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尝如何让学生精准地理解词语并学以致用
2019-09-10牛明春
牛明春
大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迷惑:小学语文课本中有那么多文质兼优的课文,小学生接触了那么多活泼的词语和精美的句子,受过那么多美的熏陶,可说话、作文却“词汇贫乏”。为何不能精确理解词语意思,不能学以致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在阅读教学中只重视了语言知识积累,而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为此,要做到一课一得,阅读课上要有适量的语言训练,只有器重语言的“内化”,经过学生自己的考虑、消化,最后才能接收进语言仓库,并能在需要时信手拈来。
为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理解词语能力的培育,并在理解的过程中学会使用各种学习方法。
一、要重视理解词语的形象性
我们经常强调学生要学会抓症结词,抓重点句,结合上下文去体会文本。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让学生找出刻画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词句,许多孩子能很快地找到相关的句子,可对词语形象性的体会,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可以采取换词的方法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些词语。如“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其中“抽出”能否换成“长出”呢?通过这样引导学习,学生就能体会到“抽出”用得更精确,更形象。再如“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其中“飞舞”能否换为“飘落”?学生通过接洽实际来想像落叶的样子,就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确了。再如《观潮》中,“课文描写了潮水到来时的哪些特色?”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潮水从远处涌来时的声音和样子的语句,来体会江潮声音大、气势壮的特色。学生抓住描写声音的语句,先是“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在抓写景象的句子时,从那汹涌而来的白色浪涛,比作千万匹奔跑的白色战马的有声有色的描写,学生从中感受到了大潮的非凡气势。像“山崩地裂、万马奔跑”这样的词,在学生头脑中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形象。
二、品味用词的精确性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是紧密相关的,只有精确理解,才能精确运用。因此,对意思相近的词语要通过此较,弄清差异,以求精确理解。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中,作者感慨“多么奇怪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对“奇怪”与“奇特”,这两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精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领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再如《祖父的园子》中,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颜色是“明晃晃”的,即颜色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說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语富有情绪颜色,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爱好。一旦生活中涌现相似情境,其词语的精确选用就不难了。
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已与书面词语建立了对应联系,在生活实际中已理解掌握了这些词语。但更多的信息与书面词语并未建立联系。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类词语时,教师如果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则可收到最好的效果。例如“乳白、枣红、米黄”这些词语,可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日所喝过的牛奶、所吃过的红枣、所见过的小米的颜色而不讲自明;而“山梁、树冠”等词,我们则可通过引导学生看相关的幻灯、图片、实物进行理解。
四、加大词语积累。
在教学中,须在引导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将其引入记忆仓库,变成语言库存。教学中,可在学生接触新学的词语,以一词引一类,以新引旧,以复习促贮存。如由《火烧云》中的“笑盈盈”引出“笑吟吟”、“笑嘻嘻”、“笑咪咪”等ABB情势的词语来。这样,学生在词语运用时,便可随机选择,而避免用词单一重复。另外,也可由内引外,以扩大促贮存。随着课文阅读的开阔,学生接触的语词也越来越多,但这些词语学生理解往往是粗浅的,为将其变为学生的语言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有机引导,由一词带一串。如《火烧云》中的“红通通、金灿灿”引出“绿油油、黑乎乎、黄澄澄、……”等,“半紫半黄”引出“半红半绿、半黑半白……”等。还可从文引词,以变革促贮存。如:《将相和》“完璧归赵”一段可这样引导:秦王写信给赵王说以城换璧,赵王以为去也不好,不去也不好,真是(左右为难);蔺相如以为还是去好而且以为完全可以不使璧玉白白落入秦王之手,显得那样(胸有成竹);蔺相如见秦王一心赏璧,无意交城,便假说璧有斑点,把璧要了回来,这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蔺相如指出要秦王举行典礼才肯交璧,其实他用的是(缓兵之计)。
五、增强词语运用训练
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内化,在语言运用中活化。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运用机遇,如课文中的词语盘点,可让学生选词写话,编故事。再如《草船借箭》中“神机妙算”一词,可在引导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文章是怎样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接着让学生用这个词写话。还可以创设运用情境。如为让学生真正把握“赞叹不已”,可让学生看一幅美的画面,或读一篇美的文章,然后,要其借助动作、神色、语言作“赞叹不已”的样子,进而让学生以“赞叹不已”说几句话,具体描写某一情况。由于语言的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得有个过程,教学中还须架设语言转换的阶梯,以引导拾级而上,逐步内化。又如《草原》一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的一段语言精美,词汇丰盛,为增进词语的内化,我们可以这样引导:
(1)阅读课文,描写草原之美。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文,想象画面,描写草原美景。
(2)运用语言,转化语言。要学生用上“清鲜、明朗、高歌一曲,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惊叹、久立四望、低吟”等词语,以自己的语言描写草原景色。
(3)借助语言,落实内化。最后,让学生借鉴,写一段描写“春天的校园”、或“秋天的田野”的话。
词语是一篇文章的最根本的组成单位,是我们思维的承载者,它具有极其丰盛的内涵,凝聚着人类的思维和情绪的结晶。因此,我们在教学词语时,不仅仅是在教学单个词语的本身,也是在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词语教学应渗透在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上,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字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强化,还促进了学生其他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开拓了思维,培养了语感,激发了兴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从而让字词教学显得情趣盎然。同时,我们也要激励学生多接洽生活经验,多琢磨,多品味,多接收,只有经过日积月累,才能适当运用、挥洒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