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黄得珍
黄得珍
【摘要】随着国内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问题,进而导致了教学工作效率与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改善。现阶段,要加强对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与改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本文首先对有效引导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进一步研究该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引导;教学应用
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这门学科有着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通过有效引导策略的应用,可以提高小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能力与意识,进而构筑起相对完善的数学结构体系。具体教学工作中,需要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身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引导,进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一、有效引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这门学科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小学生通过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借助于数学的方式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系统、有效的处理,并且数学知识也能为小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帮助。数学工具已成为了处理问题的一种必需性工具,同时该门学科与后期物理、化学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工作中,通过有效引导策略的应用,可以使小学生逐步培养起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缜密的思维能力。此外,有效引导策略的应用,还能将一些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日常化、有趣化,进而激发起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
2.提高教學工作的质量
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放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位置,并且要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树立为学生服务的重要理念,通过有效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但是,由于不同的学生在基础水平以及认知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教学工作的预期目标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教学工作中,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比如,有效引导方法的应用。教师要对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状况做出分析,并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特点做出分析与研究,并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制定相应的引导策略,只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方面取得进步,那就表明教学工作是有成效的。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有效引导策略从学生的差异性方面着手,通过合理应用引导方式与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3.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时期是孩子心智发育的关键阶段,因而学生对于新事物、新知识较为渴求。借助于有效引导的教学方式,可以不断地将新知识、新理论传授给学生,因而学生不会对所学知识失去兴趣。当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小学生的注意力也将变得集中起来,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将变得更加强烈。这一过程中,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合理应用教学工具等措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在学习方法中的具体应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主要在7到11岁之间,这一时期的孩子由于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因而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极为重要。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因而,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将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同学们。由于数学知识的枯燥性,可能会磨掉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因而要加强对有效引导方法的应用。一方面,要通过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要借助有效引导的方式,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及时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或问题。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要通过引导、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当学生表明自己的疑问之后,教师可以进行思维上的引导,进而调动学生对于数学该门兴趣。同时,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拓展的过程,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得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此外,教学工作中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个性的展现。由于受到外界环境以及家庭观念的影响,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思维方式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要对这一差异给予充分的尊重,并鼓励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个性方向发展。比如,在进行分数的学习时,可以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并借助于分发纸片、涂抹不同颜色等方式,引导学生加深对分数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对于分组学习这一方式而言,它有着立体化、层次化以及网络化的特点。通过开展分组学习,可以将学习的主导性交还给学生。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探讨,并借助于动手操作等方式,不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组之前教师要将本堂课讲解的内容抛给学生,并在学生讨论期间予以及时的指导与问题修正。
2.将学生发展作为工作重心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工作的重心在逐步发生着变化,以往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当前要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小学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将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工作重心。这一过程中,教师既要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进行研究,也要对个体之间的差异给予尊重。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状况,制订差异性的教育教学计划,同时所采取的引导方法也应各具特色。此外,还要提高引导策略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为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的引导方式。
3.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时期,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如果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枯燥、乏味,那么学生将失去学习的兴趣。因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借助有效引导策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具体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分析,通过巧妙的引导方式,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欲望。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对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应用。比如,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寻找一些有趣生动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或图片,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展示给同学,进而为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一个现代化工具,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利用错误开展有效引导
与其他学习科目不同的是,数学答案有着唯一性、标准性的特点,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知识方面的限制或者粗心马虎等因素的影响,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教师可以利用错误开展有效的引导。一方面,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进行错误原因的分析,防止以后出现同样的错误。另一方面,课堂讲解时,对于错题的选择要恰当,尽可能选取难度适中的错题。讲解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正与引导,特别是多数学生都犯错的题目,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而对于那些因为马虎大意而做错的题目,教师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单独的辅导,避免浪费其他学生的时间。此外,对于一些代表性错题,教师在讲解指正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引导,并为学生指出错误出现的环节。
5.做好知识的提炼概括与总结
教師通过定期引导学生进行重点知识的提炼与概括,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效果,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总结与整理知识的能力。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各节、各章知识点的总结与梳理,尤其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重点知识内容的概括与提炼。长此以往,学生的自我概况与学习能力将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且对相关内容与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此外,建立一个定期总结的习惯,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6.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教育工作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较差。因而,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一方面,教师要针对课堂讲解的内容,巧妙的进行“留白”。对于“留白”的内容,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方式,解决老师预留的问题。另一方面,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学生只能被迫接受知识。因而,课堂上学生很难有时间进行思考,而课后很少有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与思考。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将每堂课的最后5到10分钟留给学生思考。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对当堂课所讲的知识还有印象,因而可以更加快速的进行疑问点的考虑。这段时间如果学生发现问题,教师通过思路引导的方式进行解答,那么学生将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三、结束语
通过有效引导策略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因而,教师要加强对这一策略的应用于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军.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策略分析[J].甘肃教育,2017(17):103-104.
[2]丘丽霞.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1):12-13.
[3]姚颖.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引导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2):59-61.
[4]张海燕.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