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课堂练习,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019-09-10罗丽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42期
关键词:层次分明课堂练习

罗丽清

【摘要】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要在40分钟内让学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练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形式,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从“目的性、层次性、‘量、质’兼顾、形式性”这几方面深入研究,让学生少练、精练,避免因为过多的机械重复而导致学生厌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形式多样的练习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练习;目的明确;层次分明;“质、量”兼顾

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学习的主要形式,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把书本的知识结构转化成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新授课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只处于初步的框架状态之中,还需要通过练习把知识的框架进一步充实完善。尽管老师们都知道练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形式,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但现实却是练习没少做,效果没提高,还令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完成这个过程,仅靠课堂老师十几分钟的新授是远远不够的。那应该怎样设计课堂练习,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能让学生爱上数学呢?

一、堂上练习设计要目的明确、有针对性

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短短的40分钟内,老师既要完成新授内容,又要及时进行练习巩固,让学生巩固新授的内容,设计针对性强的练习尤为重要。针对性练习要为教学目标服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还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及后续知识的拓展延伸。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传统的习题是:

这样的练习,单纯是为了乘法的计算,对巩固长方形面积公式的作用不大。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一种凡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就把两个数相乘的坏习惯。要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公式,所设的练习就要围绕着上述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应该设计已知长方形的长,但缺宽这样的题目让学生求面积,当学生不能计算时追问为什么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只知长方形的长缺宽是不能计算的,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长和宽”是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必要条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画一个长方形,然后计算面积,让学生自己量出必要的数据来求面积。这样的练习,既巩固了新授的知识,又不局限于本课知识,有了一定的延伸和拓展。

二、堂上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面向全体

有序原理认为,系统由较低级的结构转变为较高级的结构,总是遵循一定顺序,具有客观规律,课堂练习设计也要有一定的梯度,让学生拾级而上。练习层次一般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使练习的重点在于练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的题目,这是短短的“内化过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基础的题目。第二阶段就可以设计一些带有灵活性的题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第三阶段的重点是练一些在思考性、创造性方面要求較高的题目,下面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为例:

(一)第一阶段:基本练习

1、填空

A、25×(4+2)=25×____+25×____

B、8×(125+9)=( )×( )+ ( )×(  )

这项练习是使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变形。

2、简算

A、25×(4+80)

B、34×72+34×28

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熟练地简算。

(二)第二阶段:变式练习

简算:

A、38×29+38             B、39×101

该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三)第三阶段:综合练习

简算:

A、2×289×2             B、125×88

该练习是防止新旧知识混淆而设计运用乘法的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三、堂上练习设计要数量与质量兼顾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练习的数量要适宜。过多,学生在预定的时间做不完,教师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学生也会乏味;过少,则达不到启发检测、巩固的目的,教学信息的反馈也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严重偏失还会导致事倍功半。

(一)练习量过大

现在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练习量很大,而且解题方法灵活多样,老师们经常会为了要完成教材的练习“任务”,把所有的练习誓要在40分钟内完成,哪怕是拖堂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也不放弃。这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也不利于学生品德的培养。

(二)练习量不足

有的老师在课前备课不充分,在堂上新授的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新授完毕没有时间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这对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利的。

(三)量够质不够

很多老师让学生做的练习很多,但效果却很差,主要原因在教师设计的练习只追求数量则不讲究质量。这种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占的比例也很大,尤其是在公开课最常见,老师们为了追求练习的数量,无论从量上或者形式上都是“惊人”的,再加上使用了课件的演示,很多题目都只是“昙花一现”,学生做题时思考的时间不够,老师为了完成数量,就像走马看灯似的,搞得眼花缭乱,收效甚微。因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根本没有思考的过程,没有时间激发思维与理清自己的思路,这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堂上练习设计要形式多样、有趣味性

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常用方法是使学生在练习之后立即获得满足的乐趣,我们可以用比赛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看谁算得又对又快”“闯关游戏”“夺红旗”“看谁先摘到桃子”“接力赛”“占领阵地”等竞赛形式,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学习效率。竞赛成绩的评价,对成绩优秀的学生侧重横向评价,鼓励创优争第一;对中下生,则侧重纵向评价;自我比较,激励不断提高。即使成绩出现波折,时好时坏,也要以“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来鼓励并指导学生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精心激发并维护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生学习了2的乘法口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堂练习:

(一)对口令:同桌互相对口令,其中一位同学说出“二五”,另一位同学说出“一十”;或者一位同学说出一句完整的口诀,而另一位同学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如此类推进行。

(二)谁先送小动物回家:同桌一位同学出示一张数字卡片(如2的倍数),另一个同学则迅速找出两张与此相对应的算式卡片。

(三)用口诀:每位学生都举起双手,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算一算你小组成员共有多少双手。让学生举例,在生活当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到2的乘法口诀的?

以上的三种设计都是以巩固2的乘法口诀为目标,它改变了以往死读硬背、枯燥乏味的做法。而且把这些知识与学生生活熟悉的情景联系起来,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轻松掌握。总之,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设计练习时以“少、精、活”为宗旨,精心设计好每一道堂上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层次分明课堂练习
投石“问”路,激起思维“千层浪”
浅析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特色
浅谈布置语文家庭作业的注意事项
提高高中数学复习课效率的方法研究
巧妙利用课后习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让学生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实施有“度”设计,提升练习实效性
如何提高“指向练习”的教学有效性
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