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的教学设计方法浅谈
2019-09-10朱婷婷
朱婷婷
摘 要:高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不能仅仅只是靠死记硬背,粗略的了解文章大意就可以的,英语的教学中英语阅读占有一大部分。学好高中英语阅读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且这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们创新思维能力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如今,高中英语教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高中英语阅读的重点应该转移到这个方面上来,这种能力对学生们以后的学习会产生事半功倍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的教学设计培养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为祖国的教育做出微薄的贡献。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教学案例
1.引言
如今,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大,不同国家的人们交流越来越多,而其中英语在人们中交流中的应用是最多的,差不多每個国家都开设了英语课程。所以,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最近,新教育改革的提出,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更加严格。《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学科核心色样是学科又热交织的集中体现”,学生们所需要培养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具有四种: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而中学生更是培养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学生们需要在中学的学习期间形成一种思维品质-批判思维。
2.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设计依据
因为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学生们需要进行英语进行读写和理解,所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只是通过对单词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整片文章意思的粗略理解,必须让学生们具备批判性阅读方式,在阅读中引起学生们的思考,从而让学生们能够理解文章更深层次的内容,以及通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要求教师培养学生们的学科核心素养时要注重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变,务必要使课程设计的内容、教学方式和进行学生们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两个方面不相冲突,适当的保持一致。教师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充分的开发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教学活动时,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让学生们将单词多次阅读,死记硬背,而不进行思考。现在,教师们必须将这种传统的对于学生们发展批判性思维没有太大提升空间的教学方式摒弃,要求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是要有自己的观点,并且将老师讲解的知识吸收,并且要有自己的观点,提出批判性问题,为批判性教学提供一个课堂基础。
3.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设计方法
在英语的教学中,第一步是单词的认识,单词的认是为英语阅读提供一个基础词汇。而想要学好英语的阅读光光只靠英语的词汇量是远远不够的。在石家庄,中学们采用的英语教学教材是人教版。其中必修的模块中阅读文本的数量高达50篇,而教材的编者希望通过对英语阅读文本的教学来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思维。据统计,每一个单元的阅读文本都有一个阅读主体,每一个的单元的阅读主题是不相同的,希望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熟读文章,并且理解文章们的主旨大意从而能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样的设计方式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对于教师们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具有一定的帮助。
3.1文本的解读
我们随便选取高中必修模块的一个单元的阅读文本“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这篇文章难易适中,首先,通读全文2遍,第一遍为粗略的阅读,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第二遍进行文章的精读,了解文章每段的具体意思,最后将全文串联起来,写出文章的主旨大意。本文是根据美国文学家马克.吐温所写的一篇文章-《百万富翁》所改编的。文章的主要意思是一个年轻人获得了一对兄弟的一张一百万支票后,从而社会上的人们的态度的转变的故事。通过对这片文章的阅读,学生们可以了解在当时英国的希望学生们了解文章的内容,并且批判性的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3.2目标的定位
一般在文本的后面会跟随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考验学生们经过一遍粗读、一遍精读之后来对这篇文章整体理解或者整段理解文章是否理解。编者在文章后面设置了5道题,从文章的主旨大意到某一个段落中作者的观点等。这些问题的设置有需要学生们理解的,也有需要学生们进行深层次思考的问题。同学们需要积极地思考,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具有自己的观点,然后在文章中找到和自己的观点相似的段落,分析,然后将阅读后面的问题做出来,经过这一系列的分析,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结束语
总之,教师们应该重视对学生们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这种做法既符合新的课程改革的的要求,有助于学生们个性化的发展,并且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最后,又能够对学生们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月梅.批判性阅读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研究[J].求知导刊,2018,(26):81-81.
[2]翁琳.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探究[J].英语教师,2019,19(5):1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