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育心理学视角的博物馆手作宣传品探究

2019-09-10赵妍杨瑞军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2期
关键词:手作教育心理学

赵妍 杨瑞军

摘要:当前,在很多博物馆中,结合宣传品的教育活动还没有真正步入规范化。大家对于宣传品的认识不足,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认识阶段,取阅后收藏的兴趣也在慢慢的下降。手作宣传品不仅仅是设计形式和思路上的转变,更是科普教育渠道的拓展、宣传的内容在教育工作中的渗透、宣传品影响力在功能属性及参与过程中的延伸。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手作宣传品中教学的探讨,主要讲述了从心理学出发的手作宣传品策略分析。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手作;宣传品

一、宣传品探究的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公众参观博物馆的热情高涨。2014年全国博物馆全年参观人次为7亿次,2017年达到9亿次。截至2018年底,上海市已备案博物馆131座,以上海常住人口2420万计,每18.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国有博物馆99座,占全市总量的76%。走进博物馆成为越来越多市民业余生活的生活方式。《2018上海科技进步报告》中写道:上海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21.88%。《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发展目标”中提到:上海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率比“十二五”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继续领先全国。这也意味着进一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任务之艰巨 。

随着博物馆的职能转变,除固定展陳之外,更多地是不断去探索面向公众的教育活动,扩展博物馆的教育边界。区别于只将学校内部的因素作为研究对象的“狭义教育心理学”,被广泛接受的“广义教育心理学”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人是社会中的个体,所以这里的广义教育主要是指学习者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其中就包括作为文化传承中枢的博物馆。2018年上海科技馆及上海自然博物馆两馆共接待观众690.13万人次,同比增长7.94%。新研发教育资源225个,开展教育活动(含讲解)3.06万场次、61.15万人次参与。举办讲座(上海科普大讲坛、绿螺讲堂)63期,吸引现场观众1.2万余名、线上直播观众183万人次。

作为馆内面向公众发放介绍馆内每月活动预约、教育设置等情况的折页,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活动日历从2015年开馆起共改版5次,2018年累计发放24万册。由于活动折页作为印刷单页在功能性上的欠缺,科普宣传教育难以充分展开,作为简单的纸质宣传品,在公众取阅后,随意丢弃进而导致纸质资源上的浪费。如何充分利用好宣传纸张,这不仅仅关系到宣传纸质媒介的设计考量,更是需要与博物馆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其功能属性,与博物馆教育相结合,成为便捷、可视化又富有收藏价值的实用教具。

二、宣传品的改进及发展研究

博物馆作为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主要围绕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目标来打造宣传品。换言之,博物馆的宣传品可通过附加科普教育教育来拓展其媒介载体的功能边界。

这几年,国内外不少博物院纷纷尝试推出带有各自馆藏及陈列特色的衍生品作为文创产品。例如,大英博物馆将重要馆藏罗塞塔石碑作为设计宣传元素,推出了涉及服装、文具、首饰、杯子、充电宝、U盘、镇纸、巧克力、布偶玩具在内的60余种,并广受好评。故宫博物院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引发大众一片惊呼点赞的团扇的吉祥,另有折叠便签纸将各个不同大小款式的便签,按传统节日主题而汇集成册。

继2018年的“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主题后,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主题为“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由此可见,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正在发生变化。博物馆正在重塑自我,以变得更具互动性,以参观者为中心,以社区为导向,灵活,适应性强,移动性强。这就需要博物馆不断推陈出新科学教育的新方法。

手作,即“亲手所做”,由公众参与到宣传品这一载体的制作完成过程中,拓宽了传播效果的边界,给予公众更多了解宣传品设计意图的启发途径。手作宣传品不仅仅是设计形式和思路上的转变,更多地是科普教育渠道的拓展、宣传的内容在教育工作中的渗透、宣传品影响力在功能属性及参与过程中的延伸。

作为传统教育的补充,公众参与科学的活动日益流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在探索利用公民科学实现对环境的监测。欧盟委员在其800亿欧元的“地平线2020”研究和创新计划中为公民科学提供了一系列资助机会。美国的环境保护机构已将公民科学纳为常规工作的一部分。

三、手作宣传品中的心理调整策略

(一)培养动手发现的兴趣,致敬“工匠精神”

手作宣传品区别于传统宣传品的最主要一点就在于需要公众的动手参与。首先需要解决公众内心对于宣传品潜在的心理抵制问题,让公众可以保持着一份对动手发现浓厚的兴趣。这可与时下推崇的“工匠精神”寻找相关联之处,让敬业、精益、专注、创新(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成为公众追求的品质。2016年曾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工匠精神”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个传承分支。心手相连的手作精神也代表着一份匠心。在如今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的时代,传统手作简直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越来越多念“旧情”的现代人开始怀念纯手工制作出来的东西以及与之伴随的感觉,静下心来亲自动手做一件精致而富有创造性的物件,这培养的不仅仅是专注力,更多的是切身体会中产生的对于“工匠精神”的敬畏之情。公众在相关联的思维引导下,在接触手作宣传品的时候将会产生别样的兴趣。

