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她千百度
2019-09-10万新华
万新华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这是毛泽东1935年冬天所作《念奴娇·昆仑》,节奏跌宕起伏,气势雄浑磅礴。当时,中央工农红军走完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抵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巅峰,远眺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发,展现出一代革命家睥睨古今、纵横捭阖的博大胸怀。
《念奴娇·昆仑》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既有现实主义的巍巍昆仑山的真实描写,又有浪漫主义的“飞起玉龙三百万”的丰富想象,并赋予深刻的象征意义。毛泽东借助昆仑山的壮伟形象,成功地表达了改造旧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人生理想。
1957年1月,《念奴娇·昆仑》首次发表于《诗刊》创刊号,时刊发毛泽东古体诗18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当时,傅抱石反复诵读,决心创作。1957年夏天,傅抱石出访东欧,专门携带《诗刊》研究,还就《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等几首词的涵义或典故,为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位汉学家翻译而绘制草图,成为后来毛泽东诗意画系列创作的前奏。
1958年10月,人民美术出版社为次年参加德意志民主主义共和国菜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博览会和迎接国庆10周年,组织画家为毛泽东诗词21首作图,准备交荣宝斋水印出版,傅抱石受邀接受了创作任务。他诚惶诚恐,专门致信郭沫若表示请教有关毛泽东诗词内涵的理解。。
最终,傅抱石完成了除《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外,共19首17幅的毛泽东诗意画册页初稿,分别为《<沁园春·长沙>词意图》《<菩萨蛮·黄鹤楼>词意图》《<西江月·井冈山>词意图》《<如梦令·元旦)词意图》《<菩萨蛮·大柏地>词意图》《<清平乐·会昌>词意图》《<忆秦娥·娄山关)词意图》《(十六字令·山)词意图》《<清平乐·六盘山>词意图》《<念奴嬌·昆仑>词意图》《(长征)诗意图》《<沁园春·雪>词意图》《<浪淘沙·北戴河)词意图》《<水调歌头·游泳>词意图》《<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意图》《<送瘟神之一>诗意图》《(送瘟神之二)诗意图》(图1)。
尽管这套册页尺幅较小,但大多数能以小见大,繁简自若,以虚衬实,实中有虚,虚中有物,基本反映出傅抱石粗率豪放的绘画风格,也与毛泽东诗词纵横之概大体吻合。如《<西江月·井冈山)词意图》《<如梦令·元旦>词意图》《(忆秦娥·娄山关>词意图》《<十六字令·山>词意图》等,高山耸峙,突兀而现,水墨酣畅,气魄不小,颇有简笔小品之趣味。
12月15日,傅抱石结合自己实践撰写《创作毛主席诗词插图的几点体会》(图2),归纳出绘制毛泽东诗意画的三种方式,并与在宁画家们做了深度交流:
1.深刻体会作者的原意,不拘于迹象,自然合拍。这是最好的画法。但最难,不多见。
2把全文的意思,全面画出来,句句扣紧,而画面与主题一致。
3全文包涵太多、太杂,不易在一幅之中联系起来。这种情况下,是允许画其中主要的一句、一联,或一部分的(孤立的画一句、一联、一部分也可以)。
这里,作为美术史家的傅抱石将个人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体现出敏于现实需要的智慧,也使他在毛泽东诗意画创作发展过程中独占先鞭。
1959年1月,也即江苏省中国画展览会期间,傅抱石就毛泽东诗意画创作,多次与在京美术家展开交流,畅谈心得,也使自己的创作经验得到了及时的宣传推广。通过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组织行为,傅抱石的毛泽东诗意画创作成为一种有益的示范,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辐射到全国。从史的角度来看,他的毛泽东诗意画创作及其理论总结的确具有特殊贡献。
丙戌、丁亥间,笔者曾耙梳文献史料,收集图像资料,综合考察了傅抱石的毛泽东诗意画作品,初步勾勒出其创作的探索轨迹和风格面貌,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毛泽东诗意画创作》。庚寅冬,笔者依托南京博物院庋藏傅抱石作品,策划“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毛泽东诗意画’特展”,并于毛泽东诞辰日开幕,也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了同名图录(图3)。后来,这个专题展先后来到常州、南昌等地展出,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其间,笔者依据傅抱石自述,遍寻材料,拟想探知失踪了的《毛泽东<念奴娇·昆仑)词意图》,然始终未能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十分遗憾。今年春天,笔者得广州友人告知《毛泽东<念奴娇·昆仑>词意图》最新踪迹,月逾传来高清图像,真有“众里寻她千百度”后的惊喜,可谓解决了数年来心中的疑惑。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词意图》(图4),题识“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傅抱石南京写”,钤朱文方印“傅”、朱文方印“不及万一”,虽未署年款,但也能确定“1958年11月”无疑。
