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社区居民个性化阅读服务研究
2019-09-10孙小平韩春霞
孙小平 韩春霞
摘 要:随着网络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也已呈现网络化、信息化趋势,极大丰富了图书馆服务形式与范围,彻底改变了过去传统单一、封闭的服务模式。本文从网络环境下社区居民阅读服务需求入手,讨论了新时代网络环境下社区居民个性化阅读需求和高校图书馆服务特点与优势,在二者结合基础上提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社区居民个性化阅读服务策略,从而提升社区居民阅读需求满意度。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图书馆服务;居民个性化阅读
服务创新是高校图书馆不断发展完善的动力来源,在网络时代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需要顺应网络环境发展潮流,以网络及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高校图书馆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满足居民个性化阅读服务需求,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一、新时代网络环境中社区居民个性化阅读服务需求
本研究中主要选取某社区居民进行调查,以获取社区居民阅读服务需求。结果显示相对于学校师生而言,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存在一定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阅读需求内容上,45岁以下的中青年群体阅读主要以专业学习类、管理类书籍为主;45岁以上居民则是以趣味性、故事性、历史性、新闻时事等书籍为主。中青年群体以学习为主,中老年群体的阅读则以消遣、娱乐为主,这与高校师生阅读侧重知识性、通过相关研究著作来满足自己学习需要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内容上社区居民与学校师生存在一定的互补,因此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服务能够更好发挥馆藏资源作用且不影响校内师生的学习。
其次是在阅读方式与目的方面的调查中,大多数居民希望是在非上班时间能够到附近图书馆借阅书籍,以满足娱乐、学习需求。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制约,在阅读方式上则希望图书馆能够开通网络登录、阅读服务,以发挥在家休息时的“碎片化”时间的作用。从这个调查看出,对于中年社区居民而言,时间是制约他们参与读书、学习的重要因素,希冀自由度更高的阅读方式,这为“互联网+”图书馆的构建提供了重要导向。
第三是在阅读习惯上,由于工作时间、作息规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区居民阅读习惯与在校师生也存在一定区别。例如调查中发现许多社区居民的阅读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与“不稳定性”,阅读内容变动较大甚至连续时间段内的阅读内容都会存在较大差异,缺少阅读规划。而且在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影响下,许多人已经对纸质书不感兴趣,认为不太方便,也导致社区居民每次阅读时间大多集中于15分钟至30分钟之间,无法进行有效、深入的阅读。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与社区居民个性化阅读需求的契合
高校图书馆的社区服务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在满足校内师生学习、科研需求的基础上,走出校园向社会公众、社区居民开放,直接参与到社会文明建设、社区教育服务之中,在对社区居民阅读的需求与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节结合高校图书馆实际对其社区服务优势进行分析,讨论了高校图书馆服务与居民阅读需求的契合。
首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互联网+”模式转变,满足了社区居民“碎片化”需求。在高校图书馆网络化建设中,图书馆服务内容逐渐由封闭转为开放,纸质版查阅、数字图书馆模式并存,社区居民在家休息时间就可以在高校图书馆网站查询、预约甚至直接查阅相关内容,不仅让高校图书馆资源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拓展了服务对象,更重要的是满足社区居民碎片化学习与阅读需求,提升阅读效率。
其次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丰富性,满足了居民各种个性化阅读内容需求。高校是学习与科研场所,师生的阅读需求大多是在此导向下进行的。而社区居民则不同,其阅读中除学习需求外,更多是出于娱乐休闲的目的。而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内容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目前高校图书馆馆藏纸质书多以百万册计,期刊达数千种;数字资源大多囊括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京东阅读以及各种外文优质数据库等,可以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阅读兴趣需求。
第三高校图书馆服务专业性与稳定性,能够实现社区居民深入、有效的高品质阅读。社区居民阅读出现不稳定、不连续的主要原因一是阅读的随机性;二是在网络阅读中的诸多障碍。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发挥了虚拟馆藏资源优势,能够向社区居民提供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内容既完整且免费,社区居民在家就可以通过网络登录高校图书馆,能够检索到稳定的资源,进而实现阅读有效与深入。
三、新时代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社区居民个性化阅读服务策略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馆藏资源都随时互联网化,在响应国家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服务社区居民、服务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的号召中,就需要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各种优势,借助互联网更好为社区居民服务,满足居民个性化阅读需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以服务质量为抓手,提升高校图书馆开放程度。在互联网时代,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开放度、服务质量是激发社区居民开展阅读的重要方法。目前高校参与社區服务中还存在一些障碍,例如高校图书馆面向社区居民的入馆手续较为繁琐,影响社区居民的阅读体验。同时社区居民一般不会借阅书籍,大多是在不确定的闲暇时间中进行偶尔的阅读,阅读时间较少。所以针对这一特点,高校图书馆可以适当放宽入馆阅读限制,减少办卡押金等方式来降低入馆阅读门槛,扩大社区居民的知晓范围,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高校图书馆获取信息的便捷,感受到服务的热情。