(二)创新博物馆教学方式,激发教育的参与度

以往的博物馆教育通常以基于展品陈列来展开,上海自然博物馆特别设置了一处探索自然科学、开展主动学习的教育活动场所“探索中心”,已开发有70余个自主开发的教育活动课程。根据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教学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这就需要尽可能地促进教学内容及方式多元化,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投入到相关课程的学习。在博物馆教育中,手作作为新颖的教育形式,实际使用频率并不高,若是在设计时能以问题导向的方式,主动去发现相关博物馆内容,让参观者尝试以科学家的身份观察、操作、记录,定能在操作中体会探索自然科学奥妙的乐趣,培养自由独立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来提升活动的主动参与度。

(三)参与者性格差异度大,满足参观者不同的需求

博物馆的主要参观人群有博物馆爱好者、亲子家庭、青少年、观光游客等等。各类人群及个体之间存在有很大的个性差异,这些抑或是性格差异、抑或是家庭背景不同等等原因导致。博物馆开展活动的时侯,若是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教具的话,对于一些受众来说是行不通的,很难做到预定效果。宣传品作为博物馆必然会配备的馆内资源,若是可以充分利用其传播的特点来链接相关教育活动,即可事半功倍筛选出并针对那些富有博物馆兴趣的人群开展手作类型的教育活动。

(四)促进全龄段参与者带来的启发性思维

全龄段人群参与手作都有很多的好处,尤其是不同年龄段的公众参与到同一个手作活动中。儿童和青少年通过手作得到了动手创造发明的乐趣;成年人借由手作重温了小时候上美术课怡然自得的心情;亲子家庭借由共同手作增加了家庭互动的机会,丰富了家庭互动开展的内容清单;爱好者会感受到手作形式与宣传品碰撞所产生的细腻体验。定时定点安排现场手作活动,更是能让不同人群借由统一特定区域的内近距离滋生的贴近感而产生感知上的启发与重叠,由此加强了手作的意义并出现了新的手作体验。

(五)培养珍惜宣传品的意识,持续关注博物馆教育活动

每月活动折页的封面均设计有特定科普主题,借由简单又生动的手绘漫画通俗易懂地解说时下或者当地的某个知识点。折页作为博物馆宣传品作为向参观者传递信息的载体,摆放在馆内显要位置供免费索取。也正是因此而导致部分参观者不珍惜馆内资源,随意拿取并丢弃。借由手作宣传品将每月定期更新的介绍馆内教育活动的宣传折页重新进行编排及归拢,重新定义其功能,让措手可及的资源变成手作资料包中必不可少的新颖之处。通过手作让参观者以别样的眼光重新看待宣传品,珍惜这精美设计又富有意义的活动折页。手作可固态化每月馆内花样迭出的教育活动,让热爱博物馆的参观者爱不释手,关注并珍藏起来这具有代表意义的每月活动折页。

四、小结

手作宣传品的开发是对现有“每月活动折页” 的延伸和补充,可提升“每月活动折页”的功能性应用,增加科学传播的趣味性。是以全龄段为受众,带动相关科普知识的传播,可带动公众静下心来,在动手中体会工匠精神,并给相关博物馆宣传品的开发提供新的尝试思路。从心理学角度来解析手作宣传品用于培养动手发现的兴趣、创新博物馆教学方式、满足参观者不同的需求、促进全龄段参与者带来的启发性思维、培养珍惜宣传品的意识,持续关注博物馆教育活动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心理学,其实强调的是对大脑的训练。手作宣传品借由手作形式的活动开展,在动手制作实物的时候,手脑协作共用给人带来身心的轻松体验以及愉悦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容易,信息内容体量庞大,由此带来对于信息真实性怀疑度的增加,辨识能力各有不同。博物馆作为科普领域权威的发声机构,宣传品的教育活动需要逐渐步入规范化,在宣传品结合教育活动的形式设置及开展过程中,不忘记科学普及工作的融入以及对于参观者大脑的培养,这个过程是博物馆教育不断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上观新闻《上海,每18.5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3509317323521684&wfr=spider&for=pc

[2]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1997.

[3]朱麟.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十二讲 修订版[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P10-15

[4]孙丹青.基于教育心理学视角分析大学钢琴即兴伴奏教学[J].北方音乐.2014,(10):205.

[5]魏洪."微课"的优势与发展——基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8,(7):112.

基金项目:上海科技馆科研专项资金种子资金课题“手作宣传品的开发与应用”。

猜你喜欢

手作教育心理学
手作上集 当代感物
最能花钱的小清新男生也最爱在朋友圈哭穷
将手作引入高职艺术设计课程的探究
浅谈利用教育心理学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职业院校《教育心理学》课堂如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述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
一物一念 手作舒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