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分层练习,突破思维定式

2019-09-10洪虹张红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42期
关键词:钟面时针分针

洪虹 张红霞

人教版义务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和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为以后学生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由于几时几分的认识中分针在钟面的右半侧时,学生认识时间相对容易;而当分针落在其他区域时,学生认识起来有困难,例如,4时45分,10时40分等时刻都是认识的难点。基于以上原因,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突破认识分针在钟面左半部分这一难点。

一、练习发现不足,反思总结对策

第1课时,认识几时几分后,通过查看学生作业发现两个问题学生出错较多:1.几时5分,电子钟面表示方法学生经常漏写“0”;2.弄不清楚分针在钟面左半部分到底是几时多。为了有效帮助学生突破这两个难题,笔者采用了以下措施:

(一)观察对比,区别掌握“几时5分”的不同表示方法

笔者出示钟面时间是几时5分的练习题组,让学生用两种不同方式表示钟面上的时间。独立完成,汇报交流后,及时组织学生观察一般表示方法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在格式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比发现,一般表示法中“(  )时(  )分”的两个括号里分别写时针和分针代表的数即可;而电子钟的表示法中,以“︰”为界,“︰”前面表示时的部分,时针指着几就写几(可以是一位数,也可以是两位数),“︰”后面表示分的部分,无论是多少分都要用两位数表示,所以当不超过10分时(本学期主要是5分),十位就要用0补足,即写成“(×)︰(0×)”。接下来强化练习中我有意识做到每当碰到不超过10分时就刻意让学生用电子表形式表示时间,在这个易错点上学生完成情况有了明显好转。

(二)追问自检发现矛盾,调整修改找到方法

针对分针在钟面左半部,尤其接近整时的时候究竟是几时多错误集中的情况,笔者不断反思、改进教学策略,最终在中间过程通过追问学生自检找出矛盾,从而及时调整,将错误率明显降低。

以上面4个时间为例,先让学生独立写成钟面的时间。此时部分学生会依次写出10: 55, 8: 50, 1: 45,7:40。笔者不着急进行评价,而是将错就错,让学生写出这4个时刻分别接近几时整?学生毫无难度写出了分别接近11时,9时,2时,8时。这时,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将钟面上时针所指的数字和你写的整时对比,看看是否真的接近你写的整时?很明显,学生都能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时针不可能比分针走得还快,当分针继续走,走到12时,时针不可能一下子从原来的位置跳到11、9、2、8。既然矛盾找到了,说明开始写出的时间是有问题的,学生很快进行了修改。后面每次课上遇到类似接近整时的钟面时刻,笔者都不放过任何一个强化的机会,指名让学生先说答案,接着说怎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的自检方法。还进行了相关的专项笔头训练,在一遍一遍地反复操练中,认识这类时间的正确率大大提高。

二、检测暴露问题,反思应对措施

解决了以上两个易错点,笔者心安理得地以为本学期认识时间的练习期末应该不成问题了。然而,期末综合练习中2道认识时间的题学生完成情况根本出乎笔者的意料。题目如下:

(    時    )               (   ︰  )

以上两道题出错人数超出预料。笔者认为,这两个钟面都是分针在右半部分,辨认时间对学生来说没有问题。第一个钟面又是考查用文字表示时间的方法,更应该过关。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本应填写3时5分,全级244人中竟有37人错写成3时05分;第二个钟面有14人错写成6︰10。看着学生这样的错误,笔者顿时醒悟,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责任在自己。

1.分析反思:综合练习出现的上述两种错误,暴露了学生思维的僵化。部分学生平时学习就不怎么爱动脑筋,以为复习时老师让大家练得多的就是考试考的。对于钟面1:由于总复习多次强调几时5分时电子表的写法不要漏写“0”,一定要注意写成“×:05;钟面2:平时超过30分的容易错,所以设计的练习多半都是超过30分的,老师反复强调,大量练习让学生对这类时间印象特别深刻,导致形成思维定式。出错的学生就是简单地将前面的情形套用在这里,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的困局呢?

2.应对措施:(1)明确练习目的,着眼学生发展。作为一个为学生长远学习考虑的老师,不应该抱着什么难就练什么的态度,过于应试的心理让我没能足够重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只是觉得学生难掌握、容易错的就要用各种方式操练,力求帮助他们形成技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就是这种心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被动。他们会觉得只要是难的、重要的,老师自然会强调,会告诉我们应试得分的技巧,不用多想也能拿到基础分数。慢慢养成学生更加不愿动脑筋的坏习惯,如此恶性循环,对老师课堂教学、学生持久学习、个人发展非常不利。

(2)落实分层练习,沟通联系区别。将本单元的练习分为对应练习和对比练习,逐层落实,效果更好。第一,针对学生易错点进行对应练习,在练习中发现、归纳、总结规律。例如,过5分时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法,让学生互相提醒要注意的问题,记住分的位置要写成“05”;分针在钟面左半部分时学生难确定的几时,就及时组织对应练习,从而引导学生要确定是“几时”必须看时针走过是数字几了,强调一定是走过,最后发现是两个数中前面的一个数是几,就是几时多。

第二,将易错点和相关知识用题组形式进行对比练习,在对比中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尤其突出区别。与上述两个问题有联系区别的分别是:过5分的一般表示时间方法,时和分前面的数字直接看钟面上两根针指着几就写几;当分针刚超过12不多,时针走过数字不明显时,到底是几时多?以上面的7:05为例:①先想刚刚分针在12的时候,时针是指着几的(6还是7?因为分针才从12走到1,走了1大格,时针不可能是从6跳到7。所以刚刚时针应该指着7)。②确定是刚过7时不久,也就是7时多。类似几题之后发现,时针走过数字“×”不太明显,是因为分针才从12走了不多的几格,时针走得更慢,所以看起来好像没有过数字“×”,但就是“×时多”。通过对比练习发现:要确定某个时刻是几时几分不能只是看钟面,更要联系前后一起考虑:若分针在右半部,就要想刚刚过了几时整?若分针在左半部,就想过一会将是几时整?除此还需注意各种表示方法的细节不同,做到应对自如。

总之,如果在复习时我能把练习的脚步放慢一点,每一步走得再实一点,从学业来看,学生可能就会走得更稳一些,从长远来看,学生对于时间的认识理解也将更透彻一些。

猜你喜欢

钟面时针分针
怎样借助学生作品更好地认识钟面
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分针和时针运动的联动关系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解法
时针和分针的争吵
钟表上的数学问题
画出的“认识”
一年级单元同步自测题
幸福在葱茏里,在弯腰的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