其次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也要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移动信息服务,发挥上班族“碎片化”时间的作用,增加阅读服务的灵活性。例如,当高校周边机械加工企业相对集中、就业人员大多数是周边居民时,在馆藏资源信息化转变中,就可以突出一些机械专业图书电子资源推广,方便相关人士查阅。另外针对阅读时间比较紧张的读者,也可以提供定制的信息推送服务,结合社区居民作息时间、生活规律定期为之提供网络阅读资源。
2.准确分析阅读需求,增加社区服务内容。经过调查可知,不同年龄段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是不同的,而且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内阅读需求也是不同的。但是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过程中,就需要准确进行阅读需求分析,借助互联网中的海量信息来满足不同人员的阅读需求,增加社区服务内容。首先需要高校图书馆结合社区居民阅读需求,对图书馆收集的互联网资源进行科学分类,以应对社区居民阅读需求的变化。其次是针对不同人士的需要,开发更深层次的阅读服务内容。例如许多高校都具有一定的当地馆藏特色资源,社区居民的一个重要阅读兴趣即是对本地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的了解,针对此高校图书馆就可以开放特色馆藏资源库使用权限,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也可以配合地方社区文化建设、书香社区建设,适时开展特色读书节活动,如专家讲座、读书交流、座谈会、图书查找比赛、知识抢答、书评等,让高校图书馆服务更加贴合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实现社区文化发展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融合。
3.优化高校图书馆互联网阅读平台建设,保障阅读质量。在网络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都建立起了网络阅读平台,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网络服务不规范、机制不健全。例如许多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平台上只是建立起宣传頁面,介绍图书馆情况,却没有专门针对校外居民的图书馆检索入口,影响了社区居民阅读体验。根据这种情况,可以学习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先进经验,设立“注册准入”制度,让社区居民在凭借居住证、身份证、手机号等有效证件注册后,能够直接进入学校网络图书馆检索、阅读,提升他们的阅读体验感。
其次在平台建设中,要充分结合社区居民的阅读特点,融合社区聚合功能,帮助社区居民组织建立自己的阅读网络。例如在清华大学社区BBS中即是根据自己兴趣将志同道合之人聚合起来,挖掘更多具有价值的图书资源,保障社区居民深入阅读的开展。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图书馆在网络平台建设上可以融合社交功能和收藏功能,用于收藏用户个人的日记、阅读讨论、推荐等内容。在个性化推送中,高校图书馆就可以从收藏和评价中挖掘其信息需求,并把需求的信息自动推送到社区居民电脑、手机之中。
最后,大数据是互联网的重要特点,借助大数据分析能够准确了解社区居民的搜索记录、阅读习惯、兴趣等。所以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中也需要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为社区居民阅读进行个性定制,满足其阅读需要。
四、结论
高校作为学术中心,具有良好的教育与学习氛围,对周边社区居民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通过高校图书馆满足居民个性阅读需求则是高校教育功能的延伸。当面对社区居民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时,将其需求特点与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优势相结合,才能有效发挥高校图书馆在社区教育与服务中的作用,新时代网络环境则为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社区居民、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多元化的途径,居民个性阅读定制服务将成为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社区的亮点。
参考文献:
[1]尹桂平.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的调查研究[J].管理观察,2018(31):72-73.
[2]郑昱琳.探究社区理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07):23-27+42.
[3]许冬玲.“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参与社区信息服务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8):244+246
[4]李秋彤.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05):101-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1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时代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新型社区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8SJA1267);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图书馆+”社区教育体系重构研究(课题编号:D/2018/01/3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孙小平(1981-),女,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管理、数字图书馆;韩春霞(1975-),女,馆员,研究方向:信息技术、阅读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