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附红细胞体病防治

2019-09-10刘红梅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摘要: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猪的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浆、组织液、脑脊髓液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黄疸、贫血等症状,危害严重时可以导致大批猪死亡,常呈现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给猪养殖产业造成的危害极大。附红细胞体主要危害哺乳仔猪、母猪、育成猪,感染该种致病原后,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会受到极大损伤,导致机体不能产生很好的免疫力,很容易激发感染多种传染性疾病。该文主要结合养殖场的实际发病情况,分析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防治过程。

关键词: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2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5.069

作者简介:刘红梅(1980-),女,本科,兽医师,河北黄骅人,主要从事动物检疫工作。

0引言

近年,随着生猪规模化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生猪养殖已经成为很多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但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使动物疫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养殖户经常面临较大的疫病发生风险。某些地区由于养殖户的科学饲养管理理念较差,没有构建完善的饲养管理方案,导致生猪疫病呈现高发趋势。猪附红细胞体病就是其中发病比较严重的人畜共患病,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常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由于附红细胞体的传播途径很多,通过妊娠,将致病源传播给仔猪,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要充分认识到该种传染性疾病的具体流行特点和发病情况,以便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1发病经过

2018年7月下旬,某养殖场养殖的生猪群中出现了大规模的发病情况,该养殖场共养殖生猪133头,其中成年猪76头,仔猪57头,在新修建的养殖场养殖。在仔猪群中陆续出现体温升高、体表皮肤发绀、腹泻、身体逐渐消瘦、严重贫血等症状的患病猪。经用各种药物治疗后没有效果,并伴随死亡现象,给生猪养殖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据调查,养殖场进行了比较妥善的疫苗免疫,但是养殖场的卫生环境较差,整体养殖密度较大,猪群间相互接触很容易加重疫病的传播蔓延。另外,通过进一步调查,还可以发现养殖场的圈舍不合理,地势低洼,很容易积水,在猪舍中还存在很多蚊虫飞舞的现象。

2流行病学

附红细胞体通常只感染猪而不感染其他动物,各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其中以仔猪与母猪常见,其中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哺乳仔猪阉割的前几周是诱发该种疾病传播流行的高峰期。猪附红细胞体病在猪群中感染率很高,最高可达90%以上。养殖场的患病猪和隐性带虫猪是主要传染源,隐性感染附红细胞体的猪,如果受到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温度突变,并发其他疾病等应激因素刺激,导致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时,可以使血液中的致病原数量显著增加,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耐过急性期的患病猪表现为生长发育停止,成为该种致病原的携带者。附红细胞体可以通过接触、血液、交配垂直传播和昆虫叮咬传播,养殖场内存在大量蚊虫,带虫的蚊虫通过叮咬皮肤实现致病原的传播。另外在生猪养殖中断脐不合理,注射不恰当,手术器械没有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或者人工授精技术不当,也很容易导致该种致病原的传播。该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常发生于每年的夏秋季节,这个时期雨水较多,湿度较大,蚊虫大量繁殖,很容易通过蚊虫的叮咬感染疾病。

3临床症状

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大多呈现隐性经过,多种不良的饲养管理因素刺激导致猪群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很容易导致该种疾病爆发。附红细胞体潜伏期为6~10 d,临床上主要以高热稽留,体表皮肤发红发绀,出现黄疸,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猪和育肥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死亡率较高,临床上表现为采食量逐渐下降,嗜睡,体温升高为41℃,贫血,黄疸皮肤发紫,可视黏膜初期充血严重,后期呈现苍白色黄染,患病猪排出的尿液呈现赤黄色或茶黄色。全身皮肤发红,用手按压不褪色,最后变成青紫色。粪便干硬,有时出现腹泻,有时出现便秘,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耳朵发绀严重,变干,边缘向上卷起。患病猪血液不能正常凝固,呈现淡黄色或者粉红色,血液稀薄,发病后期血液粘稠呈现紫褐色。有的患病猪还会出现肢体麻痹,呼吸困难,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发病严重时眼睑粘连不能正常开合。公猪还可以出现尿梢积尿的现象,妊娠母猪出现早产流产,产下死胎,流产后,不能正常发情或发情不规律,屡次配种都不能正常受孕。

4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猪解剖后,可以发现所有病死猪普遍存在黄疸和贫血症状,皮肤、皮下呈现广泛性的黄疸。全身肌肉颜色变淡,血液稀薄,好像水一样,不能正常凝固。病死猪的全身淋巴结肿大潮红,出血,切面外翻,并存在大量液体渗出。胸腔腹腔内蓄积有大量液体,肝脏肿大,质地变脆,细胞呈脂肪性病变,外观呈土黄色或者棕黄色。胆囊显著肿大,胆囊内含有浓稠的胶冻样的胆汁。脾脏肿大,质地变脆变软,肾脏肿大,外观呈苍白色或土黄色,肾包膜下存在出血斑块。光黏膜表面存在少量出血点,肺脏显著肿胀,淤血水肿。心外膜和心冠脂肪黄染严重,并存在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心肌苍白松软。

5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猪的新鲜血液制成血液涂片后,选择使用姬姆萨染色,放置在低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附着有一个能运动的原生小体,轻轻转动遮光镜,红细胞具有遮光性。结合上述诊断结果可以判定致病原为附红细胞体。

6防治

对附红细胞体敏感的药物有土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金霉素、磺胺类药物,在治疗中应该选择2种以上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保证猪体内有较高浓度的抗生素水平。确诊后将患病猪和未发病的猪单独隔离养殖,全群猪的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粉剂,添加量为1.5 g/kg饲料,连续使用1周。患病猪使用血虫净,使用剂量为7 mg/kg体重,将其用灭菌生理盐水配制成5%的注射液,肌肉注射,1次/d连续使用3d为1个疗程。同时整个患病猪口服四环素片剂,口服剂量为10mg/kg体重,连续使用4d。对临床症状较重的患病猪还应该做好强心补液工作。为防止该种疾病再次传播流行,养殖户一定要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避免到疫区引进种猪,同时要对引进的猪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确定健康后才能进入养殖场。夏秋季节由于吸血昆虫较多,而吸血昆虫又是该种致病原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进入夏秋季節后,一定要做好养殖场的卫生消毒工作,及时扑灭蚊虫。此外,还应该注重控制养殖场的传播媒介,避免使用被污染的针头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做好各种器械设备的卫生消毒。注重做好圈舍的环境卫生工作,及时清理粪便,强化通风换气,做好体内体表寄生虫驱虫处理。重点应该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身体抵抗能力,防止各种应激因素刺激。

7结束语

猪附红细胞体病通常是由吸血昆虫叮咬传播的血液原虫病。发病后应该及时将患病猪单独隔离养殖,除了使用药物防治外,还应该做好整个环境卫生的消毒工作,粪便清理工作,减少圈舍吸血昆虫的数量。构建完善的饲养管理方案是防范该种疾病再次传播流行的主要措施。畜牧兽医人员应该充分掌握该种疾病的流行特点和发病情况,以便采取对症措施进行治疗,提高防控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占宏.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8,14(11):61-62.

[2]薛永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分析[J].中国动物保健,2018,20( 9):40-41.

[3]李中兴,毛雪红.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09,11( 12):94.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