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实现

2019-09-10章秀芝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3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创新思维创新

章秀芝

摘要:创新是当代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个技能,传统教育观念中一直将教师视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总结的习惯,教师将创新思想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在语文课堂上不拘泥于讲解课本知识,要不断进行创新、充分调用各方面的资源,为学生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模式的形成。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创新性教学目标。

关键词:创新、创新思维、实践活动

一、改变传统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育观念中一直将教师视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源源不断的传输给学生。教师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只是单方面的传授知识,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如果对于某个知识点有疑问或者有不懂得地方时,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不能及时获取到学生的需求,从而导致课堂的教学效率下降等现象。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学习语文知识,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语文课堂失去兴趣。新课标要求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固定思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多开展一些课堂上的小游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也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师生平等的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做朋友,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在语文课堂上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为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创新思想融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学生从小就接触的学科,也是最接近生活的学科,从学生出生一直到现在,都在接触和使用语言,包括学习拼音、汉字、词语等等。涉及到十分广泛的内容,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语文教学也会很容易实施,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是否感兴趣,主要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能否采取有效的措施引起学生的兴趣,讲解一门新课程时,要选择合适的导入点,让学生主动学习语文,进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学生从接触这门课时就没有被其所吸引,那么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就很难再引起兴趣。不仅仅是语文,任何学科学好的前提都是学生喜歡这门课程,觉得这门课程有趣,才会开发自己的思维。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对学生人生观、生活态度以及人格修养等形成十分重要。语文教学时,经常会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去借鉴,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对这些案例进行引荐对学生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同时创新的实现需要积累大量的知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总结的习惯,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注意给学生充分消化和思考的时间,将创新思想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三、不拘泥于课本知识,不断进行创新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要仅仅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要根据课本联想到更深层次的东西。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学生所能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其脑子中所能想象到的东西是无边无尽的,并且也是极具创新性的。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推动力,是创新的开端,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发自己的想象力,拓展自己的思维,在课堂上可以选取一个教学片段,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例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这一节课时,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分析皇帝为什么要不穿衣服在大街上行走,以不同的人物角度来分析,侍卫为什么不提醒皇帝?为什么只有小孩指出了真实现象等等,学生经过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不能否定某一个学生的想法,对于不同的答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理由。从教材出发,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是以教材上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开发自己的思维,展开想象。培养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表达、敢于实践的精神,对遇到的事物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不断进行创新。

四、开展实践活动,实现创新教学

语文是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素材来源于生活,而且学习语文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生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现也要依据于现实生活,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验证。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讲解课本上的知识,也要定期的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满怀活力和期待去参加实践活动,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开展适合学生所在阶段的实践活动,比如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等等,还可以设置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户外的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大自然,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社会调研的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压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要完全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充分调用各方面的资源,为学生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模式的形成。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创新性教学目标。

五、总结

创新是当代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个技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以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总结的习惯,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注意给学生充分消化和思考的时间,将创新思想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在语文课堂上不拘泥于讲解课本知识,要不断进行创新、充分调用各方面的资源,为学生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模式的形成。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创新性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晓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162.

[2]李兴龙.初中语文课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40-41.

[3]陈梅玲.农村中学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7(12):42.

[4]洪颖.中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培养初探[J].人才资源开发,2015(16):225-226.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创新思维创新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