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肠梗阻的临床探讨关键要素探究
2019-09-10朱丽萍肖右
朱丽萍 肖右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肠梗阻的临床关键要素。方法 入选本次研究的10例对象是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慢性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均合并肠梗阻情况,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相关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结果 肠梗阻的发生因素中,药物因素占比40%、疾病因素占比30%、饮食和环境因素占比20%、管理因素占比10%。及时进行针对性干预,90%的患者痊愈。结论 慢性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受到药物因素、疾病因素、饮食和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影响,容易发生肠梗阻,为此需要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若已经患病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
关键词:精神病;肠梗阻;胃肠减压
肠梗阻是较为多见的急腹症,类型多样,主要是肠内容物阻塞造成,患者会呈现排便困难、腹胀腹痛等症状,严重者局部肠管会坏死,或水电解质失衡,进而威胁生命健康。慢性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肠梗阻,而且主诉性差,病情容易恶化,因此要全面掌握该病的关键要素,制定预防和应对措施,本次研究我院就是围绕此问题展开,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10例研究对象均是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慢性长期住院的,合并肠梗阻的精神病患者,其中女患3例、男患7例,年龄23-69岁,均值(45.17±6.25)岁,住院时长5-21年,均值(13.05±1.43)年。所有患者均无手术史及腹部外伤史。
1.2 方法
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整理患者病情、所用药物、饮食等情况,并利用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同时,给予10例患者针对性干预,详情如下:
1.2.1 病情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發展,如果有腹膜刺激征、能触及胀大的肠袢、腹胀不对称、血性排泄无或呕吐物、阵发性剧烈腹痛转向持续性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告知医生做相应的处理[1]。
1.2.2 饮食干预:患病后要禁食,如果病情有所缓解,腹胀、腹痛消失,恢复排便、排气,则给予流质食物,禁食牛奶、豆类、甜食等易产气食物。由于长时间禁食容易加重肠麻痹或钾量降低,需要及时静脉补钾,控制好给药量和速度,还要预防患者自己调整滴速。
1.2.3 胃肠减压:密切关注和记录引流量、性状、颜色,若有血性液,可能是绞窄性肠梗阻,需要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同时,还要固定好管道,确保减压顺畅,若患者不配合,可进行保护性约束,预防自行拔管;密切关注患者肛门排气情况,若不畅,可以进行腹部按摩或是更换体位,促进排气;如果进行灌肠处理,需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心悸气促、剧烈腹痛、出冷汗、面色苍白、脉搏加速等情况,如有需马上停止操作,并告知医生[2]。
1.2.4 出入液量记录:记录好尿量、大便量、呕吐量、胃肠引流量、输入的液体量,同时预估患者呼吸及出汗排出量,以便准确诊断病情发展;还要及时纠正酸碱失衡、水电解质失衡情况;输液量和输液种类需要根据血气分析、血清中氯钾钠含量、液体排出量等合理选择。
1.2.5 加强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提高责任心,及时掌握患者的悲观、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耐心的与患者沟通,为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有被关心的感觉,能积极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总结影响精神病患者肠梗阻的相关因素,同时记录所有患者的干预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此次研究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精神病患者合并肠梗阻的相关影响因素所有患者发生肠梗阻的因素主要是:药物因素、疾病因素、饮食和环境因素、管理因素。见表1
2.2 所有患者的干预效果10例患者经过护理和治疗,9例(90%)痊愈,1例(10%)病情好转。所有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均明显改善,恢复规律的排便。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长时间住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活动衰退情况,进而降低器官功能,其中胃肠就是最常受到影响的器官,当胃肠蠕动功能减退,就容易诱发肠梗阻。本次研究发现,慢性长期住院号精神病患者发生肠梗阻的原因包括,①药物因素:此次研究发生率为40%,阿立哌唑、氯丙嗪、喹硫平、氯氮平等均是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有着抗胆碱能和镇静功效,会作用到M型受体,影响肠道蠕动功能,发生肠麻痹情况,提高患者肠梗塞发生率[3]。②疾病因素:此次研究发生率为30%,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进而提高应激反应,影响外周神经对大肠的支配作用;同时,部分患者存在智力低下、反应迟钝、懒散等情况,无法及时、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就容易耽误疾病诊断。③饮食和环境因素:此次研究发生率为20%,精神病患者言语、行为、性格异常,容易出现饮食不均衡、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情况,所以容易发生低氯、低钾、低钠血症;同时感觉功能的障碍,会诱发肠道功能障碍,进而导致患病。④管理因素:此次研究发生率为10%,大部分患者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在疾病影响下还容易产生攻击性或自杀倾向,所以多采用封闭式管理,活动时间和场地有限,甚至部分患者要进行保护性约束,也就降低了胃肠蠕动速度,提高肠梗阻发生率。因此,在住院期间要定期对患者进行腹部检查,合理使用药物,合理调节饮食,合理安排运动。如果患者发生肠梗阻,要进行针对性干预,此次10例患者经过干预90%痊愈。
综上所述,慢性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受到药物因素、疾病因素、饮食和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影响,容易发生肠梗阻,为此需要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若已经患病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 姜丽丽, 徐飞, 张来香,等. 术前营养支持在慢性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临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 24(9):68-70.
[2] 李晓青, 舒慧君, 费贵军,等. 慢性假性肠梗阻患者43例临床特征分析[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7, 16(9):672-675.
[3] 郭振, 曹磊, 龚剑峰,等. 临床路径在克罗恩病合并肠梗阻诊疗中的应用[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7, 20(1):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