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师教学技能为导向的师范生培养专业素质的研究
2019-09-10马施余黄斌
马施余 黄斌
摘 要:围绕着《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中的教师专业素质进行了具体分析,以培养教师教学技能为导向,讨论了现阶段师范院校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学技能;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5-0148-03
Abstrac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ties of teachers in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Outline for Teachers of Higher Normal Schools (Trial)" was conducted to train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 and to discuss the current training of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 in normal colleges. The problems fac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educational idea; teaching skills; professional quality
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利用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深化,将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教学行为进行多途径、多样式的描述和讲解。教师的教学技能又具体表现为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语言技巧、组织互动以及与教学相关的拓展技能。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技能又表现出了客观性、多样性、针对性和专业性。现阶段,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延伸,这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技能自身内涵的发展。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教育见习,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师气质的培养,营造良好教育文化氛围,才能够激发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兴趣,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信念。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现阶段部分师范院校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侧重突出以学科体系为核心的文化课程的学习,而对于实际课堂教学环节的训练还存在诸多不足。这就直接导致了师范生实习和就业的学校普遍反映,很多的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对教材的理解深度不够、把握课堂的能力不足,往往表现为专业知识的覆盖面足够,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教学质量不能保证。因此,如何提升师范生的教师技能训练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师的教育理念寻求转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师范教师的教育理念必须寻求突破,应该将传统的完成教学任务,讲授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将课堂教学活动目标与师范生必须具备的社会技能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不但能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懂得如何利用相关技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了解并接受。随着教师招聘考试的放开,更多有志从事教育行业的人会源源不断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对現有师范生构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作为教师必须肩负的责任,并能够及时了解和分析社会需求的变化,了解相关行业规范和标准,针对性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使得自身教学活动具有新的生命力的同时,培养的师范生在未来走入社会后能够体现较强的竞争力。教师应该是师范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他们未来职业能力的挖掘者。
二、教师的专业素质分析探究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政策的延续,在校师范生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很多地方师范院校面临着现有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不足的压力;同时,传统的教育理念在部分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经验式教学导致创新理念的缺失,甚至部分教师产生了抵触思想。因此,针对以教学技能为目标的培养模式研究,必须突出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同步创新。围绕着教师专业素质,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成就感、自我社会价值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课堂教学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从本课程的结构体系出发,教师需要完成相关教学单元的知识的讲授;专业培养目标是从本专业的学科体系出发,教师需要完成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师范生培养,课堂教学是基础,通过教师的具体讲授和分析,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对于讲解的过程和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了比较直观的接触,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不断熏陶,潜移默化,对于如何将知识进行传授的过程有了具体的接触。作为未来的教师,仅仅停留在知道或者了解的基础之上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将教师讲授的知识和技能继承和发展下去才是关键。因此,相关的教学辅助单元的构建变得十分重要,具体形式表现为说课、微课、现代教育技术培养的模块比重越来越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理论和实际脱节,学生在未了解和熟悉新的教育模式前提下,说课环节中表现出了生搬硬套,目的性不明确,更无法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优化;同时,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环节中前后缺乏连贯性,为了掌握一门技术而专门开设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盲目性,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是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作为师范生培养,如何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是最终目标,合格的师范生应该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能够完成教学工作并能够进行自我创新。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对自身专业的特点认识不足,对于整个专业课程的构建和要求缺乏足够认识,仅仅关心自身讲授的课程。现阶段师范生的培养必须面向社会,不但要能够完成学校安排的学分制考核,同时还要接受社会相关行业标准和要求的考核,如果在社会竞争中落于下风,缺乏竞争性和创新力,那么接受的前期师范教育价值将会严重贬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值得重新推敲,必需进行改革和创新。
教师的教学成就感是指教师在完成相关教学活动后所获得的心理上的喜悦、满足。它是教师进行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也是激励教师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动力。教师的教学成就感的重要来源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外界对教师自身能力的肯定和对所培养的学生能力的肯定。对于教师自身能力的肯定评价源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和学术研究或获得的各类奖励,这对于教师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作为师范生培养,学生获得的肯定评价成为衡量教师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也直接影响到了教师自我成就感。现阶段,部分教师只关注于自身的发展,由于受到职称和待遇的影响,使得部分教师所进行的相关教学和学术研究的服务侧重点发生了转移,由广大学生变为了以自己为核心。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会和教师产生一种距离感,这种距离感既是情感上的距离,也会逐渐辐射到对课程的学习中去,使得学生对该课程逐渐产生厌学和抵触感,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教师的自我社会价值是指教师作为一个职业,在掌握教育理念、拓展学科知识、增强职业操守方面获得的广泛社会认可评价。每位教师都是社会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其自身的社会价值的实现依赖于整个教师队伍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认可程度。
