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探究
2019-09-10徐志帆
徐志帆
【摘要】随着新时期中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不应只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应对当前初中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探究,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从各方面分析导学案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导学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基础,一直以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都起着巨大的作用。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探索,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发挥广大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智慧编制而成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基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本文通过提出教学目标、实施教学引导、探究课程要点等方式,不断增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了应对当前学生的教育问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设导学案教学有着一定的价值意义。
一、学科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导学案的价值内涵
在研读课程标准和掌握本课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则,编制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导学案,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而且有利于教师变知识的灌输者为学习的引导者;它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为核心,教师在编写与运用导学案时,可将预习、练习等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课程中所阐述的道理,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等不足之处,更能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以及形成理性认知、辩证分析等学科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导学案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增强学生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等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方法,但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塑造健全人格,教师仍要在日常课堂中对其融入充分的关注。当前形势下,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导学案教学模式不够科学。从根本上讲,导学案教学主张在学案的引导下,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很多教师对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误区,错误地认为需要设计很多导学案例来增进学生的学习经验。这样一来,学生要为各学科的导学案例花费很多课余时间。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自由,也就更谈不上自主能动性的提升了。
第二,导学案教学展示不够全面。由于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很多教师将交流展示作为导学案模式的一个亮点。在这一阶段,教师会选择几个学生上台对自己探究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这种“学生教学生”的方式看似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却在实际上忽略了对学生分层次、分能力的探究。
第三,导学案设计环节不够创新。在新课程改革中,构建“创新性”初中道德与法治理念,需要教师加大力度推进综合素质创新,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很多经验丰富的政治教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自身年龄等具体条件的影响,在导学案设计这一环节上不具备更好的创新性。
三、强化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思想道德水平,增加他们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环节对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第一,强化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科学性。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在应用此模式的同时,要学会将导学案模式形成系统化、科学化,避免用“做练习”来代替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例如,在准备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服务社会”导学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本课内容和对服务社会价值的认识有偏差,且有些学生对参与服务社会并不热心。因此,我设置了一个微公益策划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服务社会的意义以及如何服务和奉献社会。这样的活动型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公民意识以及政治认同等核心素养。
第二,提高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针对性。为了避免“满堂灌”的教学现象,教师要针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设计出一系列有层次性和基础性的案例分析。在编写学案导学案例时,要在具体的教学形式上增加趣味性和生动性。在面对初一、初二、初三等不同年级的学生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由表及里、深入简出的学习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例如,在某堂课开始前,教师就将自己设计好的学案发放给学生,给他们一至两天的时间进行预习。在这一阶段,学生遇到不懂得问题可以随时请教老师,然后在课堂教学开始之时,教师在课堂上预留出3-5分钟的时间,集中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增加自我学习、自我钻研的信心。
第三,不断创新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的社会学科,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生命价值,教师要通过和学生勤沟通、多交流的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尊严,让学生拥有发表意见和建议的自由。例如,在设计和实施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正视发展挑战”中“资源环境面临危机”的时候,我们可以针对当地环境与资源设计调查活动,活动后形成调查报告。结合学校团委关于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動,师生共同走出课堂,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提高对当地环境资源的认识。这样的导学案模式课堂不拘泥于传统课堂正面说教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公民意识、公共参与、法律意识和政治认同等学科核心素养。
第四,完善导学案模式的评价方式。当前的道德与法治导学案评价方式主要以诊断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若想完善导学案模式的不足,应该重视过程性评价,以及多角度多层次评价。因此应该要让学生有参与评价的机会,使学生能更好融入导学案模式的评价。如在使用导学案一个单元或者一个月之后,进行一次全面评价。这个评价应该有自评、他评、教师评等多角度评价,评价的项目除了平时成绩,更应该增加课堂参与、纪律表现、作业质量等多元性评价,凸显过程性评价。总之,导学案的应用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模式。为了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发挥最佳的效果,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探究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深度,有针对性和实际性地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激发他们的创新学习精神,使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学科核心素养能够相互融合,从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浩.论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56).
[2]万慧敏: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潘友梅.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变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