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19-09-10何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42期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动手操作概念教学

何劲

【摘要】图形与几何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该如何开展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教学?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重视概念教学,增强学习信心;强化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概念教学;动手操作

恩格斯对数学定义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着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几何空间观念的构建,更是对中学阶段乃至以后的数学学习都有深远的影响。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对几何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几何的信心,并感受几何的魅力呢?以下是笔者的做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源自于生活,又被应用于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水平较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着手,提供大量的实物与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实物中抽象出学习对象,这样就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经验,对所要学习的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展开深入研究。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能結合自身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他们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也更感兴趣。

如,在《旋转》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先观察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的旋转情境图,再感受教具风车的转动。接着,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这些旋转现象中的相同之处。这样,学生在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对旋转形成直观认识,初步归纳总结旋转的特征,对旋转的三要素有更深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把恰当的生活情境融入数学课堂,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那么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会更浓厚。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对待生活中的事物,数学地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重视概念教学,增强学习信心

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在该类对象的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在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是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只有透彻理解概念,深度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后,学生才能掌握图形的构成要素,轻易区分图形的类别,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现实中不乏存在这样的老师,他们对概念教学没有足够重视,不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剖析概念,而只是单纯地要求学生对相关概念进行死记硬背。这就导致了学生常把相似的概念混淆,一做题目就错漏百出,到后期想补救时,却往往比学习概念起始课时难上几倍。因此,抓好概念的有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建立起图形与几何的架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就更有信心了。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这一单元时,学生常把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混淆。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对这二者的概念理解不到位,处于一知半解的模糊状态。因此,概念的教学显得非常重要。

人教版的课本上只对周长给出了具体、准确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而面积的概念是通过对话的形式给出的,学生对此理解比较模糊。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还是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相关的概念为好,这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才更透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周长的概念以及长方形边的特征,可推导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以此类推,可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同样的,从概念出发,学生推导面积公式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学生理解了面积的概念并能将之区分于周长后,能准确套用对应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就可避免出现前面所说的错误了。当他们做题的准确率高了,便发现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自信心。

三、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由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可知,在小学阶段,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再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不能单纯的依赖观察,还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产生直观体验,加深印象,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一个重要方法和必要过程。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从多角度去感知,强化感悟与思维,丰富自己的活动经验,提升空间想象力与思维能力。

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三)》为例,让学生根据形状图还原出几何组合体,引导学生先将脑中的图形具体化,再借助建立的直观表象结合形状图进行推理。学生在动手还原几何组合体的过程中进行交流、调整、验证,从而探索出还原的方法,其空间观念也得到了发展。

四、渗透数学思想,落实核心素养

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方法,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所在,是教师教学的精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数学知识,更要在教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方法。我们遇到不少学生会问这么个问题:老师,只要我们学会加减乘除,应付平时的日常生活已经足够了,为什么还要学习那么多其他的知识呢?相信曾经的我们也问过这个问题,不少人哪怕上了大学后还在问这个问题。作为过来人,我们知道很多学过的数学知识确实在我们出校门后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但是,我们掌握了的思想方法却深深刻在我们的头脑中,在我们遇到问题时,不自觉地就出现了,指导我们如何解决问题。可以说,不管我们从事什么职业,渗透进我们头脑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都会使我们受益终身。

“图形与几何”在小学数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内容。当中,涉及到最多的要数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启发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再对比二者之间边的联系,从而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亦如此。又如学习圆的面积时,通过极限思想,把圆转化为长方形后,其面积公式也显而易见了。其实数学思想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图形与几何,也适用于数学的其他领域甚至于适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数学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总而言之,要使学生学好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还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做题准确率,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同时,教师也要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感官去感知、理解几何知识,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使学生懂得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综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葛照强,张学恭,唐玉海等.自然科学发展概论:自然科学思想方法与人文教育[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7.

[2]李洪杰.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9).

[3]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图形与几何动手操作概念教学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