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教学在高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谢伟能
谢伟能
【摘要】 高三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为了更好地全面提升高三数学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考取理想的大学,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该积极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和辅助,对学生的主观思维以及数学意识进行有效地培养。而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核心为“辩证思考”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反思,完善自身已经初步成型的知识体系。因此,笔者将在此从反思性教学的概念以及反思性教学的应用这两个方面对反思性教学在高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 反思性教学 高三数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3-143-02
众所周知,高三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是最后的冲刺阶段。而数学作为高中数学教育中的重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俨然成为所有数学教师的关注热点。笔者在对反思想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了解与实践后,认为反思性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对自身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学核心素养。因此,笔者有意将反思性教学应用到高三数学教学过程中。以下,即是笔者关于反思性教学在高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的相关探讨。
一、反思性教学的概念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对教育问题进行思考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能够提出比較理性的选择,并能够依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知识涵养从这些选择中选择最佳的方案。教师实施反思性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难题的能力,教师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过程进行有效地优化,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除此之外,反思性教学相对于其他的教学方法会更加重视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也就是说,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反思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分析,最终提出比较合适的解决措施。最后,反思教学的主体仍旧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但是它却同时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不仅需要对自身进行反思,还需要思考所教学生的特点。
二、高三数学教学中反思性教学应用
通过研读反思性教学概念,笔者认为反思性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已经对基础知识有一定掌握和了解的高三学生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全面提升高三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最终帮助他们在高考考场上能够应对千变万化的题目,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当然,要充分发挥反思性教学的作用必须依赖于教师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以下,即是笔者关于如何将反思性教学落实到实处的方法,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利用课程教学设计,应用反思性教学方法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结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有效了解明确自己在课堂要讲解的内容,做好备课准备。笔者认为,教师的备课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体验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而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着力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正常的教学安排要求外,还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并及时对自己的备课方案进行有效的调整,使自己的教学方案更加完美,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更加好。而在高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材仍旧应该被当作是教师的处于第一位的教学参开资料,这是因为所有的高考试题都离不开对教材知识的考察。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应该把教材上的内容列入到课程教学设计中来。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高三数学教学活动的同时,也需要对自己将要讲授给学生的知识进行深度的分析,对比较麻烦的难点分成多个层次进行有效剖析。之后,教师还需要结合自身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自己过去的教学经验对自己将要将的内容进行多次反思,最后进行归纳和整理,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加有条理,更加完美。自此,教师就有效应用了反思性教学方法,并完成了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
比如说,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导数运算”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就需要在备课的时候就对导数运算这一部分知识的知识框架、知识内容要点进行分层研究。找出这一节课的学生能够很快掌握、可以简单提一下就掠过的部分;找出比较重要的、需要反复强调的知识点;找出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知识点,需要给学生时间自主的进行思考的知识点。等教师把这些知识点分层次后,就可以对这些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此,笔者以“导数运算”里的难点为例。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这一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导数的运算法以及复合函数这一部分的内容。因此,教师就需要对这些难点进行比较详细的讲解,尤其是对复合函数的求导要进行更为详细的讲解,要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突出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听讲以及不断的实践练习正确地认识到“外函数的倒数乘以内函数地倒数”这句话的内涵。使得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够快速而准确的分辨出复合函数,并对这一复合函数进行求导。
在这整个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思,需要对自身的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不断的反思,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进行反思……总之,教师需要对这一大环节内包含的多个小环节进行反思,以使得自己地教学设计更加有效率、更加完美。最终达到这一节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完成这一整个高三阶段的教学目标。
