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茶壶举隅
2019-09-10栾晔
栾晔
清代茶具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越以往各个朝代,品种众多,制作精美,造型高雅,质料丰富,主要质地有瓷、陶、银、铜、漆等,贵重的还有金、玉等材质制作的茶壶;这些精致的茶壶,具有考究的做工,比较费时费工费料,更加奢华,其风格也更倾向于富贵浓艳、纤细繁缛。
一、雍正之前的茶壶
清初有一些具有满蒙等少数民族的生活特征的茶壶为金属制品可做为供器。瓷壶喜用斗彩、饰花乌,多用提梁造型。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初金錾花壶(1),全高37.8、底径10.7、流高13.2厘米,全重1500克。此壶为纯金质,圆形,圆腹、细径、平口、伞顶、龙舌细流、圈足、握式壶、腹光素、颈凸箍一道,平口下大沿錾莲瓣纹及缠枝花纹;细流颈部錾龙首,龙口衔蛇形长流,底足外周錾缠枝莲纹;伞形口,伞沿细颈,颈下丰肩鼓腹高圈足;腹中突一兽首物颈伸出长流,另有铜心呈园筒状插入壶心,在颈与肩之间有结合箍一道,壶身通体抛光,伞形沿上装饰锻压花纹,沿心凸起一周莲瓣纹,周边为缠枝莲,圈足外侧也装饰缠枝莲纹。金壶原为盛京莲花净土实胜寺内供器,造型具有满洲、蒙古等少数民族的生活特征,是清初历史遗物中仅存之几件珍品之一。
清世宗胤稹在宫中饮茶时,经常使用紫砂壶。清宫档案曾记载有雍正仿钧釉菊瓣茶壶。如清雍正七年(1729)“圆明园来帖”,郎中海望持出菊花瓣式异形壶一件,交给年希尧照此款式做均窑。他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对茶壶的柄和流提出了改进意见,即按紫砂壶式样烧制茶壶。首都博物馆藏清雍正景德镇窑斗彩花乌纹提梁壶(图2),高14、口径4.3、底径10.2厘米。壶直口,溜肩,鼓腹,曲流,提梁柄,宝珠钮盖,平底下承四足,足脊窄细。壶中间部位为斗彩五伦吉祥图。从花纹图案看,所有的花纹皆经过青花打轮廓线,再经釉上彩绘各种色料填入轮廓线内。壶的底部为白釉,在青花双圈内,正中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这件雍正款提梁壶,外形做工精巧别致,制作精美;瓷质细腻,色泽光润,是清代宫廷中具有代表性的实用茶具,也是首都博物馆所藏雍正时期的佳美瓷器之一。
二、乾隆時期宫中的茶壶
乾隆时期茶壶多用粉彩装饰,器型多为玉壶春式执壶。首都博物馆藏清乾隆景德镇窑松石绿地粉彩多穆壶(图3),具有蒙古和西藏等民族器物造型,原为盛装酥油茶、奶茶等。女真人用多穆壶作饮茶器皿。早在《太祖实录战图》中可以见到这方面的一些蛛丝马迹,如“额亦都招九路长见太祖”,即在努尔哈赤前面右侧的宴会桌上摆放了多穆壶。该茶壶通高为45、其通流长为26.7、壶的底径为13.7厘米;壶蹲狮钮,龙首柄,凤身流,圈足。龙首柄和凤身流采用抹红技艺。整器主体饰以粉彩缠枝花卉纹饰、八宝纹。全身自上而有有四道黄地彩箍,意为大吉大利。壶内里及足底饰松石绿釉。足底有三行六字篆书方款“大清乾隆年制”。这件茶壶是景德镇御窑厂烧制。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粉彩多穆壶(图4),高47、足径14.8厘米。壶身竹筒状器身。壶上部为僧帽式盖顶,盖顶为蹲狮钮,龙柄,凤流,龙首柄及凤身流皆为抹红;器身满饰粉彩缠枝花卉及八宝图案,此茶壶黄釉地中间部位有四道彩箍;因黄釉器只是宫廷用器,至尊之色,民间绝无使用。壶里及壶底施以绿釉,壶底部中央为方形白地,壶底部中央为方形白地上有“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青花篆书方款。此壶为清宫典型的民族茶饮器具,兼具满族、藏族及蒙古族文化的特色,它由原来的满、蒙族奶茶饮用器具,演变为宫廷陈列及实用器,其上装饰着藏传佛教的八宝纹饰,加之景德镇御窑厂精心烧制,使其成为釉色精美、工艺精湛、造型独特的清宫茶饮器皿。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青花花卉执壶(图5),全高为28.5、口颈为6.4、足径为10.4厘米。全壶饰以青花釉,壶盖绘番莲缠枝花卉,盖钮为圆环形,可与执壶把端的圆环系绳连接;壶颈部为一周深色的蕉叶纹,壶身绘番莲缠枝花纹;腹部为两个菱花形开光,开光内绘有折枝双桃实;长流部满饰卷云图案,流与壶身衔接处绘灵芝纹;壶底部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方款。