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思考

2019-09-10孙国萍

校园英语·月末 2019年13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形式。科学的分组,合理的合作内容,教师适时的评价以及师生、生生地有效互动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成效的重要条件。笔者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分析小学英语中合作学习中的误区、提出促进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简介】孙国萍(1989.07-),江苏南京人,南京市雨花台区金陵华兴实验学校,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学。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型”,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但是作为小组合作学习主体的学生却是千差万别的,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挖掘学生的潜能,创设适应学生优势智能结构发展的条件。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方式领会不深、理解不透,存在一定的认识和操作误区。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常见误区

1.合作就是小组讨论。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的内容不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小组讨论是为了解决共性问题、组内未解决的问题、需要拓展研究的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教师布置任务的指令语通常都是“Work in pairs/groups.”“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等,学生没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长期下去,会养成小组成员之间的惯性依赖,特别是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虽然也会发言或表演,但可能只是重复其他成员的答案。

2.合作就是为活动而活动。合作是深入学习语言内容的载体,活动承载了合作的实践意义,但有的教师组织活动时会出现“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例如,课堂时间已过半,但还没有接触新课内容,而是依然让学生小组展示英语歌曲等的现象,新授课变成了才艺展示。英语学科教学内容不仅包含基础的语言知识,还蕴含大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师创设活动不能只有形式上的活泼热烈,而应该先从教学内容出发,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偏离这个根本。

3.合作就是课堂放手给学生。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分工的彼此协助、互相支持的学习方式,这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但有些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自己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不需要也不应该讲解,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教室里巡回走动,检查各小组活动的情况。如果教师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關注学生在小组内的交往活动,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就无法对群体性问题进行辨别分析,也不能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这是一种自我放弃教师主导地位的表现。

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思考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诸方面存在差异,小学英语教师应在课堂上积极构建基于小学英语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创建。首先,分组人数要与学习内容相适合。语言学习阶段以2人或4人为宜,实现“一对一”互助学习,让每个学生在互助对子中得到进步与锻炼;语言展示阶段,如role play应根据人物的多少相应调整小组人员;在拓展练习或检测反馈时以常见的6人分组为主,小组成员在共同目标下承担不同任务。其次,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即遵循能力互补原则,根据小学生的性别、年龄、气质、学习内容、学习水平等因素进行分组,使学生在合作时相互带动、优势互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分工。合理的小组分工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组成员应明确职责分工。例如,在小组讨论的形式中,可以有以下的分工:组长-chairperson确保每位组员参与活动,监督员-instructor提醒组员使用英语、减少对汉语的依赖,记录员-recorder记录所讨论的要点和报告者-speaker总结发言。但这种小组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单元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要不断更换角色,尽可能让每个同学都体验到不同角色的任务,真正让每个同学都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3.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的内容设计。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英语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比如,译林教材中涉及的万圣节、圣诞节等与西方历史文化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可以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经典故事等信息,各小组也可以达成组内共识就某个方面进行自主探索。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整理,大体可分四步进行:(1)在小组中人人交流所得,在听的基础上想“我”的所得与“他”的不同处在哪儿,轮到“我”说时,只说“不同处”;(2)个人交流后要整理出自己的所得,先将不同处达成小组共识,再把共识累加成小组结论;(3)组内进行发言训练,选一人为信息发布员,大家帮助其进行发言训练,主要发布小组的结论及其形成过程;(4)进行预演交流。

4.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结束后的引导。小组活动结束时,教师要适当地对学生的活动给出反馈和评价。有时教师的反馈和评价是促进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动力,他们在教师适当的鼓励下会对自己的语言表达充满信心,从而产生学好语言的热情。教师还应启发学生内省,开展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帮助学生发现语言知识应用中的错误,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必要时给予个别辅导,并且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察。

参考文献:

[1]庾鲜海,王月会.合作学习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3(03).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