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的电力工程档案管理要点思考

2019-09-10贾劲颂赵林夕张颖崔洁马宝萍金清

档案与建设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电力工程联网数字化

贾劲颂 赵林夕 张颖 崔洁 马宝萍 金清

2019年,国家电网公司“两会”提出全面推进“三型两网”建设,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部署。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为电网运行更安全、管理更精益、投资更精准、服务更优质开辟了一条新路,是落实“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目标的核心任务。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利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与通信技术,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探索环节互联、人机交互应用,实现电力系统各层级、各功能、各模块的状态全面感知与信息高效处理。

在泛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针对电力工程基建全过程,组织搭建综合数字化管理平台,探索施工现场状态自动感知、数据自动获取、数据传输及智慧工地系统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一方面,数据的智能感知、自动获取、实时分析、多维互联为电力工程档案的管理带来了便利,简化了档案数字化及归档整合的流程;另一方面,海量数据信息的管理和应用也对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标准化程度与颗粒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泛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电力工程基建感知层数据信息档案的特点,对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未来发展的要点提出思考。

一、传统电力工程基建过程档案及管理特征

传统意义上的电力工程档案包括工程项目在立项、审批、招投标、勘测、设计、施工、调试、监理、竣工验收、达标投产和评优等过程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全部文件材料。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及“谁形成、谁收集、谁整理”的原则,采用“与项目建设过程同步管理,纸质与数字化收集、整理、归档同步进行”的档案归档移交模式。

其中,基建过程管控的档案主要包括每日人工记录的监理日志和重要节点及事件的专项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由监理单位负责收集、整理对电网建设项目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进行控制的监理文件材料和工程重要活动照片及影像材料,施工单位负责收集、整理各自承包项目在开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开复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设计变更单、施工记录、试验报告、原材料及构件质量证明、质量检查及评定记录、隐蔽工程记录、设备开箱文件、设备调试记录、设备出厂资料、施工总结、工程重要活动照片和影像等文件材料,并分别数字化、组卷、归档。

传统的基建过程档案管理模式可以较为精简地反映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信息。与此同时,这种人工记录收集并集中数字化组卷归档的模式对档案收集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较高,既要保证档案准确记录、全面覆盖、及时收集,又需要在后续数字化组卷归档过程中确保档案之间的关联衔接关系的完整与准确,保证归档质量。此外,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实时应用与协同共享能力较弱,数据范围不够全面,与公司其他专业的数据共享不充分,业务协同能力不强,数据价值未得到有效挖掘。

二、泛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的电力工程档案特征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组成包含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等四层结构,其中感知层的技术拓展与应用布局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基础。泛在电力物联网感知技术应用背景下,工程施工現场将部署一系列智能终端设备,全面感知工程现场人、机、物、环境和施工作业行为等状态信息,实现工程现场信息的自动采集,通过三维设计成果和数字模拟仿真技术与工程管理的结合应用,实现工程项目、安全、质量、技术、技经等专业的精细化、精益化管理。同时,感知获取的数据将经由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的平台级服务,以统一数据标准的信息模型为载体,提高数据跨专业共享能力,实现基建过程管理、专业管理和知识成果的共享共用。后续还可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挖掘数据价值,通过基于具体数据的分析预测,准确识别存在问题和管理风险,辅助管理人员开展工作,实现专业管理决策的智能化。

因此,泛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的电力工程档案存在以下特征:

数据量大、种类繁多。泛在物联网感知技术每天通过移动应用、物联网、视频监控、实时定位等技术和工具,采集包括工程现场人员、机具、作业内容、过程管控、影像资料在内的海量实时数据,过程数据的分析又会形成一系列包括统计分析与告警预警在内的过程数据,数据量与种类都远远超过传统模式。

数据跨专业应用需求复杂,除了基建日常管控外,感知层采集的大量信息还会被多部门协同配合分享调用。各部门对数据的应用需求、数据模型、数据标准等皆不相同,给数据的统一归集、共享共用、高效协同、价值发掘带来较大难度。

三、泛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的电力工程档案管理要点思考

结合泛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的电力工程档案特征,本文对未来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提出几点思考。

1.实时归档、实时利用

泛在电力物联网自动化感知采集数据的模式极大地解放了人力资源,提高了档案生成、记录的效率,也为档案的自动化即时存储归档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泛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的电力工程可以推行数字化数据即时归档的管理模式,各业务工作实行线上发起、流转、审批与终结,确保工作成果自然留作数字化电网的基础数据,形成工程数字化档案,实现电网基建项目规划、可研、设计、建设施工、投产运行等全过程信息的自动归档、即时存储、统一管理。

同时按需开放档案数据,为建设阶段的安全、质量、造价管理提供参考,运维检修提供第一手运维依据,为调控运行提供准确的技术参数,为财务审计提供翔实的成本依据,为电网规划提供更精准的支撑,从而提高大数据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利用水平,促进整体管理升级。

2.根据档案重要程度分级归档

数据具有生命周期,实时感知采集的泛在电力物联网数据,在刚生成的一段时间内,即时性要求最高,访问频率最高,各级部门各项业务都需要调取数据进行分析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的即时性要求逐渐下降,此时,数据可以以统计报告或要点提炼的形式形成阶段性归档材料,必要时可通过阶段性归档材料调用实时数据,也可以达到过程管控的要求,优化档案存储与管理的结构与效率,提升档案应用价值。

3.统一归档标准,串联业务环节

由于参与档案形成、整理、归档、利用的部门增多,部门对档案数据采集利用的要求也不一致。需要详细梳理电网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业务信息,明确档案数据源头,统一档案规范标准,串联业务环节,实现基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规划、建设、物资、财务、运行、检修等关联业务的档案共享。依据业务管理协调需要,结合业务档案层面的高效共享建成专业协同、精益管控、便捷高效的电网基建一体化档案协同体系,提升跨专业协同成效,更好地服务项目建设。

4.构建全过程档案信息链,反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

在泛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结合电力工程全过程管控的思维理念,将档案与建设过程有机结合,实现实体电网与虚拟电网融合,形成完整的“规划—建设—运行—规划”全生命周期档案信息链,为后续电力工程基建过程管控、数字化管理、运维营销智能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档案资源参考,推进能源流、业务流、信息流的融合贯通。

猜你喜欢

电力工程联网数字化
试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身联网”等五则
天基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
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数字化起舞
工程管理在电力工程现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应用研究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