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型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探究与对策探析

2019-09-10杜一宁

校园英语·月末 2019年13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互联网+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的出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潮流和新走向。为此,主要分析了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方式改革的内涵、英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现状及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解决路径。旨在新形势下立足学校实际,内外并举,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搭建创新实践平台,从而最终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创新型教育;信息化交际;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杜一宁(1999.11-),女,汉族,山东烟台人,通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创新型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教学方式改革的大势所趋。以跨专业跨领域交际教学为例,其成果影响之大,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教育领域。它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顺应了网络时代创新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针对如何利用信息化平台搭建便捷的英语学习桥梁、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促进教学思维转变、提高课程设计的完善度等,提出一系列关于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进而符合各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从而最终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背景分析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第一动力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既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我们党对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科学分析。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市场的需求,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努力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信息化时代教学方式改革的内涵

信息化时代教学方式主要以实现跨专业、跨领域的零门槛交际学习为目的,以“互联网+”为技术理论,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实现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无缝结合。要想实现教学方式的革新,不是天天喊着要创新就能培养创新的意识,而是需要在日常专业课程当中对创新意识进行渗透。对英语专业来说,从当今社会形势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知识层面我们不能照本宣科,英语专业学生最终要“走出去”,怀揣专业使命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就能力和质量而言,我们不能闭门造车。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和造福。因此,信息化时代教学方式改革刻不容缓。

四、英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缺陷

1.创新型思维及意识的匮乏。现阶段,不论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还是教师都普遍缺乏创新意识。教师只是单纯传授知识,并没有很好地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运用有机结合起来;而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从而导致缺乏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往往他们理解的创新就只是等到就业之际才匆忙了解英语应用的相关信息,而这些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做好提前准备,利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搜集所需要的信息。

2.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在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现象,这体现在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创新型教育也与专业类教育严重脱节,不符合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没有很好地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3.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在各大高校,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师资队伍普遍缺乏。例如,一般的英语专业学院并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师资,其培养方案当中列出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也往往和职业规划等课程混为一谈,而没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创新创业类教育,这些都反映了对创新创业类课程的不重视。

五、英语专业学生创新思维

养及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实现路径创新思维是个人心理品质的一种复杂、高水平的形态。在不同领域进行创新,由此产生的创新思维也各不相同,但都存在着共性:自主发展性、知识完整性、思维活跃性和实践可操作性。只有这些要素相互补充,才能形成完整的创新思维。没有任何因素,创新思维就会大大减少,甚至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培养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应从其构成要素入手,满足各要素的形成条件,并加以整合,使各要素的发展能够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从这四个要素出发,要想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条路径去实现:

1.营造良好的创新学术氛围,为学生搭建创新实践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学术氛围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理念的形成都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例如:宣传创新思想、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进行英文创作、英语时文翻译等等,这些活动都可以实现把学术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们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另外,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邀请各领域代表到学校定期做讲座、座谈会,让学生们从各领域的实际需求来了解自己到底该怎样学习、该往什么方向学习等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自主发展性。目前在各大高校,有实训中心、创业基地等多种模式的创新实践平台。这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根据以后的就业方向选择国际贸易实务中心、英语口笔译实训中心、国际贸易创业基地等,从而扩充经验值,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2.对创新创业课程的改革与完善。过去,创新创业类课程往往与专业课程严重脱节。专业课程本着让学生带着专业使命感去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的政策形势,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带着专业使命感学习英语,与时俱进。现在,我们提倡的是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相结合,实现协同创新。一方面,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创新创业理念;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从新生到高年级的“分级”课程体系。大一是思维形成的基础阶段,因此应侧重创新创业意识的建立;大二是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应使学生加强对创新创业专业课程的学习,学校方面可以着手第二课堂的建立;大三是“半成熟”期,有了前面阶段的知识储备,此阶段应积极鼓励学生,指明方向,为他们提供交流与展示创新创业成果的平台;大四作为成熟期,可以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侧重不同领域的实训。这种“分级型”课程体系对内将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培养相应人才;对外实现人才对口,从而形成内外联动机制。

3.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师资是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中的关键,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跨学科的多方面配合才能完成的教学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需要一个“向导”来引导学生。要进一步鼓励老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并且挂职锻炼不能仅流于形式,还应把企业的需求带回课堂,反哺教学。另外,创新创业课程应实施导师制,即导师在负责课程的同时与学生在创新创业平台上辅导答疑,交流互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教育;专业使命教育;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的教育。基于以上内容,应建立一个师资完备的队伍,使各科导师互相配合、监督,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企业名人、成功人士做校外导师,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校内校外全面的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导师团队成员之间应该定期交流研讨,交换意见,根据最新形势不断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讨论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商讨对策,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

六、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新趋势。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是推动“一带一路”政策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如何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也有待建立和完善。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学术氛围、搭建创新实训平台、不断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設,内外并举,双管齐下,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终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马莉艳.“互联网+”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4.

[2]潘文霞.基于创e+大学生创业平台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互联网+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