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上市公司资金监管中的应用探讨
2019-09-10张君
张君
摘 要:目前,国内的上市公司大多存在财务数据不够透明的现象,其中之一便是货币资金管理方面。除了道德约束和制度约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或可探索技术约束手段,即运用区块链技术降低中小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门槛,共同监督上市公司的资金流向,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本文简单阐述了区块链技术的四个核心特征,包括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共识机制、非对称加密和智能合约,并在这个基础上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上市公司资金监管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嵌入路径。
关键词: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上市公司资金监管;智能合约
一、引言
就目前国内的上市公司发展状况来看,大多数公司都存在财务数据不够透明的现象,其中之一便是货币资金管理方面。《证券法》中有明确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管规定,而上市公司本身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及投资活动的资金动向往往依靠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监管标准等外部执法监督手段保证。个别上市公司的“董监高”不但没有尽职尽责,未督促上市公司规范使用资金并披露相关信息,甚至还参与财务造假,协助或者纵容大股东违规占用、挪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以致会计数据失真,财务报表失实,误导公众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笔者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或可探索技术约束手段,即运用区块链技术降低中小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门槛,共同监督上市公司的资金流向,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
二、区块链的技术特性
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账本”技术,最早于2009年被一个未知的人或组织以中本聪的名义发布。中本聪认为,信用的建立不能依赖某个中心,因为任何过度中心化的结果都会产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会存在利用中心权力损害参与者的利益、损害市场上其他方利益的情况。而区块链则是一种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分布式的计算机节点来共同维护一个可靠的数据库。总体而言,区块链技术具有以下四大核心技术特性。
(一)分布式账本
分布式账本是指在区块链交易记账操作过程中,分布在不|一地方的众多网络节点共同负责记录完整的账本,每一个计算机节点都可以通过竞争参与记账,并监督交易的合法性。即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不需要依赖第三方信用背书的,分布在众多计算机网络中的分布式账本系统。这一技术特性可以保证账本的公正性,使数握高度透明,充分共享。
(二)共识机制
共识机制是指为防止任意计算机节点篡改数据并验证记录有效性的机制,主要包括工作量证明机制( Proof ofWork)和权益证明机制(Proof of Stake)。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工作量证明机制。例如,在比特币区块链中,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矿工”就是利用计算机算力来竞争记账权,每次达成共识都需要全网广播,当前各个节点共同参与数学运算,一起维护着交易和数据库。这一技术特性可以防止中心系统故障引起的账本丢失或者中介中心主观故意引起的数据造假,每个节点都对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非对称加密
非对称加密即非对称加密算法,该技术涉及密码学中的两种密钥,一个是公开密钥,另一个是私有密钥,彼此成对。在通信双方交换信息时,假如用公钥对数据加密,那就必须用私钥才能解密,反之亦然。区块链中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交易信息,生成相关联数据块所使用的技术就是非对称加密技术。这一技术特性在用户授权后可以验证交易信息的有效性。由于用户掌握的私钥是唯一的,在区块链系统上复制或者伪造身份几乎不可能,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个人信息的隐秘性。
(四)智能合约
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指的是预先设定好的、不可随意篡改的、以代码的“数字形式”写入程序并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执行的规则和条款。智能合约与传统合约的最大区别在于,双方或者多方共同协议做或者不做某事无须再信任彼此,因为智能合约建立的权利和义务不但是南代码定义的,也是由代码强制执行的,完全自动且不受人工干预。区块链的这一特性解决了信任难题,不少证券交易所、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已经在探索研究开发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方面的应用,以期实现记录和交易现实资产的功能。
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上市公司资金监管
(一)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上市公司资金监管的可行性
