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33”工程建设下外语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

2019-09-10李芳媛童松辉郭利

校园英语·月末 2019年13期
关键词:外语校园文化思政

李芳媛 童松辉 郭利

【摘要】基于学校党建“333”工程,外语学习推行“大手拉小手”导师制,教学管理者、一线教师、学生三方参与的外语学习共同体构建,以全人育人为核心,凸显人文性、工具性两基点,加强教师为导师、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学校校园文化资源,积极开展以师生党员为骨干,校园文化舞台为依托的系列外语实践和思政教育相融合活动,实现语言、文化、思政三融合。

【关键词】“333”工程;学习共同体;语言文化思政三融合

【作者简介】李芳媛(1973-),女,豫章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育教学;童松辉,郭利,豫章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豫章师范学院2019年度专项重点招标项目:新时代大学英语“三融合”课程思政研究(项目编号:HSZD-19-03)。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不仅要有“才”,更要有“德”。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豫章师范学院校党委创造性地推出党建“333”工程,是通过校领导、中层干部、普通党员联系学院/系、班级、师生,把全校党员干部全部组织起来的特色党建工程,在此环境下,外语学习,尤其是作为全校所有专业必修的《大学英语》课程,涉及面广,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课程如何体现其全人育人核心,如何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而有效调动学院管理层、外语(大学英语)教师、学生,强调主体性参与,积极探索外语学习共同体构建课外实践新模式。

一、问题提出

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在党建“333”工程推进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与交流,了解到其目前存在的几个迫切问题和期待:一是学生专业实践技能训练还不够充分,英文思辨能力和不习惯开口现象仍较为突出,渴望学院、学校部能采取有效措施给学生提供更多英语实践机会与平台,从而有效地提高其英语实践能力。二是学生感觉思政教育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希望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多接地气,提高实效。三是学生对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性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缺乏文化自豪感和文化凝聚力,文化熏陶和育人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四是课堂学习后课外自主学习主动性不够,氛围不浓厚,尤其在宿舍浪费时间现象特别严重。

二、建设思路

着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校、学院、具体课程落地生根,学以致用为学校、学院、学科课程发展大局服务,以学校的“333”党建工程为引领,从学校、学院发展实际需要出发,以协同理论为基础,依据教育部课程标准、国家和江西“十三五”教育规划要素,以师生党员为骨干,充分利用学校校园文化资源,分析本校外语课程思政的目标、切入点、载体,重点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理念、设计与实施(课程思政的定位;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课程思政的设计理念;课程思政的教师组织;课程思政的课堂运作)等全盘考虑。提出“一核心、二基点、三融合”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即以全人育人为核心,凸显人文性、工具性两基点,语言、文化、思政三融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 2017版)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 融入内容主要分三大板块:主要内容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梦、“五位一体”、 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西方优秀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和百年校史文化。外语学习共同体建设方式推行“大手拉小手”导师制,教学管理者、一线教师、学生三方参与,以学院书记、教学院长、骨干教师和相关师生党员为骨干,充分利用学校校园文化资源,化外驱为内驱,教师为导师、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综合育人模式。

三、建设举措

在校党建”333”工程的推进过程中,着力加强师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带头和辐射作用,并结合外语专业特点,以校园文化舞台为依托开展系列的外语实践活动和思政教育活动。

1.英语角主题系列活动。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交际能力,同时加强师生党员、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力推动党建“333”工程,学院以党总支书记方向引领,分管外教、教学的副院长及副书记牵头,以教师党员为主要指导老师,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建“三三三”联系对象为骨干,以英语训练营为主体,组织全院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英语角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英语角活动场地加强专业技能的实践与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2.本土文化“红色诗词”双语诵读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红色文化,更深入地理解与品味红色诗词,弘扬革命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同时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開展以毛主席诗词的中英文版为主的 “红色诗词”双语朗诵活动。活动由外语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参加此活动的主要是来自外语系各班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建“三三三”工程联系对象,以双语朗读红色经典的方式,结合专业特色,既提高了学生政治觉悟,又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了同学们英语实践的兴趣。

3.“如何向革命先烈学习”为主题的英文演讲大赛。举办以革命先烈命名陈赞贤校友的“赞贤杯”英语口语大赛,且在学校以刘和珍校友命名的“和珍广场”举行以“如何向革命先烈学习”为主题的英文演讲大赛。各个选手精神饱满,激情昂扬,表达了自己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以及向革命先烈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活动让学生再次接受了先烈革命精神的洗礼,并深深为我们有刘和珍烈士这样伟大的校友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大大激发了他们英语口语表达的勇气与信心,促进了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4.百年校史时光轴英文讲解大赛。学校建校一百余年悠久历史,举行以“光辉历史,美好未来”为主题百年时光轴英文讲解大赛选择在赞贤广场现场举行。大赛参加比赛的选手主要是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建“333工程”联系对象。选手用流利的英文为观众介绍了我校的历史发展和奋斗历程,一个个热情洋溢、仪态端庄,讲解清晰,声情并茂,时而柔声细语、低回婉转,时而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将学校从1908年建立的江西省立女子师范学堂至2017年5月升格为豫章师范学院这不平凡的100余年历史娓娓道来,此活动是外语学院党建“333”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及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师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和专业建设中的引领和带头作用,学生们也对焕发勃勃生机的百年老校有了更多的文化理解、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豪,从而达到文化熏陶、文化引领和文化育人的作用。

5.“双语”道德大讲堂活动。开展 “双语”道德大讲堂系列活动。教师党员代表用双语给同学们上一堂堂生动的传统道德课。主讲的内容的切入点为中国传统文化,重点传述了儒家文化的发展脉络,给同学们带来一场场中国传统文化的盛宴。通过道德大讲堂,既让学生很好地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又锻炼了英语实践能力,这种思政教育方式非常的新颖,非常的接地气,产生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学方式。

6.依托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网络双语思政教育与文化传递。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平台,以双语发布的方式,使外语系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党建“333”工程联系对象和广大学生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党建知识,传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把思政教育、文化传递与外语学习紧密结合,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四、结论

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示要求,也是我校开展党建“333”工程的初心。外国语学院通过构建师生外语学习共同体,展开系列外语全人育人活动,以生为本,着力为学生专业和人文素养提升,不断挖掘外语特色资源,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和百年校史文化融入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育,较好实现语言、文化、思政三融合。通过突出抓课外学习“自主性”和课外活动“多样化”,进行线上线下互动,构建“课堂面授-课外自主学习或实践-网络互动”的三维“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培育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外语人才,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水平和家国情怀等人文素养,达到全人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Bundy A. Preparing for the futur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 Al SOCIETY,2017(2):285-287.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OL].人民网,2018,9,10.

[4]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資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J].教师[2018]2号,2018, 2,11.

[5]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2017.

[6]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7]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一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64-69.

猜你喜欢

外语校园文化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