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力,共育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2019-09-10黄文丰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3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现状

黄文丰

摘要: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之一,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小学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以及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等。此外,学生课外也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做事有条理、节奏快的习惯。在经过家长、老师的帮助下和自身努力后,学生一定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现状 习惯 培养 方法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在二十多年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学习时间不固定、课堂上思想开小差、不懂装懂,懒于思考,学习缺乏动力,学习兴趣不浓厚,对学习抱有应付了事的心理,作業字迹潦草、马虎、粗心等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

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培根说过“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使其终身受益,而且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家长省去为孩子学习不主动而产生烦恼和痛苦等等。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就应该把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首位。一般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积极思考、讨论,提问习惯,学会手脑结合,注重实践习惯等等。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

(一)家庭教育是基石

首先,要保证家庭和睦,让孩子有一个充满温馨的生活环境。学生的学习和做作业是否专心认真,其实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些父母这边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业,而另一边却跟别人聊天、看电视,甚至在家里打牌。这样,孩子能静下心来学习吗?当然不能!因此,教师要和家长加强沟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平时在家里,孩子做作业时,尽量不要去打扰,不陪着孩子做作业或叫孩子帮忙做事情,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做作业,给孩子一个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这样,孩子专心学习的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其次,家长可以多陪孩子做一些亲子游戏,不仅能增进关系,还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例如:家长可以把孩子学习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写在纸条上,和孩子一起竞赛答题,最后比一比谁答的多且准确,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游戏过程中不要显得过于聪明,有时糊涂一点,向孩子请教更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树立他们的信心。

(二)学校教育是关键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应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父母不依靠。学生能做好的事情,放手让他们去做。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给人鱼吃,不如交给人打渔的技术。培养学生也是如此。学习时,不要坐在学生一旁监督,不陪学生看书,做作业。学生的作业要做到按时独立完成。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我只是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他们多思考,但从不告诉学生答案,迫使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2、培养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

纵观课堂,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听老师讲课心不在焉,听了之后问学生讲了什么内容竟然不知所言。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学会认真倾听。也就是要培养学生们静静听讲的习惯。低年级可以从坐姿开始,不放过细节,教师还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当学生的表现很出色或有进步了,哪怕是一句话,一个会心的眼神与微笑都能调动学生更加积极投入听课的情感。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语文老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板书书空,尤其是低年级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都让学生跟着书写,这不仅集中了学生注意力,还掌握了相关知识,何乐而不为呢?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3、培养学生做完作业,自己检查的习惯。

学生做作业时,别打扰学生,让他们静心地做。学生做完课堂作业后,要求他们看看字是否写错,书写占格是否规范;作文写好后,主要是自己去读一读,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让别人看了文章后得到什么启迪或有什么感想。

4、培养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最重要的是在每节课上给学生创设积极思维、大胆发言的机会,并注重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设计了“学习小卡通,发言小能手,小小书法家等等各种各样的小奖章。我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学生普遍存在说话不完整的习惯,所以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与学生交流时,我都启发学生说话要完整,这样才能使别人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更好的与别人交流。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千万不能小看它。只有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学会学习。

5、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仔细检查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加深识记和理解的过程,是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和检查教学效果的过程,也是学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为教师,应反复嘱咐学生:(1)正确;(2)速度要快;(3)洁净;(4)自己仔细检查;(5)及时上交;(6)自觉改正等等。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应及时表扬,老师在批改作业时还给书写认真、正确、干净的作业贴上一个大拇指,简简单单的做法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学生明确如何写才算是规范的写法,并认真去仿效。

抓学生作业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但是“万事开头难”,只要能采取适当的方法,坚持不懈,一抓到底,并设法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不完成作业的“顽疾”便会得以救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就会慢慢养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学生可塑性大,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良好的习惯绝不是短期内就能养成的。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只有坚持要求、训练严格、耐心诱导、及时指点、反复强化、持之以恒,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得到形成和巩固。

参考文献:

[1]刘亚妮.习惯[J].思维与智慧,2008,(11)

[2]任红艳.谈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J].教学与管理,2001,(3)

[3]陶元.小学生心理辅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现状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