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乡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9-09-10王水园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3期
关键词:学困生初中语文

王水园

【摘要】  在乡村,由于大部分的学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孩子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课堂之外得不到有效的学习辅导,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比较差。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批“学困生”。本文针对乡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学困生”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学困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点措施,为乡村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点建议。

【关键词】  乡村教学 初中语文 学困生 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3-099-01

初中语文“学困生”就是指那些在初中语文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中暂时处于落后的状态。“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在乡村来说,主要是在家庭中得不到有效的辅导和监督。他们的学习状态表现为:头脑比较聪明,但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比较叛逆;还有的性格内向,智力欠佳,学习方法欠缺;有的是学习长期落后状态,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听之任之。针对这种情况,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合适的课堂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学困生”的眼里,语文学习就像是孙悟空的“紧箍咒”。教师就是唐僧,在上面不停地碎碎念,却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应当利用有趣的课堂情境的创设,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几幅不同人物的背影图片。让学生对这几幅图片进行语言描述,并找出哪一幅是父亲的背影,并说出原因。再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回忆一下父亲做过什么让他们特别感动的事。再要求学生想一下自己为父母做过什么事情来回报他们。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困生们通过自己的自身经历,由此及彼,产生对自己父母的感恩之情。也引发了他们对文章的深入探索的欲望,有了对学习的内在需求,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通过由此及彼的启发,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

“启发式教学”在现代教学中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困生在学习厌倦的时候,通过教师的引导,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不断的深化学习的基础,提高学习的技能。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大胆地去探索,形成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风筝》这一课时,为了让学困生深刻领会文章的内涵,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让他们将初中语文中鲁迅先生的文章全部找出来,像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让学生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总结出鲁迅先生的写作特点。通过对鲁迅先生巧妙地构思,以物喻人、以景抒情的犀利文笔进行研究,对《风筝》这篇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并形成构建语文学习知识体系的习惯。通过这样系统的学习,学困生在学习时更加注重学习的方法。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就顺理成章的提升了语文学习的能力。

三、通过挖掘学困生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在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在乡村教学中,教师会发现这些孩子性格大部分比较腼腆,对自己不自信,更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教学优势,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从生活和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入手,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教师切记,不要对学生的理想进行打击和讽刺,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更要发现他们在学习上的优势,发掘学困生的潜能,帮助他们不断的进步。例如,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这一课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这篇课文中,主要描写了海燕在暴风雨中高傲的飞翔的情景。结合作者写作的背景,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不怕挫折,勇于奋斗的教育。相比于胆小的海鸥、海鸭和蠢笨的企鹅,学困生就像是在暴风雨中高傲飞翔的海燕,虽然本身不具备很强的优势,但是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能够在学习中勇攀高峰。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坚定学困生学好初中语文的信心,让他们在不断的激励中实现自我突破。

四、进行思想渗透,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很多乡村的“学困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管教。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使得他们的性格比较叛逆。对学习失去兴趣以后,他们开始投身于网络和游戏中。上课不是睡觉就是搞小动作,教师在讲什么他们根本听不进去。加上爷爷奶奶教育水平有限,对他们的学习上的问题帮不上忙,使他们的学习和思想都在不断的滑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日常对其进行教育以外,还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主人公小弗朗士成天不思进取,懒惰,对学习不上心的状态,到最后他再也不能学习法语的遗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最后一课时,小弗朗士最终醒悟,开始认真听课。课文中的小弗朗士失去了学习母语的权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更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用这样的语文学习来对学困生进行思想教育,能够让他们通过生动的例子产生强烈的共鸣,并学习主人公改过自新的做法,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

結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学困生”的形成,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说,主要从改变学生的主观意愿来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中实现自我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武宇.浅谈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7(24):40-40.

[2]张旭兵.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J].学周刊,2017,14(14):125-126.

[3]金杰.浅谈转化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有效策略[J].好家长,2017(75):173-173.

猜你喜欢

学困生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思考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