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伴随国家的脚步前进

2019-09-10吴协恩

档案与建设 2019年12期
关键词:华西当家孙家

吴协恩

我出生于1964年4月,从2003年当选华西村党委书记至今,连头带尾已是第17个年头。

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父亲吴仁宝给我们四兄弟起名:协东、协德、协平、协恩,分别纪念中国的四位伟人: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周恩来。

华西于1961年正式建村,那时新中国成立已经12年了。父亲是华西村的创始人,他曾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概括为三个阶段:看当家、跟当家、自当家。

第一阶段看当家,就是建国前的20年,他读私塾、做长工,看别人怎么当家的。

第二阶段跟当家,就是建国后到1960年代末,共产党当家了,老百姓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愿意听党话、跟党走,父亲也就跟着上面学当家,党让到哪就到哪,党叫做啥就做啥。这一阶段,对父亲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像他这一生最怕“大”,也一直不喜欢用“大”字,就是这个时候形成的。因为,从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大躍进”“一大二公”“大办粮食”“大办养猪”“大炼钢铁”等等,这些对他都有着“切肤之痛”。

第三阶段自当家,就是从1970年代开始到新世纪以来,父亲是自己当家。这一阶段,也是我看父亲当家、跟父亲当家的阶段。

父亲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任何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都能解放思想,把中央精神与华西实际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华西之路。

20世纪60、70年代,人家“抓革命、促生产”,他实行“抓生产、促革命”,明确了“生产”与“革命”的主次。

20世纪80年代,全国大多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时,他提出“集体重工抓粮,个体修补种养经商”,把握了“统”与“分”的辩证。

20世纪9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改革进入新的阶段,针对有关部门提出“抓大放小”,他根据本村情况实行“抓大扶小”,化解了“公”与“私”的矛盾。

进入21世纪,面对国家的宏观调控,他又因势利导,提出新投项目“急刹车”、技改项目“开稳车”、现有项目“开快车”,协调了“宏观”与“微观”的差异。

正是父亲一切从实际出发,才为华西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1961年建村时华西营业总收入5.91万元,2018年底华西营业总收入504.4亿元,增长了85.35万倍;1961年交税0.85万元,2018年底交税14.86亿元,增长了17.48万倍;1961年人均年收入53元,2018年底人均年收入9.05万元,增长了1707倍,实现了“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父亲用改革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可以富华西,从而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觉得这是老书记一辈子贡献最大的地方,也是他最了不起的地方。

父亲无私的为民情怀,也深深地影响着我。1975年的夏天,村民孙良庆12岁的独生子下河游泳不幸溺亡,全村人都陪着孙家流泪,我父亲上门劝慰。可在农村,独生子没了就意味着天都塌了,这家人断了根,再没人养老送终了。孙家人的悲痛怎么也止不住,我父亲也劝不住,当即做了个决定,他对孙良庆夫妇说:“人死不能复生,别哭啦,我有四个儿子,送一个给你们,为你们养老送终。”

几天后,我就被父亲送到了孙家。孙家欢喜不尽,给我吃红蛋,塞到嘴里,我吐掉;给我压岁钱,塞进口袋,我掏出扔地上。可胳膊扭不过大腿,我怎么拗得过父亲的决定?

我那年11岁,从小受妈妈溺爱,淘气任性。过继给了孙家,从此两边住。那时的华西还很贫困,孙家住的是土坯房。1981年,养父孙良庆因病去世,养母吴士娥改了主意,不要我当儿子了,希望我当上门女婿,真正成为一家人。

对于这个想法,我开始是不愿意的!但父亲告诉我:“阿四,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以后你会明白的!”

直到参军到了部队,我才逐渐理解了父亲。他的心胸不是一般地宽阔,他早已把华西村的村民都当做了自己的家人。把儿子送给孙家,是父亲当年能给出的最大帮助。

198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遍地开花,欣欣向荣。我在部队也知晓家乡的巨大变化。我经常遐想,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想。我想尽快返回家乡,在乡镇企业大展身手。我对改革开放充满期待和信心。我那时一心想要为华西村挣足5000万块钱,为父亲减轻负担。1986年,我退伍回到华西。第一份工作,是在机修厂当供销员,整日奔波在外,为华西村办企业推销产品。

那一年,华西村办起了铝制品厂,需要在太原重型机械厂订购一台矫直机。刚好那年“太重”承接的国家重点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华西订购的设备一直安排不上。为完成任务,我在太原一呆就是两年,天天泡在车间,陪着工人加班。后来,“太重”的工人们都成了我的好兄弟。我就是这样开始了搞经济,但那时还是村里叫我干啥就干啥。

1980年代中期,华西飞速发展,因为依托了上海,当时叫“横向联营”。每到礼拜天,就把上海的工程师请到华西来,把上海的技术移植到华西的乡镇企业,最多的时候能来100多人。这些“礼拜天工程师”为华西创造了财富,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华西年轻人的综合素质,打下了华西今后工业大发展的基础。当时苏南好多乡镇企业都是贴牌生产,贴上海的商标,产品卖向全国。我由此想到了品牌的重要,它依附着无形的资产价值。

1990年代初的华西村,已经是全国人民心中的一个响亮品牌,可华西这个品牌在市场上到底值多少钱呢?1992、1993年,我经常出去看市场、找市场。当时青岛海尔的品牌战略对我的触动最大。我渐渐明白了,无形资产必须经过转化,使其实体化、资本化、产业化,才能由“无形”变“有形”,才能产生实际效益。

