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

2019-09-10刘娟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4期
关键词:凝血功能

刘娟

[摘要]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96例严重创伤患者,按输血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针对96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与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计数在治疗后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后者,且血小板计数低(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采取大量输血疗效产生明显的影响,凝血功能不仅得到增强,而且有效提高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血小板计数。

[关键词]大量输血疗效,凝血功能,严重创伤

[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0-0007-02

随着现代社会体系迅速发展,临床中严重创伤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高处坠落、交通事故、钝器所伤以及爆炸等因素造成严重创伤,针对此类患者在临床研究中大部分采用大量输血治疗。治疗过程中若对血量输血剂量控制不当,致使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数量下降,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在治疗期间需做好预防处理准备,严密观察患者情况,以避免凝血功能障碍、手术感染率的发生嘲。本次抽选96例严重创伤患者采取输血量多少进行分组比较,探讨凝血功能在大量输血治疗中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抽选在2017年2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96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所有患者就诊时间在1~3.5h内,平均(2.0±0.96)h,其中大量输血作为研究组与少量输血对照组各有48例,研究组男患者有32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2.45±4.1)岁,女患者有16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33.11±2.8)岁;对照组男患者有30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4.15±3.3)岁,女患者有18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33.45±5.2)。

1.2临床方法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及时进行吸氧治疗、给予合理静脉通道、纠正电解质絮乱与酸中毒以及抗休克等工作,并在实施输血与配血过程中使用乳酸钠林格溶液,确保所有患者的血容量。当患者失血量高于1000mL时,立即输入新鲜血浆和悬浮红细胞,以使红蛋白水平维持在80g/L的水平以上;失血量达到百分百时,需输入血小板用量控制在1.5U/kg左右与IOU左右的冷沉淀输入量,使中心静脉压值保持在12cm H2O左右后,便可将患者送至病室;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进行大量输血、少量输血治疗。

1.3观察指标针对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与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分别采用CS-2000I血凝仪器和BC-51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器,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变化。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的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凝血功能各指標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APTT/s、FIB/g.L-1、PT/s、TT/s分别为:29.21±1.03、5.71±0.1、13.52±0.45、11.52±1.03,对照组为:31.9±0.96、4.87±1.33、14.56±0.35、12.85±0.91,可见,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在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比较中,研究组患者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上针对严重创伤患者采取输血是目前严重创伤者较为有效、常见的治疗方法,以避免患者出现休克以及维持血容量、血压,但在给予输血时一定要对输血的输血量控制到位,否则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产生较大影响。

研究组在采用大量输血后,在一定程度上患者体内凝血因子被降低,同时因血小板转移组织的趋附作用,加速血小板往出血部位聚集,使得血小板进一步消耗减少,与此同时当血小板计数低于65×10/L水平时则发生出血倾向,导致血小板功能障碍的发生。另外由于患者受到创伤出血后需大量输血,而一般血液均存放在库存,因库存血液存放时间较长而致使血小板与凝血因子发生质变,当其血液输入患者体内后,患者体内的活性凝血因子倾向于降低水平,促使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通过研究得知,血小板功能与凝血因子均与温度有着相互关联的作用,若温度越低,血小板功能、凝血因子就越弱。

因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均是院内库存的冰冻血浆,致使血小板功能与凝血因子衰退,对红细胞释放氧的能力造成影响,容易形成微血栓而引发消耗性凝血病。凝血因子需在适宜的温度下方可着手酶反应,但因患者严重创伤并伴有大量失血而引发休克,使得其内体出现一系列相关反应而引发体温、酶反应以及凝血功能减退的变化,因此需密切关注凝血酶原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以及凝血酶的时间变化,并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相关保暖措施。在大量输血过程中会影响患者机体发生缺氧,从而因其代谢产生过多的乳酸进一步诱发低钙血症与酸中毒,极易恶性循环,此外血液本身受到存放时间因素受到破坏,加上促凝物质和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有效激活纤溶系统,进一步促进大量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产生,对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形成极大影响。另一方面在严重创伤患者营养补给方面,对凝血功能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以上分析,严重创伤患者有几大因素相互作用和关联,组织损伤性和病理生理等,因此引发凝血功能障碍反应时,立即进行治疗预防,避免发生不良预后。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大量输血治疗的研究组严重创伤患者在血小板计数较为明显减少,而在血红蛋白浓度数据上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有着显著效果,两组患者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严重创伤患者接受大量输血治疗,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小板计数,并有效提高血红蛋白的浓度,但其会导致凝血功能引发障碍等问题的可能性,因此输血时需适当补充血小板与血浆的计量,要实时密切检测输血以及凝血功能的情况,并辅助其恢复体温正常,避免患者出现因此而引发其他疾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凝血功能
益肾活血汤辅助西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孕妇产前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
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水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