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历史欢乐课堂之路径

2019-09-10赵智敏

高考·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生参与实践应用高中历史

赵智敏

摘 要:现如今,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跟随老师引导,才能高效率的获取知识,营造一个愉悦的课堂氛围。因此,本文将从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如何进行课堂提问、如何营造课堂氛围三方面来体现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互动。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生参与;欢乐课堂;实践应用;

引言:随着新课标的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早已过时,而构建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课堂越来越重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师生互动的必然环节,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節课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中,学生应该是主体、主要角色,而不是以教师为主导,只有当学生真正意义上参与了课堂互动,主动思考了课堂相关问题,才能够熟悉掌握本节课应学得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学生只有真正用心去做,参与其中,才能够了解并熟悉,只是通过眼看,通过耳听是远远不够的,由此可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需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环节,构建欢乐课堂。

一、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历史发自内心感到有趣时,那么学生对历史内容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本文认为应从三方面进行。首先,课堂导入时选用新颖的故事,学生们对新奇有趣的事物总是有更多兴趣,选用故事导入教学内容,可以在课堂开始时抓住学生们的眼球,提高学生注意力。其次,教学时使用趣味性语言,有趣的语言可以适当减轻一些学习时的枯燥感,减少学生出现走神的情况。最后,布置作业时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1]

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节内容时,可以先讲述当时中国的惨烈情形,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许多人民无辜惨死,使学生感同身受,逐渐走入当时的背景下,学生进入课堂情境,产生了情感共鸣,此时再进行学习,学生会对当时的国际背景有更深刻的了解。在教学中,可以用“落后就要挨打”形容当时中国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表明《马关条约》是多么不平等,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可以适当用一些趣味性强且通俗易懂的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学习内容,防止出现教学语言过于深奥,学生兴趣降低的情况。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形式供学生选择,可以是一张有关自强主题的手抄报,可以是一场有关我国不同年代国情的辩论赛,也可以做一节所有不平等条约对比的PPT,这样相较于普通的文本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会更有参与感,完成作业也会更认真,才能达到布置作业的目的,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二、注重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身为教师,需要时刻把握课堂节奏,观察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内容时,会觉得内容枯燥无味,上课容易走神,瞌睡,不能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互动。因此,及时的提问就凸显出了重要性,在课堂上及时提问,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高度关注教师所讲内容,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学生都希望回答出正确答案,当学生这样想时,提问的目的就达到了大半。一节课堂上,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回答,教师只能起到引导作用,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效果才能提升。[2]

例如,在学习《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用提问引进:“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历程?是分析共和之路艰难的原因。”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会好奇,进行思考:“怎么确立的,是经历了什么呢?”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适当补充,再总结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然后,通过问题答案,继续后面教学。在学习《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提问:“什么是公民?”通过以教师,学生,未成年的儿童为例,分别讲述:“谁为公民,原因是什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公民的含义,而提问的方式,也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性,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后,再去看问题,印象会更加深刻,也方便学生记忆。同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随之得到了提升。

三、营造课堂氛围

教师进行一场课堂教学,课堂氛围是很重要的,一个优秀的课堂氛围同时也是对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肯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努力营造积极、欢乐有趣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参与度是最高的,教学效果也是最好的。在实际教学中,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性不够高,只是麻木地跟着教师,并不用心参与,长此以往,学生从课堂上学得的知识越来越少,学习的知识更加片面,思考问题更加单一化,对学习的激情也越来越低。究其根本,是大部分学生的信心不充足,无法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课堂氛围愈加僵持。因此,教师需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提高学生自信,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营造欢乐课堂氛围。

例如,在学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教室可以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儒家思想的中心是什么?”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可以给予赞扬:“你回答的完全正确!很棒”。这样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几个简单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适当的夸奖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成就感,这是再逐渐加深学习难度。例如,在学习儒家法家道家的主张联系与区别,倘若学生觉得内容偏难,无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时,教师也可以说“你回答的和正确答案非常接近。”很多时候,只要适当的调整语言,造成的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鼓励性的语言为学生营造的良好的信心,学生们上课时回答问题会更积极,只有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融入课堂,才能够形成一个欢乐的课堂氛围,避免出现学生与老师“脱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每一堂课堂教学都是对教师的考验,正是在处理这些情况中得到体现。学生也正是因为教师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参与课堂,在课堂上主动思考,越发显现参与的热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提高学生兴趣,积极提问,营造欢乐课堂,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调整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进度,与学生共同完成一节高效课堂。总之,学生高度参与课堂要求师生在共同的情感投入、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发现和相互撞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投入课堂,从而达到课堂高效快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蓝伟.高中历史课堂讨论之我见[C]//2016年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2016.

[2]雍静.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8(2):60-60.

猜你喜欢

学生参与实践应用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初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努力学好化学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