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智慧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2019-09-10杨鹤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4期
关键词:学情自学智慧

杨鹤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以及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不可回避和改变的事实。我校积极开展智慧课堂建设的,经过努力探索,智慧课堂模式基本成型,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提升。

一、什么是智慧课堂

要想搞好智慧课堂建设,首先要明确智慧课堂的基本内涵。对智慧课堂的定义总体上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基于“智慧”的语义学定义,即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充分体现自我智慧与发展的课堂。另一类是从技术的视角定义。即学生利用移动设备端通过Wifi接入校园网及互联网,获取学习资源;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连接无线网络随时随地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完成备课及教学工作。

我校构建的“智慧课堂”,是依托平板电脑和网络教育资源,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的应用,所构建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智慧课堂是大数据时代翻转课堂的发展。

二、为什么要构建智慧课堂

传统课堂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下,越来越呈现出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评价标准单调,课堂缺乏互动,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激发,教学效果不高,师生关系僵化,学生发展不够全面等缺点。

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基本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师生互动,形象生动,轻松有趣;尊重个性,注重实践,能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提供合作探讨和亲自动手的空间;多维评价,不唯分數。

智慧课堂正好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智慧课堂构建的基本要素

(1)在理念上,以“以学定教”理论为指导

智慧课堂的构建首先需要依据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按照知识从易到难的发展特点,围绕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环节,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与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效结合,从而实现智慧课堂的目标。

(2)在技术上,基于大数据的学情分析

对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海量数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对数据进行加工、挖掘和分析,并根据需求实时反馈分析结果。

(3)在途径上,全过程动态学情分析和智能推送

通过课前预习测评深化学情分析,优化教学设计,便于精准教学;通过课中随堂测验数据分析和即时反馈,改进教学策略,调整教学进程;通过课后作业数据分析和资源推送,实施针对性辅导,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4)在管理上,班级要构建合适的学习小组,选好信息技术管理员,我班构建了6人单位的学习小组,每个成员担任一个学科的组长,每周学科组长进行轮换。

四、智慧课堂的基本构架:

1、课前环节:(核心:学情调研,二次备课)

(1)学情分析: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提供自学案、微课等自学材料,并提供一定的自学作业,教师精确地掌握来自学生的第一手学情资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第一次备课;

(2)预习自学: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教师向学生推送第一次备课的预习内容(微课、课件、图片、文本等),同时推送预习检测的内容;学生预习教师推送的内容,并完成和提交预习题目;

(3)问题研讨:针对预习中的问题,学生在论坛或平台上进行相关讨论,提出疑问或见解,呈现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4)二次备课:教师根据学生预习自学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形成上课所需的教案、课件、微课等教学资源。

2、课中环节:(核心:重点突破,解决问题)

(1)问题呈现:教师主要通过分析预习自学、测评练习中呈现的问题,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互帮互助,解决一些学生可以完成的问题,逐步呈现基于全班学生的重难点问题,为教师精讲确定方向和内容;

(2)问题解决:教师根据问题呈现环节所反映出的学生普遍难以解决或较为困难的问题,重点讲解,突破基于学情的重点、难点问题;

(3)问题巩固:教师根据当堂教学情况,对主要知识内容,下达随堂测验题目,即刻推送到每个学生平板上,学生当堂完成,教师监测完成情况;

(4)问题拓展: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和练习情况,适度安排适合学生学习效果和难度的知识延伸,以强化知识的掌握和拓展,强化知识的运用能力。

3、课后环节(核心:巩固强化,总结反思)

(1)作业训练:教师依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针对每个学生发布个性化的课后作业,推送练习资源;

(2)巩固补救: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并及时提交给老师。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知识未能掌握的,利用平板回看课堂实录或利用小组互助,求助于其他同学,来完成对没有掌握的知识的补救;

(3)作业批改:教师批改后,将重难点作业题录制讲解微课,推送给学生;

(4)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在平台或论坛上发布感想与疑问,与老师、同学在线讨论交流,教师也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改进。

五、智慧课堂的优势

1、学情把握准确,教学针对性增强

教师利用网络和教学平台的推送功能以及大数据分析能力,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各个环节中加强学情把控,教学的针对性增强,有效性大大提高。

2、强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智慧课堂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各个环节中的自我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努力实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自己。学生利用网络和平板电脑,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互助研究,,增强了自我研究问题的能力,学习成就感增强,学习的兴趣明显提升。

3、师生、生生互动增加,突破学习时空局限

智慧课堂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能更好的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且能突破传统课堂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这更有利于教师全面、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随时随地跟踪辅导学生;学生之间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更多的共享资源、更好的相互探究交流,有利于实现思想的碰撞,增强自主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洪梅. 构建智慧课堂实施有效习作教学[J]. 快乐阅读, 2015(22).

2.厉月钗. 实践有效教学,构建智慧课堂[J]. 新课程学习(上), 2010(7):58-59.

猜你喜欢

学情自学智慧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