从1993年起,我找到已经亏损两个多亿的淮阴卷烟厂合作,允许对方使用华西的品牌,但华西不投钱,还要收取一定的品牌使用费。双方一拍即合,第一年的效益就超了1000万。随后,我们又与五粮液酒厂合作,联合推出“华西牌”酒。

到了1994年,“华西村”系列产品蓬勃兴起,效益非常好,我逐步实现了赚5000万元的目标,我在部队立下的要为家乡出一份力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进入新世纪,父亲已经70多岁了,他开始考虑交班的问题。2003年7月5日,华西村党代会投票选举村党委书记。我是全票当选。那一年,我年龄39岁,党龄18年。

担任村党委书记第一天,我就当众宣誓:“我们新一届党委要按照‘美丽的华西村,幸福的华西人’的标准,为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而努力奋斗!”

随后,我花了半年时间,带着领导班子成员北上东北,南下深圳,进行考察学习、调查研究。只有对瞬息万变的商海风涛有着清醒务实的研判,才能找到最切合实际最正确的发展方向。归来后,我们决心推动华西产业转型升级。

這些年来,华西在转型上主要做好“三句话”。第一句:宁做小池里的大鱼,不做大池里的小鱼。第二句:不以华西为世界,而以世界为华西。第三句:华西今后除了农业外,打造传统产业、服务业、高科技产业“三轮驱动”。

华西大力实施“数量转质量、体力转脑力”的产业转型,从2004年至今,已陆续关停普线、带钢、棒材,以及华强特钢等10家能耗高、效率低的企业。钢铁部分去产能150万吨,相当于原有产能的1/3。同时关掉了两家热电厂,每年减少原煤消耗21万吨。仅从2013年到现在,华西用于冶金、化纤、棉纺,以及海运、海工等企业的技改资金,累计已达21.08亿元,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我们还到云南开采大理石,到重庆、湖北建设农商城,到波斯湾开展海洋工程,到日本学种大米,到莫桑比克开采花岗岩,包括用好国际人才研发高科技芯片等,通过“产业+资本+人才”的模式,转型、提升两个举措同步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一起抓。

经济发展到了“1+1>2”的阶段,过去靠“胆量”,现在靠“胆识”;过去靠“等政策”,现在要“懂政策”。华西现在就是稳中求进,目的是更好地提升产业和调结构。稳中求进,也是应对不确定因素的最好方式。

回顾华西这些年的转型之路,虽然规模没有增加、工业用地没有增加、用工没有增加,但每年实现的可用资金在增加、上交的税收在增加,这说明经济结构在优化、企业效率在提升、人均产出在增加,转型升级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2013年3月,父亲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但他在弥留之际,始终在说要贯彻好两会精神,落实好十八大,要小华西帮大华西建设好。家里的事,他一句也没交待。父亲走得很安详……

父亲走后,我提出两句话:生命不等于呼吸,重在精神的延续。父亲用毕生奋斗锻造出的“吴仁宝精神”永远不会结束,为党、为国、为人民的奉献精神永远不会结束,为亲、为友、为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永远不会结束。而且,这种精神和要求已经像血液一样,流淌在跟我一样的每一个华西人的血脉里。

从2013年起,我学父亲也不拿奖金,每月只拿3500元的基本工资,还把这些年上级批给我的1亿多元奖金全部留给了集体。

我深知,为他人创造幸福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华西现在每年对外帮扶的资金达1亿多元。像帮带周边20个村共同发展,我们每年都要为他们支出9600多万元。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华西实施了“智力扶贫”与“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就是与全国各地的基层干部开展互学交流,2006年至今华西已为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培训基层干部近50万人次,其中贵州省11560人,青海省2650人。我只要在村里,就一定给各地前来学华西的干群讲课,宣讲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好,激励大家听党话、跟党走。

扶贫需要给钱,更重要的是给点子、给政策、给思路,要变“输血”为“造血”,这样才能“真扶贫、扶真贫”。产业扶贫,就是通过产业合作的方式,引导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挖掘自身特色、建造增收载体、实现自力更生。华西正在推进鲁、皖、陕、赣、宁、新、藏等地的新能源项目,而且一做就是20年以上。2016年4月,总书记视察了革命老区安徽金寨县,并对华西投资的扶贫项目给予充分肯定。我们今后将通过各种形式的帮扶,再帮助更多的人受益!

2018年年初,总书记两次对华西作出重要批示,他还派中央政策研究室前来华西调研。调研报告称:华西村发展情况很好,经济平稳、转型成功、总体健康。经济结构合理、村庄和谐有序,村民当家做主生活幸福。华西村党委领导有力、工作得力,落实党中央精神坚定不移。华西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

今年7月26日,我到北京出席“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与总书记握手时,他对我说:“华西村乡村振兴搞得好!”这是亲切的关怀,更是巨大的鼓舞。作为个人来讲,几十年来,我唯一的爱好,就是工作;我唯一的目标,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我唯一的愿望,就是退休以后,村民们也能喊我一声“老书记”!

猜你喜欢

华西当家孙家
精灵当家
精灵当家
鸟巢大作战
精灵当家
大钟惊魂
玩转正阳门
没有吴仁宝的华西村
中华小当家
没有吴仁宝的华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