从康熙时开始的清代楷书款,经过雍正朝的演变,到乾隆时便基本被篆书取而代之。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的这件执壶,造型非常秀美,青花釉色细腻迷人,可以称之为清代宫廷执壶造型的官式典型器皿。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款画珐琅花乌小壶图(6),铜胎,全高为8.7、口径为5.5厘米。茶壶为短嘴样式,在此壶盖顶的圆钮为红珊瑚制,圆钮上下有鎏金铜饰,莲瓣纹;鎏金釉是纯金,在壶把、嘴的根部,还镶有鎏金片,为云兽纹饰;其金之结构十分稳定,在高温之下,也不会游离出有害重金属,在此壶的盖沿、壶口沿和底足沿处,都采用了鎏金。此壶之盖、身、嘴、把均以天蓝色为地;在壶盖的两侧和壶腹部两侧之中央,满饰绿色缠枝花叶,紫红色牡丹花,还有相对起舞的两只彩色乌,展翅而翔;在纯白色的壶底中心,有“乾隆年制”四字红色两行楷书方款。此茶壶为清宫之中的实用器皿,为清中期珐琅器的典型器物。
三、嘉道时期宫中的茶壶
清嘉道时期宫中的茶壶,多采用粉彩,饰粉青地、花卉图、百子图等,带开光,开光内写御制诗。清晚期实用茶壶带长柄和椭圆形提梁。
首都博物馆藏清嘉庆景德镇窑青花莲托八吉祥纹执壶(图7),通高为31、底径9.3、口径9厘米。盖钮圆环形,盘口,细颈,溜肩,垂腹,圈足外撇,颈至腹间设长流和曲把。器型秀美稳重。壶盖彩绘缠枝番莲,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莲托八宝,上、下以莲瓣纹为陪衬,流饰折枝花卉,柄是卷草纹。此类壶是由玉壶春瓶演变而来的,故又称“玉壶春壶”。此壶仿明代宣德执壶,不如宣德纹样自然生动,青花色调蓝中闪灰,绘画笔法纤细拘谨,画面显得呆板,是嘉庆时的特征,也是典型的清代宫廷官式执壶造型。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嘉庆粉彩黄地开光御制诗茶壶(图8),高为15.5、口径6.2厘米。嘉庆时,粉彩器仍为主要的品种,并能保持乾隆时期风格。这是一件黄釉为地的茶壶,非常尊贵。在壶盖和器身上,装饰有很多花卉,色彩各异。在此壶的顶上,还采用了宝珠的形式,为描金叶。在茶壶的盖之边上、口颈处,从及底部边上,装饰紫红色云纹。壶的口颈下部如意头纹饰,壶腹部往下用了蕉叶纹饰;壶腹部有长形状菱状开光,开光内有红釉嘉庆帝御制七言诗文,其诗为:“佳茗头纲贡,浇诗必月团;竹炉添活火,石铫沸惊湍。鱼蟹眼徐扬,旗枪影细攒。一瓯清兴足,春盎避轻寒”。款署:“嘉庆丁巳小春月之中澣,御制”,其下为连珠印:“嘉”“庆”。从清宫造办处的一些档案上可以看到,清乾隆朝的一些瓷器以书写清高宗弘历的御制诗为其特征,“这些诗均为受皇上旨意,特命当时督陶官唐英烧制的”,“瓷器上御制诗的装饰,嘉庆时仍有所见,多出现于茶壶、茶碗之上,但远不及最盛行的乾隆朝”。在此壶的底部,采用了豆青釉,在其中间的留白之处,为“大清嘉庆年制”红釉篆书款。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道光粉彩粉青地开光百子花卉执壶(图9),高为30、口径为6厘米。表面以粉青釉为底,饰以粉彩图案。壶为圆腹,弯流,曲把,矮圈足;盖纽为环形,盖面绘如意云纹及缠枝花纹;口、盖部各有描金,口外部有胭脂水缠枝花纹;颈部前后两侧有金色寿字、红色蝙蝠及缠枝莲纹;壶全身为粉青色地,满饰缠枝花卉,腹部前后两侧有串莲构成的开光,内均彩绘百子图案;壶把为扁带状,里面为赭石色,外边为卷草纹,把顶处有一红色螭龙环;壶把和流外侧均饰有双喜字;圈足上绘有回纹,底有朱色篆书“大清道光年制”方图章款。此壶造型秀美,色泽明艳。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铜胎画珐琅提梁壶(图10),高18.7、口径4.3、足径7.6厘米。壶盖、壶颈为圆形,壶腹为方形倭角,壶颈两侧安有长柄提梁,壶嘴亦为方形。提粱为椭圆形,外面为绿色锦纹地,左右及上部有白色隔断,内以蓝釉绘螭龙、花卉等图案;里面为白色地,以紫红色绘缠枝花卉纹。壶盖、壶颈为白色地,壶盖以彩釉绘缠枝花纹,壶颈、壶嘴以棕墨釉绘夔龙纹;壶盖沿、口沿及壶嘴边缘、壶腹上下沿均有鎏金。壶腹上面为金黄色缠枝花纹,周身为灰白色缠枝菊花地,四面为长方形白色开光,开光内彩绘牡丹、山茶、梅花、荷花、扶桑及蜜蜂、蝴蝶等,开光上下、左右另有小块海棠形白色开光,内以粉红釉绘花瓣纹。腹下部安有四足,腹底部为纯白色,中央有紫红色花款。该壶为一对,是清晚期宫廷中的实用茶器。
(责任编辑:田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