进行表达,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事件进行采访,发挥新闻的监督作用,切实承担起電视新闻人员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

总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是一项多部门合作的工作,需要众多技巧才能制作出有价值、有思想、有力度的作品。编辑部记者要结合自身工作的经验,灵活运用多种形式,掌握好多种采编技巧,切实提高新闻的制作质量,为融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凝聚力量。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新闻新时代
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分析和思考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质提高策略探讨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的情与理分析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浅谈广播电视新闻编排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提升方略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