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年博士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探析

2019-09-10蔡亚平吴泠

高教学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能力

蔡亚平 吴泠

摘  要:青年博士教师是高校最有发展潜力的教师群体,他们的教学能力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高校未来的发展。高校应该积极创建教学学术的文化氛围,精心创设提升青年博士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有效载体,切实落实“一对一“指导与“团队指导“相结合的导师制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督导推进制度以及进一步改进教学评价方式等,完善高校青年博士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青年博士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学术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2-0155-04

Abstract: The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with doctorates are considered as the population with most potential for future development. The didactical capacity of this group not on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alent fostering, but also impacts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With respect to this condition, it is proposed for universities to further innovate and refine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with doctorates, including: formation of academic atmosphere and program for improvement of young teacher's didactical capacity, implementation of mentorship scheme featuring the combination of "one on one tutorial" and "team tutorial", establishment of didactical evaluation promotion system and didactical supervision promotion system.

Keywords: young teachers with doctorates; didactical capacity; academic teaching

当前,我国高校专任教师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87.3万人,占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6.87%”[1],大量的青年教师尤其是拥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加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之中,成为高校最活跃、最有发展潜力的教师群体。他们的教学能力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高校未来的发展。因此,提升青年博士教师教学能力就成为当今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做一些初步探讨。

一、高校青年博士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对高校课堂的观察与学生评教的分析,我们认为高校青年博士教师教学能力总体状况较好,但存在着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有些青年博士教师缺乏清晰的教学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

博士生接受的是以高深知识为研究内容,以学术研究能力为培养核心,以学术创新为目的教育,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后,青年博士形成了学术研究所需要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学术品格,当他们加入大学教师队伍后,就很快成为高校创生学术成果的重要力量,但教学素养并不在博士阶段的培养目标之中。由于本科教学活动与博士阶段的学术研究活动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文化现象,二者虽然有密切联系,例如,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成为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加强理论知识与当前学科发展相联系,改变知识陈旧的现象。但二者又有区别,例如,大学教师教学思维中应该有强烈的学生意识,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对学生学习该课程内容的知识基础、心理状况、学习习惯等有总体认识和把握,以学定教,不仅要将文本或编者的思路转化为自己教的思路,而且应进一步转化为学生学的思路,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化、心理化、结构化和生活化等“二次开发”,并以教学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很显然,学术研究思维方式中没有学生意识这一要求。因而,有些青年博士尽管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卓越的学术能力,认真的教学态度,但在教学中由于缺乏强烈的学生意识,直接将学术研究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套用于本科教学之中,脱离学生的知识基礎和认识水平,势必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这正如杜威所言“如果教师没有养成一种习惯去关心教育内容与学生本人的经验的相互影响,那么孤立地去看教师的学问或他所熟练掌握的内容,它的某些特点反而会妨碍有效教学。”[2]

(二)有些青年博士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技能

从课程性质而言,大学许多课程都属于理论课,其特点是内容抽象概括,学习难度大,因而,教学中尤其强调运用问题教学、案例教学等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不少青年博士教师在教学中,问题教学意识薄弱,缺乏多元生成、深度启发与价值引导。运用案例教学时,大多选用教材中的案例,虽然它具有典型性,但往往缺乏时代性、鲜活性、生动性,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当前社会实际,难以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出现教师“陶陶然,乐在其中”,学生“昏昏然,不知所以然”的课堂图景。

(三)有些青年博士教师缺乏追求卓越教学的价值目标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许多青年博士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上,持有“教学只要过得去就行”的观念,缺乏追求卓越教学的价值取向,突出表现为对教学的低期望,课堂教学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表现听之任之,甚至为了获得“学评教”的好成绩,不敢严格要求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缺乏积极反思,对课堂教学改革缺乏研究的热情与创新的实践,对自身的教学能力的提升也自然缺乏紧迫感。

二、高校青年博士教师教学能力状况的原因剖析

(一)教师准入制度的问题所致

目前高校教师准入制度存在明显问题。一是青年博士就职应聘时往往以学术研究成果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对教学能力的要求不高,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学素质不高的博士进入教师队伍,这是造成目前青年博士教师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二是目前各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课程是以讲座的形式匆匆完成有关教育理论课的学习,然后通过教育理论考核,就能轻松地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这种侧重于教育理论考核,忽视现场教学问题解决的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方式,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没有实质性影响。

(二)重科研轻教学理念和制度的影响

自洪堡于19世纪初在柏林大学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将科学研究引入大学后,教学和科研就成为大学的两大基本职能。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科研逐步占据了大学文化的主导地位,教学则从大学的中心退居到边缘地带。博士入职后,高校一系列的制度都在强化科研导向,特别是教师职称评审制度重科研轻教学、唯数字化的倾向更为明显,教学实质上只是科研的附庸,致使许多青年博士教师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轻视教学现象。