(二)通过确定数学目标,应用反思性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帮助教师使自己开展教学活动时更具有目的性,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最终的教学目标。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增进自身对学生的了解。也能够帮助学生朝着既定的目标付出努力、进行反思,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同时,也不至于迷失学习的方向。而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则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目标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及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对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反思。但是,不管教学目标如何更改、变化,笔者都认为教师应该把积极开拓学生应该具备的数学思维以及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作为自己根本的教学目标。
比如说,教师在讲授“抛物线”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在把让学生真切地体会抛物线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作为本节课的数学目标后。就可以先让学生对教材上关于抛物线性质、特征的描述进行研读以及认真分析后举一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能够代表抛物线的实例,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当然,教师在学生举出实例后,可以先不给学生明确的答案。而在此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利用。给学生放映一些有关抛物线特征的图片,并给学生补充一些抛物线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例子,让学生对抛物线的特征有更为清晰地了解后。在让学生自己判断自己之前说过的答案是否是正确的,进而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反思思维,最终达到教师开展反思教学的目的。
除了学生要在自身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反思,教师也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确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地反思。比如说,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双曲线”这一部分的知识时,最初设定的教学目标可能只是引导学生对双曲线的特点进行了解,能够准确的把握一个最基本的双曲线的定义(即“平面内两个定点F1与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一个常数的轨迹称为双曲线”)。然而,教师在备课时可能会发现课后习题中会用到双曲线的“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小于这两个定点间的距离的常数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这个定义时,就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把双曲线剩余的几个定义加入到教学目标中来,而把双曲线的特点这一部分的知识往后推一下,移到下一节课来讲。
总之,教师需要通过设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地反思。也需要通过反思性教学对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反思、完善。使得學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分析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利用交流学习形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通常情况下,高三的数学学习主要是以复习高中所有所学的数学知识为主的,但是无论教师是通过对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进行讲解还是通过对数学题进行讲解来复习数学知识,教师都必须依靠于数学基础知识,依赖于数学教材课本。这是因为所有的高考题目其实都是对数学教材上的知识综合考察,对基础知识的延伸。正如,2019年的全国一卷数学高考题的第四题,其实也与教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也是有迹可循的。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三数学的教学活动时,也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对教材进行回顾。可是高三的学习时间时非常珍贵而短暂的,这就意味着,教师是很难带领学生对高中三年的多本数学教材进行全面的复习的。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反思性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对数学教材进行积极有效地复习与巩固。
比如说,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进行巩固复习时,就可以通过提问学生问题,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黑板与天花板所在的平面的交线与教室的地面所在的平面有什么关系”,而引导学生对线与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进行回顾。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如何去判断证明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平行”,而引导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有效地反思。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出反例,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比如说,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如果直线与平面不平行的话,那么他们就必然会相交,也就一定会有一个交点。那么这个交点又与已知的平面内部的这一条直线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通过不断的提问与回答,教师和学生就能够达到有效地交流,进而发挥反思性教学作用。
当然,教师在利用交流学习的学习方式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交流。比如说,教师可以把班内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在不同的小组进行交流。这个小组内一定要由数学成绩优秀、良好以及较差的学生组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开展交流。如果把学习成绩很好地学生分在一个小组,那么他们可能根本不需要交流,仅仅依赖于阅读课本就能够对要复习的内容进行有效地掌握,那么反思教学也就很难落实。而如果一个组内都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又会极大地阻碍他们进行交流,因为没有人帮助他们,反思性教学也就很难落实。所以,教师一定要合理地安排小组。而在完成小组安排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互相查漏补缺,互相帮助对方梳理自己的基础知识,加深自身对于基础知识的印象,最终达到反思教学的目标。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习,达到反思教学的目标,帮助学生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对高中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有效地复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高三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于是笔者通过研究探讨,认为教师可以从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以及交流学习形式等多种角度讲反思教学应用到高三数学课堂中来,使得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有效反思,学生都能够对自身的学习方法以及解题技巧进行反思,以更好地完成教师和学生各自的教学任务以及学习任务,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自身解决数学难题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蒋青松.高三数学课的反思性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144.
[2]李蕾.反思性教学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11):75-76.
[3]李燕群.反思性教学在高三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2):29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