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学中的困境与出路

2019-09-10黄露阳

校园英语·月末 2019年13期
关键词:汉语教学困境

【摘要】当前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学存在诸多困境,从事汉语教学的汉语志愿者需在如下方面寻找对策:调整已有的教育教学观念以适应对象国教育环境;准确把握认识不同汉语课的教学目标;调整改编教材板块,严格控制教学内容;掌控设计好课堂教学活动;努力想法激发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

【关键词】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学;困境

【作者简介】黄露阳(1973-),男,四川南充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汉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范围内的汉学习者越来越多,其中一个很大的群体是各国的中小学生。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眼下学习汉语的外国孩子是未来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关注他们的汉语学习,重视对他们的汉语教学,意义十分深远。目前,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学面临不少挑战,存在诸多困境。本文根据对海外汉语志愿者的访谈结果,重点梳理几大教学中的困境,不求系统总结,只拣重要的几点发表看法。对外汉语教学界共识,在教师、教材、教法这“三教”中,教師问题是核心。当前海外中小学里的汉语教师以汉办外派志愿者为主,这些志愿者又以国内在读的汉教硕士占最大比例。本文所言“困境”正是这些汉教硕士们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境。下面逐一阐述。

一、教育教学观念的调整适应

我们的汉语志愿者成长于中国文化和教育环境,从小到大十多年的学校浸润,早已在头脑里形成了我们的一些教育教学观,对教师、教学、学习有了自己的领会。一旦到了国外开展汉语教学,我们必须要去适应对象国的国情,尤其是适应对方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些国家的教育教学观念跟我们的差别小一些(比如韩国、日本、越南等),有些国家跟我们的差别要大一些(比如美国、英国、法国等),差别小的适应会快一些,差别大的适应起来会慢一些,甚至有的难以适应。汉语志愿者到了国外后,需要开放心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以尽快了解情况,发现自己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所在国的教育教学观念之间的差异,进而调整自己的认识,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这一过程在有的志愿者那里进行得很快,而有的志愿者则可能在比较长的时间里抱住自己固有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放,最后出现各种抱怨。遇到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我们容易产生崇拜心理而很快调整自己的教育观朝对方靠拢,而到了一些经济欠发达、办事效率低下的国家,我们则很容易以己之尺去度量对方,横竖不能接受对方的一些教育观,看不惯对方的一些做法。

以泰国为例,据张江元(2014),泰国基础教育“把课程的实施过程看得与实施结果同等重要”,其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能力为标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幸福体验。“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幸福体验”在我们中国的教育观念中是缺乏的,我们讲究“勤学苦练”,讲究“学海无涯苦作舟”,因此汉语志愿者常常会说“泰国学生学习不刻苦,他们学习再差都很开心”。另外,泰国中小学教育特别注重“活动中育人”,活动种类丰富多样,往往需要全校师生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需要同一部门甚至不同部门的教师通力合作。对此,我们的志愿者很容易认为,太多的活动挤占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实际上,泰国中小学教育中注重幸福体验、重视活动育人,这些观念正是我们的志愿者们要去适应的,也对我们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

现阶段国内汉硕培养中,培养单位不太可能摸清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各种教育教学观念进而告诉汉硕学生。让志愿者了解对象国的教育教学观念,办法之一是建立起前后任志愿者之间的联系,让前任向后任传授经验,助后任尽快了解并适应。

二、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与把握

海外中小学的汉语课,总体上可以分为:兴趣汉语课;进入基础教育体系的汉语课;作为第二外语的汉语课。

兴趣汉语课每周学习的课时不多(可能1-2小时),往往利用学生下午放学后的时间来开设,可能有固定教材,也可能由授课教师编写教学内容,考试形式和内容由教师把握,相对比较简单。目前世界范围内很多中小学的汉语课都是兴趣汉语课的性质。进入基础教育体系的汉语课类似于国内中小学英语课的性质。白乐桑(2014)先生指出,法国汉语教学和其他国家汉语教学最大的不同是汉语已经进入基础教育体系,汉语已成为中学的正式科目,而不是兴趣课或业余爱好。在国外某些中小学,汉语和日语、法语等语种一起作为备选项,学生选择其一进行学习。和一般的汉语兴趣班比,这种学习的课时会多一些,一周有4-5小时,对于考试也非常重视,考试成绩会计入总成绩,评优或评奖学金会参考汉语课的成绩,大学录取也可能参考中学的汉语学习成绩,但汉语不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即汉语没有进入基础教育体系。这一类汉语课有别于一般的兴趣汉语课,但又不是中小学的升学考试科目,学习者对其没有足够的重视。

