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芥川龙之介与鲁迅历史小说的比较

2019-09-10廖未凡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鲁迅

廖未凡

摘 要:芥川龙之介和鲁迅是处在同一时代的两位作家。鲁迅在历史小说的创作上对芥川有着不少借鉴,可以说芥川的历史小说充分影响了鲁迅的历史小说创作,因此芥川与鲁迅在历史小说上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两位作家历史小说上对现实的联系、对人性的描写两个部分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探究鲁迅与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上的异同。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鲁迅;历史小说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现代著名小说家,同时也是日本近代“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而鲁迅则是与芥川同时代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两位作家生活在同一时代,芥川龙之介对鲁迅的小说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芥川与鲁迅的小说中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历史小说上。本文旨在通过对两位作家历史小说的比较,探究芥川龙之介与鲁迅历史小说创作的异同。

一、对现实的联系

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中有着对于现实的联系。《罗生门》这篇历史小说是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之一。鲁迅在《<罗生门>译者附记》中认为《罗生门》是一篇“历史的小说”[1]而不是“历史小说”。这里“历史的小说”与“历史小说”不同。一般的“历史小说”指的是取材于真实史实并依据真实历史而创作的历史小说。而“历史的小说”则指的是可以完全不依靠真实历史,甚至可以完全采用虚构的传说等来进行创作的小说。只要小说中的舞台是历史,人物是历史人物,而情节可以进行改动或者再创造。芥川的历史小说,大多都是这种“历史的小说”。像芥川的代表作比如《罗生门》和《鼻子》,就是芥川对日本十一世纪的故事集《今昔物语集》中的故事的改编。因此,鲁迅认为《罗生门》“取古代的事实,注进新的生命去,便与现代人生出干系来”[2],而鲁迅在自己的历史小说创作中也借鉴了这种创作方法。受芥川的影响,鲁迅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历史小说,采用了和芥川类似的创作方法,但其中又有不同。如果說芥川的历史小说是“注进新的生命,与现代人生出干系来”,那么鲁迅的历史小说则是“注进新的生命,与现实生出干系来”[3]。这里的“现实”指的是当时的社会现实、政治风云等。但芥川的历史小说中很少有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既然芥川的小说并没有对现实的反映,那么又如该如何区分这里的“现代人”与“现实”的区别?

实际上,芥川龙之介以历史题材为小说,并不是以写历史为目的,而是通过表现一个主题并作为艺术化的手段。由于时代限制,芥川无法直接将现在的社会状态或异常事件写进小说中,因而借历史题材来表现今天的主题,其中虽然没有对于现实的直接反映,但却追求一种超现实性。芥川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对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注入自己的看法,使之体现自己的主题。所谓的“现代人”指的自然就是这些历史小说的作者即芥川本人。所以说,芥川的历史小说,采用了古代的题材,注入了新的生命,就与现代人生出干系来了。而鲁迅的历史小说中的“现实”则与芥川的历史小说不同,鲁迅的历史小说更多地含有对于现实的讽刺。比如在《故事新编》的《理水》中描写的聚集在文化山上的学者在讽刺1932年10月北平文教界江瀚、刘复等三十余人向国民党政府建议明定北平为“文化城”一事。而《非攻》中宋国的“募捐救国队”则是在影射当时国民党政府面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同时又以“救国募捐”为名搜刮民财的行为。相比之下,虽然鲁迅和芥川龙之介采用了相同的历史小说创作手法,但鲁迅却在自己的历史小说中加强了对于现实的反应和讽刺。

二、对人性的描写

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的一大特点就是对于人性的深刻描写,在芥川的小说中经常有对于各种人性的深入描写。

以代表作《罗生门》为例,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被主人解雇的仆人,在罗生门下经过一番善恶抉择最后选择成为强盗并抢走了老妪衣服的故事。小说中的仆人在被主人解雇后,在饿死和做强盗之间犹豫不决。之后仆人在罗生门下避雨时,发现了一个从死人尸体上拔头发的老妪,此时仆人因心中产生了对于老妪的厌恶,从而在这时内心的天平倾向了饿死的选择。但是在得知老妪所拔的女尸生前曾将蛇肉当做鱼肉卖时,仆人的心中又抛弃了饿死的选择,最终仆人下定决心成为强盗并一脚将老妪踢倒并剥去了老妪的衣服。小说通过对仆人内心变化描写,展现了仆人从犹豫到对邪恶的憎恶,再到彻底选择了恶的抉择过程。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在面对生存时的变化。其他的小说比如《地狱变》描绘的是人性与艺术的关系,《鼻子》描写的则是旁观者的利己主义。芥川的大多数历史小说中描绘的都是这种阴暗的人性。

而鲁迅的历史小说虽然也和芥川龙之介一样描写人性,但是两位作家又有不同。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中描写人性,是从全人类的角度来描写并解析人性,其中探讨的是纯粹的人性问题。而鲁迅除了同样深刻地描写人性的阴暗面外,更加注重的是发掘其中的“民族性”或者说是“国民性”。鲁迅的历史小说并不以纯粹的人性问题作为创作目的,而是通过描写人性,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对于中国封建传统落后文化的批判,从而实现民众思想启蒙、唤醒国民麻木心灵的目的。比如《铸剑》中就通过小说最后民众们前来瞻仰国王的出葬,讽刺了国民麻木不仁的心理。相比芥川,鲁迅的历史小说更注重通过描写人性,来唤醒民众,从而实现“救中国”的目的。

三、结语

芥川龙之介和鲁迅的历史小说在联系现实和描写人性两个方面都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两位作家都采用了相同的创作方法来创作历史小说,但鲁迅加强了对于现实的联系。在描写人性上,鲁迅相比芥川纯粹地描写人性,更多的是通过描写人性来达到民众思想启蒙的目的。总体上来看,鲁迅的历史小说更多地带有为了唤醒民众、思想启蒙从而实现“救中国”的目标,这是两位作家创作历史小说的最大不同。

参考文献

[1][2]鲁迅.鲁迅全集.10[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252

[3]王向远.鲁迅与芥川龙之介、菊池宽历史小说创作比较论[J].鲁迅研究月刊,1995,12:43-55

[4]叶渭渠,唐月梅.日本文学史近代卷、现代卷[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6:590

[5]鲁迅.鲁迅全集.2[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385-407,468-484

[6]王向远.芥川龙之介与中国现代文学——对一种奇特的接受现象的剖析[J].国外文学,1998,1:118-123

猜你喜欢

芥川龙之介鲁迅
鲁迅防窃
孔乙己
芥川龙之介前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芥川龙之介《阿吟》阿吟教名中的圣母意象
《今昔物语集》与芥川龙之介的前期创作
浅析芥川龙之介“鼻子”的人物形象
森鸥外和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对比
阿迅一族
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中南北“中国想象”之异
从鲁迅给取名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