(三)“一对一”导师指导模式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一对一”导师指导模式,是当前高校促进青年博士教师教学发展的一种主要培养模式。这一指导模式是由学校或学院为青年博士教师指定一位教学优秀的资深教师为导师,青年博士教师通过观摩导师的课堂教学、参与导师的部分教学内容、接受导师的教学诊断等来提升教学能力,它对青年博士教师尽快地胜任高校教学工作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这一指导模式在目前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尤其是缺乏多元的激励制度与严格的考核制度,致使有些高校的导师制流于形式。

(四)教学竞赛无法从整体上提高青年博士教师的教学水平

当前高校为了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开展了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如教学技能竞赛、微课竞赛等等,这对提高部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确实起到了激励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活动主要在于选拔教学尖子,无法使所有青年教师通过竞赛实实在在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于是,不少青年博士教师在几乎没有受过有效的教学指导和训练的情况下,凭借着自身对大学教师教学工作的想象走进了课堂。除了少数教学天赋很高的青年教师外,许多青年博士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种情况如果任其延续下去,高校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将不断被弱化,终将导致本科教学质量的整体下滑。为此,我们必须重视青年博士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问题。

三、当前高校青年博士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积极创建教学学术的文化氛围

教学学术理念是美国学者博耶于1990年首先提出,博耶认为大学教学是一种需要运用高超智力的学术工作,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引起的各种实践性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由此,他指出大学的学术不应仅仅指科学研究,而应包括教学方面的学术。美国学者舒尔曼也将教学视为学术的一种,明确指出应将教学活动视为一个探索的过程。博耶、舒尔曼等人对大学教学活动性质的认识,逐渐发展成为教学学术的理念。

虽然这一理念已经成为当今的一种教育思潮,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但由于当前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教育的影响,我国许多高校教师并没有由衷地接受教学学术理念。有人曾对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校教学名师工程以来,116名教学名师与522名普通教师的调查发现[3],100%教学名师都认为“教学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活动”,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而普通教师对此的支持率仅为88.5%。教学中,94%的教学名师认为本科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研究方法与研究能力训练,而普通教师相应百分比仅为87.3%。这一调查结果表明,正因为教学名师对教学学术思想的高度认同,才使他们对教学研究始终保持充沛的专业热忱、对创造性地教学具有强烈的专业乐趣,而这恰恰是他们走向卓越教学的内在精神动力,而大多数一般教师并未真正树立起教学学术的理念,这也许正是教学名师和一般教师重要的区别。因此,高校应该大力宣传教学学术理念,使其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同时,以教学学术理念为指导,管理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例如,设置多类型的教研项目,开展多样化的教学竞赛,设立多种类的教学荣誉以及创建教学学术信息平台等,引导青年博士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彻底改变高校教师只重学术研究而轻视教学研究的跛足局面。

(二)切实落实卓有成效的导师指导方式

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青年博士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术造诣深、教学卓越的老教师的指导,导师制依然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

1. 加强“一对一”导师指导模式的落实

我们认为要充分发挥这一指导模式的作用,尤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要求青年博士教师对本专业教学优秀的资深教师所任教的课程普遍听课,初步了解他们的教学特点与风格。在此基础上,由双方自由选择或者行政指令的方式实现师徒组合。第二,制定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明确双方的职责与义务;明确日常考核、阶段考核与终期合格考核相结合的具体方式;设置导师奖励制度,明确规定把青年博士教师的考核结果计入导师的工作业绩考核之中,指导效果突出者则给予进一步奖励等等。第三,举行简单而隆重的师徒结对仪式。加强仪式感,有助于营造双方互相尊重、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教学文化。

2. 积极探索“团队指导”模式

这一模式是指将若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能力高超并具有丰硕学术研究成果的优秀教师组成“导师团队”,将有关的青年教师组成“青年教师团队”,由导师团队对青年教师团队进行集体指导的一种培养模式。这一指导模式的运作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组建一个由导师团队和青年教师团队构成的学习共同体。前者可由同一学科或相关学科的优秀教师组成,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人数以5-6人为宜,后者则控制在15人左右。团队“多人同时参与、交换和分享心理、社会和职业方面心得的模式。这种模式会有意识地降低等级和权力在指导中的控制地位”,[4]有助于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理解与互助的支持性氛围。而且它能使青年教师“投身于不同人员所组成的实践共同体中,行走在多元背景中”,[5]接受不同教学特点与教学风格的导师的指导,更有助于他们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第二,以学术沙龙与网络平台活动为互动方式。由学校或学院组织面对面的教学学术沙龙活动,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要求定期开展多向度的教学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建微信群或“QQ群”,拓宽团队带教的空间,使青年教师可以跨时空地与学习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进行交流活动。第三,以解决實际问题为互动导向。可组织青年教师运用头脑风暴法,梳理出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性问题,例如,如何合理地精简各种教学素材?如何启发沉默寡言的学生?如何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等等,然后,请各导师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专业特长来认领相应的问题,在线上微信群、QQ群和线下的沙龙活动中,阐述自己的认识与理解,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各位青年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与理解,不断地与各位导师交流互动,直到问题圆满解决。