对汉语志愿者来说,很有必要认清上述三类汉语课的差异,明确三类课的教学目标。在我们看来,兴趣汉语课的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生对汉语和中国的兴趣,这是第一位的。至于一个学期下来掌握多少汉语词语,会说多少汉语句子,这是第二位的。国外中小学生一旦对汉语或者中国感兴趣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就会上来,学起汉语来自然而然会掌握一些词语或句子。对上兴趣汉语课的老师而言,找到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点”是最重要的,要教的词语、句子等可以无声地融进兴趣点。衡量兴趣班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是看志愿者教师是否在孩子们心目中播下了喜欢汉语和中国的种子。对于进入了基础教育体系的汉语课,汉语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教学目标一般应是既定的,会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有可供选择或定好的教材,有主管部门或教师的指导,教学按计划有序进行,志愿者教师的教学工作有章可循。相比之下,作为第二外语的汉语课,在学校里的地位比较尴尬。确定其教学目标,首先需要弄清开设汉语课的初衷。通常而言,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开设,是为那些将来有志于汉语学习、现在学有余力的学生考量的。这种汉语课是为学生的未来增加一种可能性——他们可能升入大学以后学习中文专业,也可能只是把中文当成一个重要的业余爱好,认为将来某一天说不定就会用上。汉语作为第二外语课的课堂上,愿意学的学生会非常认真,不愿意学的学生纯粹混时间,学生的汉语出现两极——特别好的和特别差的,没有什么中间水平学生。对于这类汉语课,我们认为其教学目标可以设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结合对方学校要求来决定教多少汉语,要求学生掌握多少汉语。

三、对教材及教学内容的把握

不少志愿者们反馈,国外中小学的教材不好用,这可能固然跟教材有关,但更与志愿者们对教材的认识和处理有关。事实上,我们必须要明白,没有完美的教材,任教师利用一本教材进行教学时,都要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分拣和重组,而不可能照本宣科。如果照着教材按部就班,再好的教材使用时间稍长了都会感觉不好用,会感觉单调枯燥,教和学都乏味,难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以国内编写的在国外使用比较广的《快乐汉语》为例,其第一册每课差不多都由生词、句型、听录音或据图片找生词、大声朗读、听录音连线或选择、根据图片提示填空完成對话、找出汉语短语及句子的英译、翻译、写汉字、练习发音等部分组成。如果教师每一课都按书上顺序教,则很快就会变得无趣。教师需要适当调整,加入自己的设计,这是对教材内容的要求。

对汉语兴趣班而言,教师还要考虑每课内容中兴趣的生发点在哪里。找出了兴趣生发点,还要考虑带出的内容的多少。志愿者常出现的问题是教学内容备得太多了,学生上课没记住多少,课后又不复习,等下次再回到课堂几乎什么都不记得了,跟没学一样。如此这般,一个学期下来,教材课文学不了多少,即便勉强学了一些,学生真正收获的也非常少,这是志愿者们抱怨得特别多的现象。我们建议的对策是,教师宜以课文主题为切入点,从学生的实际表达需求出发,精简教材内容,学习最有用的词语和句子。每次教学重点抓住3-5个动词、3-5个名词、3个句子,外加几个汉字,课上变换着方式,结合有趣的游戏或活动,把它们练熟即可,切忌贪多而没教会。

四、对汉语教学课堂的设计与掌控

在内容适中的前提下,如何安排教学内容,是一门学问。一次课一定有几个抓住学生的提振点。起、承、转、合四者中,“起”是抓手,目标在于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它可以是听,也可以是视听,还可以是视听说。中小学生在某一活动上集中了一定时间的注意力之后,需要“承”和“转”来带出新的兴奋点。设计一堂课,宜想法让教学活动遵循“开始—发展—高潮”的主线。教学安排和节奏要突出“低、小、多、快”的特点,即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节奏。将课堂教学过程分解成几个小的单元,每个单元几分钟、十几分钟不等,听、说、读、写等学习方式交替进行,手、耳、脑、眼并用。因为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不易,保持更不易,学习形式单一或者学习时间过长,容易造成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降低学习的效率。

五、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中国的中小学生开始学习英语时,实在没有什么学习动机。他们学习第二门外语,往往也没有明确的动机。可能接触过对象国某一方面的文化,并且深深喜爱,因此学习该语言(比如喜欢日本动漫而学日语);可能受家庭成员的思想观点的影响选择学习某门外语(比如爸爸说法语很美女儿因此选学法语);也可能受生活中某国产品的影响而学该国语言(比如家里买过德国品牌的电器或汽车,认为德国制造质量过硬,因而选学德语);还可能因为好朋友在学某门外语而跟风学习该门语言。中国孩子如此,国外中小学生选择学习汉语亦然,他们开始学习汉语时很难说有明确的目标和动机。因此,汉语志愿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中小学生激发他们的汉语学习动机,并努力让他们的学习动机一直保持下去。中小学生喜欢某一门课,往往是从喜欢该门课的老师开始的。因此,做个受学生喜爱的老师,理应成为志愿者教师的努力目标。或凭借自身的性格魅力,或者借助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各种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对汉语志愿者的考验。

参考文献:

[1]张江元.泰国华校学生活动教育理念透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

[2]白乐桑.由法国汉语教学发展审视“汉语热”增长危机[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4(4).

猜你喜欢

汉语教学困境
易孺詞律觀探微兼論四聲詞之困境
跟踪导练(三)
跟踪导练(一)
浅谈跨文化交际理论对汉语教学实践的影响
论文化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缺失
委婉语教学研究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