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对小学生计算力提升的培养
2019-09-10张利梅
张利梅
摘 要:随着新课标进程的持续深入推进,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学科素质发展下的学科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贴近生活实际,用于生活实践的工具学科,数学教师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关乎小学学习数学兴趣,以及对数学严肃认真态度的形成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重视小学生计算能力发展对小学生数字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基础上,运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生;计算能力;提升
在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培养小学生优秀的计算能力,成为了众多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笔者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概念感知力,数学算理算法教学双管齐下,重视计算结果同时兼顾过程,联系实际强化学生计算训练,培养学生良好数学计算习惯五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希望对各位数学教师有所助益。
一、培養学生的数学概念感知力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事物的事物中数学概念的感知能力和数学概念的提取能力较弱,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意识的发展,继而阻碍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应站在学生的长期计算能力提升的角度,首先对学生的数学概念的感知能力培养做起,让学生理解数学理论知识不只是存在于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通过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等对数学中的数字等进行操作的意义,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概念感知能力,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奠基。
例如,教师在教学“除法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教师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中除法的理解,结合学生喜欢联系实际思考胜过纯理论的学习的特点,借助口算除法的教学,让学生从整数除数十或数百的数到整十数除数十或数百的数,教师还将此类题目比作公司中经理为职工发放下午茶,或幼儿园教师为幼儿发放一定数目的玩具的算法,让学生意识到,除法是来自于生活实际,应用于生活实际的,培养了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感知能力。
二、数学算理算法教学双管齐下
在数学知识学习和计算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对计算的理解过于注重而忽视了对“为什么这样算”,“还可以怎样算”的算法探究,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算理的理解程度,更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应当以算理和算法的并重教学为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的主要模式,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同时,兼顾算法的追求,以借助数学思维的养成,有效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教学“简易方程”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然后进行用字母表示其他运算定律和性质,并加深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字中用到的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如除法的性质:a÷b÷c = a ÷(b×c)。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此定律知识按照数学公式进行死记硬背,虽然可以用于计算实践,但是学生对此公式的理解显然没有到位,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此公式的验证之外,还帮助学生进行了深度的理解:“a除以b再除以c,是将a分成了b份,再将其中一份分成了c份,所以,a被分了b乘以c次,所以,我们可以将a÷b÷c写成a ÷(b×c),得到同样的计算结果。”学生们在理解了此条计算公式后,教师在针对算法的教学进行切入:“同样,比如a÷b× c,是将a分成b份后,将其中一份扩大c倍,所以我们可以将a首先扩大c分,在进行b份的除法。有时这样会方便计算。”学生在算理算法的同时学习、实践计算训练过程中,有效提升了学生自身的计算效率和计算能力水平。
三、重视计算结果同时兼顾过程
由于受传统应是教育环境的影响,教师教学的重点往往只看重结果,很少有教师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引导学生以及研究计算的过程,更多的时候知识寻求一个正确结果。计算的关键恰恰就是在着复杂的运算过程中,学生只有认真体验整个计算过程,才能清楚地知道运算顺序,以及平时自己忽略了哪里,常常错在什么地方,找出自己犯错的原因并针对改正,才能提升学生自身的计算能力水平。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数除法”时,教师在强化学生针对小数除法进行训练的基础上,花了大量时间引导小学生分析计算过程,在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时,有“竖式完成过程中,数位对不齐”、“商的小数点与原来被除数的小数点对不齐”、“除到哪位商哪位,但是不够时忘记在商的位置写0,再下拉一个数”,等问题,还有学生经常用计算器计算,导致口算、笔算能力不过关,不良情绪的影响等,教师经过针对学生的错因,一一分析,帮助学生针对错误原因进行改正,在提升学生的计算体验基础上,帮助学生重建计算的信心,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水平。
四、培养学生良好数学计算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能使得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明显得提高和进步。由于小学生年龄较低的特点,所以很多学生在平时计算过程中不能全神贯注,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显著下降。所以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这是保证计算结果正确的首要条件,其次,在计算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规范正确的书写和演算,教师可以联合家长,将学生良好的计算规范书写过程的监管落实到位。另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简算和速算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和精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演算其实是一种学习的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良好习惯,演算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计算信心的提高有大的促进作用,高度的自信能促使学生高效地进行数学学习和计算的训练,能有效提升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对学生长久的计算能力提升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站在科学、合理的,适应小学生数字意识形成规律和计算能力提升的角度,首先培养学生的数学概念感知能力和数学概念提炼能力,在算理教学的过程中不忽视算法技巧的培养,在重视学生计算结果的同时兼顾学生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在教师以实际情景为教学背景的计算训练引导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以促进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廖秋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2):104.
[2]赵春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03):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