教师自我社会价值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态度、教师的职业技能。作为师范生培养,如何刻画未来教师的职业道德、态度与技能是师范生培养的最核心问题。职业道德与态度,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是作为重点关注进行训练和培养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从事教师行业荣誉感和主人翁思想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突出精神层面培养模式的探究之外,对于教师技能的培养显得有所缺失,主要体现在相关教学模块设置和实践环节。重理论轻实践,相关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仅仅停留在表面或者处理不够细致,课堂成为授课教师和师范生的主战场,走入校外的實训基地和一线中小学的实践环节不足。
三、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途径
基于教师专业素质分析出发,教师技能训练质量的提升,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探讨。
第一、师范院校必须明确师范生教学技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究竟包含哪些具体内容,解决师范生培养的盲目性。原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的教学技能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能力:普通话与口语表达能力;三笔字与书面表达能力;教学工作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其中的语言与书面能力是教师技能的基本能力,而教学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能力则是提升。作为学科体系下的师范生培养,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培养成为了主要方面,从部分师范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知识结构和掌握程度成为衡量师范生质量是否合格的主要指标,通过卷面考试分数决定了对师范生的评价成为主流,基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侧重的只是形式,培养方案中有这一个环节即可。因而带给任课教师的误区就是完成课堂教学工作,讲授专业知识即可;带给学生的误区就是完成课程相对应的学分,通过学分累计顺利完成毕业。出现这种现象的关键问题就是对教师技能中的四个方面内容理解出现了误差,关注的只是学生是否能够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目的也只是以顺利毕业为主要目标,这与《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教育育人,胜在理念。师范院校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首先明确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结合大纲要求,从教师层面解决思想中对教师技能培养产生的懈怠和误区;同时,学分考核只是一种途径,作为师范生培养,应该对各个地区自身对教师素质的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引入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通过综合评价考核,使得师范生的质量能够满足行业标准,满足社会的需求。
第二、师范院校必须设计具有针对性、科学的教师技能考核方案。围绕着《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中提出的四个方面,现阶段,只有普通话考试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统一的标准和考试方式,其他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具体的考核方式和标准由各个师范院校自身制定,这就出现了全国范围内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事实上,这就对师范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本地区的各类中小学对教师素质的诉求,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可以通过不断拟定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制定的相关规定与社会需求相吻合。
第三、师范院校的教师技能实施环节必须做到具体落实,突出培养的效果。如何设置和管理教师技能课程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目前,部分师范院校的教师技能课程仅仅停留在各专业系部内部教研组,在一部分教师的范围内进行开展和管理,按照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设相关课程进行教学,其目的性是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缺乏明确的任务目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从教师职业导向上分析,师范生的培养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毕业生应该具备掌握本专业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从师范生自身培养来看,需要整个学校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涉及到教务处、教师技能部、教师发展中心、学工部、团委以及各个二级学院的系部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学校的部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沟通,每个部门更关注的是牵扯到自己这部分工作,对于其他环节没有表现出充分的重视与关心,这就直接导致了在整个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很多环节相互脱节,涉及的管理部门很多,但是由于缺乏高效的统一筹划与科学管理,使得部门之间工作效率偏低,甚至相互推诿。
因此,教师教学技能培养应该首先从学校层面出发,将学科体系下的教学目标与以教学技能为导向的培养目标相结合。由教务处组织协调,以各个师范专业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建立起联动机制,将自身师范生培养的理论上升到新高度的同时,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将教师教学技能培养工作真正落在实处。
第四、师范院校应该进一步突出教师技能课程在师范生培养中的地位。目前,很多师范院校中围绕着教师素质和技能的相关课程种类较少、课时不足,开课时间往往集中在大二和大三,与相关主要专业课程学习时间产生了交叉。从学科角度出发,教师更加侧重于专业知识讲授,而忽视了教师技能课程,使得教师技能课程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同时,由于课时偏少及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师范生在学习教师技能课程中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对教师技能课程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重视,这直接导致了教师技能课程呈现出了被淡化和被忽略的现象。
随着近些年的高校扩招,部分师范院校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重点强化相应的学科体系建设,力求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层次上升到新的高度,因而看重项对应的科研成果,对应的经费支持和配套设施相对完善。这就使得教师技能课程面临十分被动的境地,主要表现在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计划不够充实、教学设施缺乏、教学工作量的考核缺失、教师教学重心偏移等问题。这就会直接限制了教学技能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学质量下降、教学目标针对性不足、部分教学技能训练环节缺失等;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能够掌握相关教育理念和方法,但是由于相关课程实践性不够,实习实践基地匮乏,缺乏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指导,随之便出现了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范人才与社会中小学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
如何让中小学优秀教师走入大学课堂,让師范生有更多机会进行观摩和交流是实现教学技能提升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可以将师范生引入到中小学的教研活动中,让他们能够近距离感受学习氛围;师范院校应该密切联系中小学,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实训基地,使得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讲授,还可以更多的通过让他们接触社会,切身感受作为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各项技能。
四、结束语
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是师范生培养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竞争的加剧,如何培养出合格的、能够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师范毕业生是目前很多师范院校必须面临的问题。只有从教育理念、教育制度上进行更新和完善,从教育手段和方法上进行探索和创新,从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上进行拓展和丰富,才能够真正实现师范生培养中的学以致用原则,进而满足社会的诉求。
参考文献:
[1]韩庆艳.“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教师教育专业从教技能训练改革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9):138-141.
[2]罗俊明.短期强化还是长期影响:教学技能大赛对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185-186.
[3]于波,朱文平.能力训练课程对职前教师教学技能的影响研究-基于S大学免费师范生的调查[J].教师教育学报,2018(04):53-60.
[4]李景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影响探析[J].理论月刊,2016(12):150-154.
[5]佟雪峰.教师社会技能:理论渊源、结构与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3):3-5.
[6]郭雯,刘翔平,穆宝华,等.教师人际沟通技能培训效果的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5(09):55-60.
[7]苏洁梅.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问题分析和提升路径新探[J].高教学刊,2015(20):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