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腕踝针治疗腹部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

2019-09-10杨义会李艳刘瑾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4期
关键词:疼痛

杨义会 李艳 刘瑾

[摘要]目的:分析腕踝针治疗腹部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50例(包含腹腔镜手术35例及开腹手术15例)。实验组在术后行腕踝针治疗,留针20h;对照组在术后不采用任何止痛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且术后均未采用静脉镇痛泵等术后镇痛方法。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h、2h、4h、8h、12h、24h术后疼痛的VAS评分,比较各组总有效率、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结果:实验组术后1h、2h、4h、8h、12h、24h术后疼痛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0%,使用镇痛药物率14.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使用镇痛药物率为26.0%。结论:腕踝针缓解腹部术后疼痛,可作为外科术后镇痛治疗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针刺疗法,腕踝针,腹部术后,疼痛,手术后,针刺镇痛

[中图分类号]R2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0-0030-02

腹部手术后麻醉效果消失,患者的疼痛感受强烈,对其病情的恢复及预后效果会产生较大影响。常规临床多使用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但是患者镇痛药物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各类不良反应,影响着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腕踝针为针刺治疗的有效方法,主要是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患者手腕、踝部位置各取6个点,对患者实施皮下浅刺激治疗,达到缓解患者疼痛感受的作用。文章将10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分组比较的方式下,评估腕踝针治疗腹部术后疼痛的疗效,内容归纳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10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女占比为21:29,年龄范围20~75岁,均龄是(46.62±7.0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女占比为20:30,年龄范围21~72岁,均龄是(49.01±6.83)岁。两组基线数据比较无显著差距,可以纳入两组对照研究(p>0.05)。

1.2方法两组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监测血氧饱和度,开放左上肢静脉。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2mg/kg,芬太尼4ug/kg,注射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3m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使用七氟烷0.8-1.3MAC,每小时静脉泵注盐酸瑞芬太尼5~10ug/kg,术后均未采用静脉镇痛泵等术后镇痛方法。实验组在术后行腕踝针治疗,腕踝针1、2区、3区,常规消毒后取针刺点位直径5cm处皮肤,埋好针后使用不透明胶布固定毫针在皮肤表面,留针20h;对照组在术后不采用任何止痛治疗方法。

1.3评价标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h、2h、4h、8h、12h、24h术后疼痛的VAS评分,比较各组总有效率、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显效代表患者未感觉疼痛,休息和睡眠好;好转表示患者疼痛感轻微或偶感疼痛,能忍受,基本不影响休息和睡眠,不需要使用止疼药物;无效表示患者疼痛明显,不能忍受,影响休息和睡眠,需要使用止疼药物,方可缓解(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处理SSPS 20.0为数据整理工具,t检验计量性数据,计数材料x计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实验组术后1h、2h、4h、8h、12h、24h术后疼痛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距明显(P<0.05)。详见表2。

2.3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镇痛药物应用率比较实验组7例患者使用镇痛药物,镇痛药物使用率为14.0%;对照组患者13例使用镇痛药物,镇痛药物率为26.0%。实验组患者的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距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有效的术后镇痛处理,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使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PCIA为常规的镇痛方式,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但是患者使用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患者使用期间易于出现药物依赖,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胃肠道功能等均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针刺疗法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通过针刺信号上传到中枢神经系统,激活镇痛系统,诱发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在内源性阿片类镇痛物质释放的方式下,形成镇痛的效果。腕踝针作为针刺治疗的方式之一,主要是对患者皮下浅表层进行刺激,疏通患者结缔组织,对患者的外周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会产生刺激作用,调节患者的神经与体液状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合理选择针刺点治疗,能够在缓解患者疼痛感受的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發生率。腕踝针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血液流通,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增强患者食欲,对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缓解效果较好,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相对较低,证实了腕踝针在腹部手术后疼痛控制中使用的价值。

综上所述,腕踝针缓解腹部术后疼痛,可作为外科术后镇痛治疗的手段,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降低患者镇痛药物应用率,建议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疼痛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控制和满意度的影响
疼痛的早期护理干预对于减轻肝胆外科术后疼痛的有效性探讨
谢谢你曾放过我
怎么疼痛分类呢?
把疼痛赶走!
怎么给疼痛分类
挣脱这种疼痛
别把疼痛不当病
快乐也能赶走疼痛?
疼痛到底有多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