团队指导模式应建立在“一对一”导师制基础上,在青年教师培养初期,应该先采用“一对一”导师指导模式,通过一对一的个性化的指导,使青年教师在较短的时间里感悟导师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逐步内化为自身的实践性知识与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一对一”导师制结束后,为了使青年博士教师得到更多的帮助,进一步提高其教学能力,团队指导模式则以更丰厚的导师资源和更具时代特点的学习方式,发挥出传统导师制没有的优势。

(三)精心创设提升青年博士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载体

无论是独立研究教学还是分享教学经验与智慧,都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因而,为了提升青年博士教师的教学能力,高校应重视以下几种载体的建设。

1. 以“公开课”和“视频公开课”为载体的专家型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

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涌现出一批深受学生欢迎、同行敬重的教学名师,他们的教学不仅具有独特的专业品性,而且具有高度的文化品味、思想水平和艺术韵味,由他们执教的“公开课”、“视频公开课”,能为青年博士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可参照的行为特征。青年博士教师通过全方位地观摩他们的课堂教学,并与自身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相比较,反复地琢磨二者的差异,逐步领悟他们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中的精妙、独特之处,进而深刻地感悟其所隐含的教学实践性知识与能力,并逐步内化、不断地累积形成自身的教学实践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 以“微格教学”或连续性的教学录像为载体的自我教学行为分析

采用“微格教学”或连续性的教学录像代替现场观课和课后回忆,不仅能保障教学过程与教学行为记录的准确性,情境显示的直观性,而且便于执教的青年博士教师与导师反复观看,并借助于课堂观察与数据分析工具,帮助青年博士教师全面了解自己在教学各环节中的设计与处理、学生的学习反应以及师生互动的效果等,从中梳理出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行为、提炼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不断积淀,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3. 以“电子教学档案袋”为载体的教学行为的自我反思

“电子教学档案袋”是教师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收集有关资料并有组织地加以呈现所形成的一种信息化的教学档案。其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成果,二是阐述自身对教学活动与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师通过电子教学档案袋的建设,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审视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隐含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思想加以系统的分析,对自己的教学决策及教学效果进行不断地追问,积极地修正自己在教学认识上的偏差,及时地调整自身在教学行为上的偏颇,从而获得更多的感悟,产生更深刻的思考,这必将有效地促进其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不断创新多元的保障措施

我们认为当前应加强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为青年博士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 加强教学督导的“指导”功能

当前各高校都设有教学督导机构,兼有“监督”与“指导”职责,但二者关系应该是“导”为先,“督”在后。但现实的督导机构,主要执行了“督”的作用,却很少发挥“导”的功能,这不利于青年博士教师的成长。要发挥“导”的功能,可借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基于学生反馈的教学咨询方式,即咨询人员在听课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在该课中的主要优点及需要改进之处。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与自己对课堂的观察,与教师讨论改进的策略与方法。这种基于学生反馈作出的咨询指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现已成为美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的教学督导可借鉴这一咨询方式,在听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反馈,诊断青年博士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才能使青年博士教师从内心深处接纳教学督导的帮助与督查,教学督导机构也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2. 增加学评教指标中教学的学术含量的权重

长期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术含量较高的教学尽管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但是不太容易在短期内得到学生的认可。当今许多高校的“学评教”指标偏向于教师语言能力与师生互动等因素,对博士教师擅长的学术含量较高的教学方式的运用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不少博士教师在这种教学评价指标的制约下,会不断迎合学生短期学习的心理需求,使教学不断趋向简单化甚至庸俗化的倾向,这样,虽然获得“好”的评教成绩,但会降低教学质量。因而,应积极探索“学评教”改革,适当增加教学的学术含量的权重,使其既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青年博士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增加同行评价的分数,使教学评价更为客观合理。

3. 完善职称评审制度

职称评审制度对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由于现行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比较严重,教学实际上已成为职称评审的参考条件,课题、论文和获奖才是关键的因素,这是造成目前高校教师不太重视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为了确保青年博士教师教学水平达到应有的水准,高校应该充分启用职称评定这个强有力的杠杆,严控教学质量不佳教师的晋升,以推动青年博士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全面提高。

总之,高校应该以教学学术理念为指导,积极倡导研究教学、创新教学、追求卓越教学的学校教学文化,全方位地关心与支持青年博士教师的教学发展,进而促进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14年教育统计数据.专任教师年龄情况(普通高校)[EB/OL].http://www.moe.edu.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4/2014_qg/201509/t20150909_206904.html,2015-07-05/2016-06-20.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陶志琼,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186.

[3]曲霞,宋小舟.高校教学名师的科教融合理念与实践——基于教學名师与普通教师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6):101-102.

[4]毛齐明.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研究——基于“社会文化-活动”理论的视角[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8.

[5]王洁.从“师徒带教”到“团队成长”——基于上海市部分新教师专业成长调研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9(24):69.

猜你喜欢

教学能力
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调查分析
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能力的探究
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的研究
高等农林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研究
构建健美操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提升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考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