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利用教育心理学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2017-01-12孙玲玲

黑河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高效课堂数学

孙玲玲

[摘要]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每位教师的理想。作为一名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具体体现在不仅能娴熟地运用教学技能、技巧,并能利用教育心理学辅之以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课前准备,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的双边活动,这一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数学;高效课堂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这一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提高课堂效率与教育心理学的运用密不可分。为了更快更好地打造高效课堂,探讨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运用,教师可以进行以下几点尝试: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1.通过了解思维的特点,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而实现,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想象概括的间接反应。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形象思维为支持。在数学中应注意运用具体形象思维,使学生更好的进行过渡。

(1)多维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多维型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多维型思维也叫多样性思维,是指在事物的多样性统一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也是指解决某一问题时,设想出所有的或尽量多的可能性和解决方案。这种多样化的分析判断的思维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敏锐的直觉思维、广阔的联想思维、丰富的想象思维和深刻的抽象思维。

(2)去自我中心。这一阶段学生逐渐学会了从别人的观点看待问题,意识到别人持有与他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解答。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课堂讨论,可以使学生互相交流,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2.利用学生的注意,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教学中要保持学生的指向性在数学课堂的内容上,集中反映数学课堂内容。指向性在教师讲课的某一瞬间,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数学内容,同时离开了其余的事;而集中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持续反映,能在特定的方向上保持并深入下去。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抓住学生的注意瞬间,才能不断加深新知识并进行巩固。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其中无意注意对教学工作非常重要。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客观有刺激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的运动和变化及刺激的新异性等。几种注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有意注意可以转化为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转化有意注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注意的这些特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

数学是一环套一环,密不可分的,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会对新知识有影响,旧知识总要参与其中。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含量,也能消除课堂上的无效空间。

二、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学校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的人际关系。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师生关系影响教与学的积极性。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复杂的活动过程。良好师生关系是巨大的教育力量,师生关系好,学生就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和谐,课堂上就会出现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学生学习情绪高,对知识信息的把握也好,反应敏捷,思维活跃。

三、课前准备符合儿童心理发展,打造教学高效课堂

教师进行课前准备时要领会教材意图,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数学课堂。教师重新创造的过程,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小学生的思维同时具有具体形象的成分和抽象概括的成分,它们的相互关系随着年级高低以及不同性质的智力活动而发展变化。小学生思维具有不平衡性,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思考。当三年级学生掌握整数的概念和运算的方法,就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可当六年级学习分数概念和分数运算时,如果没有具体事物支持,就会感到困难。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利用儿童的心理进行课堂教学准备,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四、利用心理学优化教学过程,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1.激趣导入符合儿童心理的年龄特点

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趣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让学生听听与数学有关的小故事;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

2.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设置提纲

小学生的认知方式,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和场依存,深思型与冲动型,辅合型与发散型。场独立与场依存的区别是场依存易受周围人们的影响和干扰;而深思与冲动型区别在反应时间与精确性;而辅合型与发散型,一个是缩小另一个是扩大。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合理进行提纲设置。

3.利用合作学习的特点分小组学习

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五个特点:①分工合作,让每个学生认识到学习任务是大家的责任,成败是大家的荣辱,否则就会出现有的同学托着下巴冷眼旁观,有的东张西望的情况。②学习任务分配要适当,必须考虑每个学生的能力与经验,做合理安排,又密切配合,将作业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学生,以便发挥分工合作的效能。③各自尽力,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同心协力追求成就。④社会互动。合作学习的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作用,即学生在态度上相互尊重,在认知上集思广益,在情感上彼此支持。⑤团体历程,指由团体活动以达成预定目标的历程。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和求异性。

4.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

练习是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根据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基本规律中的练习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练习对于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曾经出现这样的假象:上完课后感觉课上得挺顺利,课堂气氛也空前的好,学生也配合,老师的教学效果应该不错。结果大出所料,家庭作业质量极其差。归根结底在于,课上学生没有通过充分、有效的练习来巩固新知;教师不能通过课堂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所以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学环节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在教学设计上教师更应该承认学生基础的差别,因材施教,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数学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

小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我们应把生活实践当做学生认识发展的活水,把数学习题与生活实践链接起来,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在这些来自于实际的鲜活的数学事例中,感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是快乐的。

将教育心理学应用于课堂,既关注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更关注他们学习时的心理体验。帮助学生创立快乐、成功的情绪体验,能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反过来推动高效课堂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教育心理学高效课堂数学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述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