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点燃兴趣开启思维

2019-09-10黄飞宇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3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

黄飞宇

摘要: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开启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达到学生核心素质提升目的。下面从五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兴趣驱动; 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一、趣味性的提问,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叶澜教授增说过“数学的价值是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源泉。而趣味性的提问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观摩二年级“对称图形”这一课时,老师故意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欢欢,为了见你们他还特意穿了一件新衣服呢!(课件出示,欢欢的眼睛、耳朵、衣袖极不对称)”。学生马上注意到了有问题,便纷纷举手。生1:歡欢怎么不好看?生2:欢欢的衣袖怎么一边大一边小呢?生3:欢欢的耳朵和眼睛怎么一上一下呢?……此时,有趣的问题情境,有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学生立马有了把欢欢的眼睛和耳朵移一移,把衣袖改成左右两边一样的求真欲望,学生通过“给欢欢修改衣服”的活动,诠释了他们“对称”这一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作了良好铺垫。

二、目标明确的提问,能有效指明思考方向。

目前,我们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问题过于空泛,指向不清晰。 老师为了创设开放性的问题,以为简单就是开发,具体就是限制,比如说这样的问题就问得空泛,“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今天教室里多了什么?”孩子他就不明白,很多孩子不会回答,或答非所问,或答不到点子上和关键处,为什么呀?因为他不知道老师问的到底是什么,没有思考的起点和思考的方向,今天,听了一节试教课,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探究中,老师布置学生“将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我们巡视学生的探究时,发现很多同学反复转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不知怎么变,还有不少学生把两个角往中间折,折成了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那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相等了,用剪拼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甚少。课后,我分析,老师布置的“将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探究任务要求不具体,目标指向不明确。第二次试教时这样出示探究任务:“将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与它面积相等的一个长方形”,然后追问“任务中的关键词是什么?”让学生把握任务的要求是“一个、面积相等、长方形”。这样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效果好多了。因为给学生思考指明了方向—转化成“长方形”,比第一次“已学过的图形”要明确,要求比第一次更具体“一个、面积相等”,因此,我们在布置学生探究任务时一定目标要明确,要求要具体。目标明确的提问,能给学生思考指明方向,提高学生思考效果。

三、精确巧妙的提问,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

皮亚杰说过:“在逻辑——数学领域,儿童只对那种他亲身创造的事物才有真正的理解。”

在学习《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屏幕出示:

师:露出的部分是一个整体的1/4,这个整体该是个什么样子呢?你能大概地把它画出来吗?(学生画)

师:谁愿意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

师:可以这样画吗?

生:可以。因为这里一共有4个小三角形,露出来的是1个,就是它的1/4。

师: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判断这些图形是否符合要求,关键看什么?

生:怎样的四个三角形?

生:和露出来的一样的四个三角形。

师:好。看大家是否猜中了。这个整体究竟是什么呢?

生1:老师,不对。这四个三角形不连在一起,不是一个整体。 生2:我觉得是对的。虽然它们不连在一起,但是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整体。

生3:我觉得它不能看成一个整体,因为一个三角形就是一个整体,而这是四个三角形。

生4:我认为它是一个整体。比如,一个人,我们可以看成整体;一组人,我们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一班人,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

……(学生出现了交流与辩论,最后大家基本统一了意见)

(屏幕出示图)

由“露出的部分是一个整体的1/4,这个整体该是个什么样子呢?

第一个问题,结合学生画的不同答案,引发出“判断这些图形是否符合要求,关键看什么?”、 “怎样的四个三角形?” 、“看大家是否猜中了。这个整体究竟是什么呢?”这3个问题,这一环节看部分想整体的环节,真是设计精妙,一箭双雕。它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了从把单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到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思维跨越。这里没有生搬硬套的概念,只有充满童趣的想象和精彩。

四、联系生活实际的提问,能有效促进学生感受“数学有营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学习数学”。

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最后一题“下图是小明家2010年10-12月的用电表读数,期间长沙的居民基本电价为每度0.588元,小明家这11月和12月共需交电费多少元?(10月:1595,11月1670,12月1765)

这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1765-1595)×0.588,或11月电费加上12月的电费即(1670-1595)×0.588+(1765-1670)×0.588,但是99%的学生都不会。可见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分析信息的能力不行,这一现象也折射出平时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还不够,离“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新课标要求还有一段差距,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应用于实际,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教师构建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现实生活有关时,不但会兴趣倍增,还会觉得数学有用。

五、灵活性的提问,能有效促进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灵活有效利用学生课堂生成的数学问题资源,将课堂生成问题做透,探究过程拉长,能促进重、难点的突破。我在教整数减带分数后,要求学生做5-(2+1/4)等于多少。有一个学生只把整数部分相减,得出3+1/4;另一个学生从被减数中拿出1化成4/4,相减时5又忘了减少1,得3+3/4。在分析这两个学生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我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提出:如果要使答案是3+1/4或3+3/4,那么这个题目应如何改动?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这一问题恰恰把整数减带分数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技巧,课堂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之外,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是教师认真学习科学理论、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果。怎样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没有一定的公式可套,它受不同学科的性质、目的和特点的影响,也受学生的知识、心理水平和具体提问情境的制约。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因时、因人、因地来灵活把握,我们以吴正宪老师的“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三读懂”为目标,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就会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丰富课堂提问这门艺术。

参考文献:

[1]吴木根,张美霞.兴趣驱动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

[2]司军. 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小学数学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