昆仑山,又称玉山,乃万祖之山,横亘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平均海拔5500~6000米,连绵2500公里,因高耸巍峨,成为古代中国和西部之间的天然屏障。昆仑山终年积雪,山体怪岩嶙峋,绝壁林立,气势撼人,然云雾缭绕,则显挺拔峻峭之姿。在《念奴娇·昆仑》中,毛泽东借北宋张元“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吟咏飞雪之意,描绘出雄伟壮美的昆仑雪景。
傅抱石反复研读、不断揣摩词意,充分发挥水墨逸趣,以饱满的激情图解《念奴娇·昆仑》诗意,用富有表现力的边角小景特写昆仑山色。画面左侧雪山占据大部分空间,重山叠岭,嶙峋连绵,以小斧劈皴法数笔勾画轮廓,横扫粗刮,棱角分明,表现出方正山石、刃形山脊等地形,坚硬寒凉的质感符合昆仑山脉的地貌,而山势的高险变化则由大块面的、浓淡相间的墨色体现出来;远方以多层次的淡墨烘染阴霾天气,寂静无声的千山万壑连同银白色的冰雪世界,渗透着侵人的寒气,笔墨淋漓酣畅,气势壮阔激越,生动再现出“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的意境。这里,傅抱石完全展示出内在的豪迈本色,充分表现出晚年创作难得的潇洒。苍莽的昆仑山,俨然象征着诗人与画家想象中的“人间春色”“太平世界”,意境既在诗词之中,又在诗词之外。
虽然,《毛泽东<念奴娇·昆仑>词意图》仅是咫尺,却能显千里之势,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尺幅之中,壮伟奇诡的昆仑山脉,千里冰封,坚实苍劲,震慑了观者的胸怀。在惊叹造物神奇之时,人们更惊诧画家高超的艺术技法。如此审美体验,不仅是在画里更在画外,难以分辨是昆仑山的品格还是画家的气质在激荡着心灵。所谓物我交融,画家、作品、观者三者达到了相互生发共鸣,虚实之间给予人们精神境界的升华。
傅抱石崇尚浪漫主义,早年有意识地选择表现古人诗意,不断付诸图像化,希企通过向山水画中注入某种情感的方式,给程式化的传统山水画注入新的活力。在一篇创作随笔中,他曾表达对诗画关系的独特见解:“我认为一幅画应该像一首诗,一阕歌,或一篇美的散文。因此,写一幅画就应该像作一首诗、唱一阕歌,或做一篇散文。”。
在中国,诗意画的创作有着悠久的传统,唐宋以来兴盛不衰。所谓“诗意画”,是以诗词为题表达其内涵的绘画,除了阐释诗词内容,还要传达意趣,铺陈图像,以致画中物象与诗词情致交融之境。诗意画的表现方式,一般依画家选择和诠解诗文的情况有所不同,或图绘诗词全部的内容,具象要旨;或摘取诗词短句,以诗眼统摄;或缘情而发,依诗词而别开新意,以整体情境氛围烘托诗词内涵,虽以表达诗词内涵为目的,但因巧心营造,而能更添意趣,具有画龙点睛之妙。這里,傅抱石深深契合毛泽东《念奴娇·昆仑》主旨,选择“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阐释诗意,铺陈图像,渲染画面,以笔墨形成无声演出和情思抒发。
1940年代,傅抱石创作了大量的唐宋诗意画、石涛诗意画,与古代文人逸士进行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无疑,这种专题创作与1950年以来的毛泽东诗意画创作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契合和传承——这种契合和传承给予傅抱石极大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社会思潮、审美风尚的差异,但这种从唐宋诗意到毛泽东诗意的传承关系,在形式上有着若干关联的问题,即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当然包括画家的笔墨习惯。在政治光环的庇护下,毛泽东诗词为傅抱石提供了一个适合想象、施展的广阔空间。
1950年9月20日,傅抱石尝试性地创作《<清平乐·六盘山)词意图》(图5),开风气之先,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最早探索毛泽东诗意画创作并取得历史性突破的画家。1959年9月,傅抱石、关山月联袂为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合作《江山如此多娇》(图6),使他的画名如日中天。与毛泽东诗词所反映出来的壮阔情怀一样,傅抱石发挥善于营造整体氛围的绘画语言技巧,恢复了往昔浪漫奔放的本色。无论是意境的构思、内涵的把握,还是位置的经营、技巧的表现,皆非一般人比拟。当然,他也以笔墨的丰富变化充分传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社会政治复杂、真挚的感受。由此,毛泽东诗意画构成了傅抱石后期绘画创作中极具特色而又颇为新颖的一部分,产生了持续广泛的影响。
进入1960年代,傅抱石扬长避短,无比真诚地投入到毛泽东诗意画创作之中,几乎将当时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一一图绘,乐此不疲,举凡《<沁园春·长沙>词意图》《<浪淘沙·北戴河>词意图》《<忆秦娥·娄山关>词意图》《芙蓉国里尽朝晖》《虎踞龙蟠今胜昔》《无限风光在险峰》《乾坤赤》(图7)等,或立轴,或横幅,或册页,或扇面,想象丰富,手法大胆,为当时山水画家的创作开启了新的门牖,并通过展览、出版等传播途径“将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引入大众化审美领域”。也使之在新山水画中获得了特殊的地位。
值得说明的是,傅抱石创作毛泽东诗意画往往用于公开展览或发表,都要钤盖“不及万一”或“不及蓠一”之印(图8),尽管宣称没有一幅令自己满意。,固然包含自谦的一面,但也别有深意,更是他在公众面前表达出对毛泽东一种虔诚的心态和真挚的情感。
作为该题材的一件孤品,《<念奴娇·昆仑)词意图》是傅抱石的毛泽东诗意画序列中的一个重要补充,也成为书写历史图像的一个有益记录。一甲子后,它得以重现,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