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教育改革浅谈物理教师的培养
2019-09-10华雪侠向宁静向前兰
华雪侠 向宁静 向前兰
摘 要:梳理自建国以来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及意义,基于物理学科,谈论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推出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师范生人才培养的途径和可行意见,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其次是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要联系基础教育实际,最后要立足基础教育改革,优化师范教育课程。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核心素养;人才培养;物理
自2017年12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正式颁布以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正式提出。自此物理学科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已由三维课程目标演进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和困惑,对师范生人才培养的过程也带来新的挑战。主要的困惑是,首先提出很许多的质疑声:为什么要进行改革?难道又是“换汤不换药”?又要“穿新鞋走老路”?作为未来教师培养的师范类教育应做怎样的准备?本论文就这些问题与各位同仁进行梳理和探讨。
一、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沿袭与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受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育学》理论的引入,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作为经典教育理论在我国中小学推广,同时《教育学》一书也作为师范生学习的重要理论,以其中的教学五大原则和“五环”教学模式作为教学设计及实施的依据,因此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产生深远的影响,自此后,凯洛夫的教学理论与我国一些传统理论相结合,形成我国各级师范学校教育学与各科教学法理论。受其影响我国的课程目标强调“双基”教学,教师是课堂绝对的主人,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了弥补其不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全球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自21世纪初期(2000年)提出了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的课程改革体系,推出了三维课程目标,在”知识与技能”的双基教育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创新之处在于其一是除了获得知识与技能,强调方法在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方面的重要性,使方法“显性化”;其二是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养成,三维目标也称为“三基”教育,构成新的形成学生发展的基础。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于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中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5年4月教育部组织的相关课题研究组提出了我国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包括“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和“文化修养”三大领域,2016年9月,教育部组织的相关课题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的三个部分、六个方面、十八个要素的指标体系,并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的改革思路是面向社会需求,顺应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在三维目标上的多维目标的发展。
通过梳理新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沿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每一次基础教育的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例如“双基”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寻求模式可循的教学模式,对基础知识的高效继承和技能的迅速掌握有很好的作用;其次每一次改革都是在总结和反思教育教学过称的不足中提出的,从“双基”到“三维”再到“多维”目标,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到方法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再到现在的多方位适和个人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同时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基础物理教学改革给师范人才培养带来的新思考
核心素养的提出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重大挑战,对于培养未来一线教师的师范类的教育也带来新的研究课题,为适应核心素颜教育改革的趋势,师范类教育教学理念及课程设计及学生行为的培养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重新的调整和研究,以物理学科为为例来讲,应作以下几点的思考。
1.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研究
作为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基地,师范类院校要及时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以便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首先在观念上要重视,每一次教學的改革最难的也是思想观念的变化,作为传统教学者之所以固步自封,主要是因为思想上认识不够,要及时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思想和新动态,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方面,《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其界定为四个方面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那么作为基础物理教师的培养,首先得及时论证理论的可操作性并深化和细化四个层次,形成可操作的物理核心素养的层面体系,及时调整相关教育教学的相关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关乎每个孩子未来终身发展的思想理念,不是“跟潮流”“纸上谈兵”。
2.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要联系基础教育实际
新的科学素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手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实验教学,从传统的演示实验居多到探究式实验教学再到科学探究思维的形成,对实验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师范生要及时学习和了解这些变化,如何了解,通过什么方式了解,除了师范生的实习工作的开展,要及时建立合作研究的中学实践基地,在合作过程过程中双方责任需要明确,大学应当以基于教育理论与方法为基本依托,从宏观到微观两个层面对基础教育改革进行整体设计与具体的指导,中学学校不再是简单的执行者,他们需提出在实践教育改革中改进的需求和困惑,具体去实践核心素养教学的一系列改革方案,师范院校的优势的主要优势是教学与理论的研究与分解,中小学的主要优势在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二者形成优势互补。师范院校应及时对实习和实践工作及时反馈和总结,在总结基础上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开设的计划,例如随着信息网络化在中学的需要,在师范生教育中要挖掘和改进要学习的内容并加强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和学习,还有物理实验技能方面的培养,了解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始实验的种类、方式并不断改进中教实验类型以便适应将来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又例如探究式教学一直在中学开展的不是很顺利,甚至只是为应付才开设的公开课,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教学行为模式,作为师范院校要及时去调查分析和实践该模式开展的困惑与困难,是思想转变问题还是资源问题,还是教师教学行为形成的问题,如果了解这些,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也就注意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教学的能力。
3.立足基础教育改革,优化师范教育课程
基础物理教育核心素养的提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理念下,基础教育课堂改变了以往“满堂灌”的模式,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在课堂中采取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形成发散的科学思维,共同合作讨论形成结论,而师范类教学如果继续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目的,显然失去了师范性的本质,所以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师范教育应立足于基础教育的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创设探究性的课堂和问题,促使学生形成创新、反思、探索等科学精神,以便更好地适应将来的教育工作。
在课程设置上,理论教学的内容要适当删减,一方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目前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的广泛,另一方面,知识内容在未来的教师职业中所用的非常有限,所以增加知识应用方面的内容和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内容是很有必要,一方面使学生形成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另外要开多开设形成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和科学态度和素养的选修课程,使其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观。
总之,基础教育改革是顺应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在三维目标上的多维目标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的过程,基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师范生教育要关注基础教育改革的动向,双方建立长期互助的合作关系,才能促进共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小勇,张华阳.面向信息化的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全球纵览与比较[J].教育信息技术,2017(04):3-6.
[2]白月桥.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订定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4,(9).1978,275:606-611.
[3]林崇德著,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16年3月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项目号:SGH17H17,咸阳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项目号:XSYK1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