从区块链以上四大核心技术看,区块链可以总结为借助区块链式数据结构验证与存储数据、借助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生成和更新数据、借助密码学不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保证数据传输与访问安全、借助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基于区块链的这几大技术特性,或能有效提高上市公司资金监管的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由于客观上信息的不对称性及主观上某些大股东受到利益的驱使,投资者很难确定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财务信息是否完全真实,资产是真是假,资金用途是否合规,更做不到一一考证。因此,利用可永久存储、无法篡改或隐瞒数据、公开可回溯的区块链技术,将能极大保证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不染指资金,毕竟信息的可回溯性让上市公司的管理层难以在公众的监督之下做出违法违规的事情来。而且,基于区块链上信息的可回溯性,监管部门的查询验证也将变得容易得多,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转移路径一查便知。
(二)在上市公司资金监管中嵌入区块链的路径
在上市公司资金监管中嵌入區块链系统框架,首先要明确哪种类型的区块链更合适。区块链有公有链、私有链、联盟连和混合链四种类型,其中公有链是完全去中心化的,任一组织或个人都可以加入、读取数据、参与交易的区块链。私有链是指其写入权限在特定参与者手中,读取权限选择性开放,不需要激励机制的区块链。联盟链是指读写权限仅对加入联盟的节点开放的区块链。混合链则比较复杂,各个节点有不同的权限和职责。对比之下,私有链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确定所选择的区块链类型后,接下来需要设定的是参与相关财务数据生成的关键节点。例如,对于上市公司的每一笔资金变动,由大股东、持股数量和时长达到一定标准的社会公众股东、债权额度达到一定标准的上市公司债权人、会计师事务所和资金托管银行、监管机构这些关键节点共同参与记录。这六大参与节点都可以根据共识机制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中,记录已发生的资金变动,但单一节点无法轻易篡改已达成的交易信息,以确保财务数据真实、留痕。
运行在区块链系统框架上的智能合约也非常关键,这是保障参与上市公司资金监管的各方网络节点自动运行的“数字承诺”,是程序化的合约。智能合约要预先设定好符合上市公司资金信息披露规则的代码,用标准化的程序记录上市公司资金交易、进出、转移等逻辑。只要有预先设定好的代码,系统就会按照代码来执行,执行结果即数据账本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为财务数据核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使得上市公司的每一笔交易记录更加可靠与高效,让上市公司資金动态信息实时披露成为可能。
在这个嵌入区块链的上市公司资金监管系统中不存在权力过大的中心机构,也无须引入第三方参与。分布式记录的每笔资金流向均可向符合一定条件的公众公开,交易记录通过哈希算法检验并以新的区块连接在记录上一笔交易数据的区块上。只要有配对的公钥私钥,就可以从任一区块往前回溯或者查到与其相关联的全部交易,基本可以遏制某些关键“节点”主观随意修改财务数据的动机,实现公众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每一笔资金的穿透式监督。
四、结语
近年来,因为大规模企业或非企业组织在区块链技术的幌子下发行代币(ICO,首次公开售币),集资后卷款跑路,中国的区块链产业热度骤减,但不可否认的是区块链技术本身具备的优势和潜力。区块链不仅能用于交易,还能用于记录、追踪、监测、转移所有资产,是一种去(弱)中心化的可靠数据库技术解决方案。正如本文探讨的在上市公司资金监管过程中运用区块链技术,采用分布式记账形式,可以为系统数据提供可靠架构,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帮助公众投资者更方便、快捷地了解上市公司真实的运营情况和资金状况。当然,也能把事后监管前置,加强对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占用挪用上市公司资金,财务造假的事前预防。
首先,我们不仅要看到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和经济领域的潜力,也要正视其缺憾。目前各界关于区块链技术的理论研究多于实际应用,应用过程中缺少范本,技术与业务衔接困难,我们仍需继续探索区块链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贯穿融合。其次,有可能引发新的风险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金监管目的,是解决目前上市公司资金状况普遍不够透明的问题,但必须在此之前做好包括系统、技术、信息、财务数据、资金安全等方面的风险评估与测试,并有可靠的风险应对措施。再次,区块链技术在上市公司资金监管上的运用需要监管部门与立法机构的互动跟进,合理规范区块链技术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上的使用。如此,区块链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探索方能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梅兰妮·斯万.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及导读[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6.
[2]吴为.区块链实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3]赖春晖.区块链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与实践[J].金融科技时代,2018(3):6-11.
[4]邢恩泉,宋睿,苏蕊,曹蕾娜.基于区块链视角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J].财务与会计,2019(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