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城市公共艺术的延展性对于公众艺术认知的价值导向

2019-09-10马敬张羽孙启迪徐凯乐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4期
关键词:互动性

马敬 张羽 孙启迪 徐凯乐

摘要:当今时代,城市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核心的形象。不仅包含了地域文化特征,而且彰显了不同人的各式鲜活生活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应用,城市中的公共艺术慢慢已经以及充满了人们日常的生活,并且对于公众的艺术认知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公众的生活更加丰富的同时,为公众对于城市概念以及归属感的整体认同感作出了强有力的价值指导意义。本论文针对于城市公共艺术的内核和外延两个方面的研究,予以分析其对于公众艺术认知的价值导向,具有前瞻性。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延展性;公众艺术认知;互动性

当代中国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而公众对于生活的需求,无论环境、基础设施亦或是满足感的层面上都变得越来越高。人们生活多样性的提高,也致使艺术对于公众日常生活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共艺术不止是作为一种艺术品或是装置存在于社会当中,也同时延展成为影响着受众艺术价值趋向的重要媒介。现在的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速度或质量都没有跟上科技发展的整体进程,好在,在科技的引领之下,可以更加高效便捷,并且可以从形式方面增加多种可能性,但是其公共艺术的内核还需继续深究、延展。公众的艺术认知研究对于当代社会而言,更是一个重要且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一.城市公共艺术现状分析

何为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从字面意思来解读就是“公共”与“艺术”二词所结合的一个复合词。“公共” 一词,就可显现出其公共性,而这公共的意义不仅仅是空间形式上的公共,更深层次的还是人、空间和社会这三者的关系。“公共”这两个字既巧妙又相互联系。它使艺术的内核不止局限于艺术本身,而深刻延展到了空间之中。在公共的空间中分享、产生互动,这是公共艺术的附加生产力所在。一件艺术作品不在是私人的收藏,而更重要的行为属性是为了渲染整个城市中的艺术氛围。这不止是空间上的问题,同时也折射出了公众艺术价值观的发展,代表了公众对于艺术的认可程度与兴趣特征。每一件艺术品作为艺术而言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加以公共的概念予以限定,又都使其真正的存在于整个城市公共空间之中,所以,公共艺术为现代大众提供了艺术与生活的沟通基础。

二.城市公共艺术的个性化延展

每一件艺术品都是拥有自己强烈的生命力的,而在当今时代不止是为了特立独行,也更为了表达艺术家与普罗大众中间搭建沟通桥梁的思维。同时,公共艺术对于大众而言,又具有其绝对特殊性,因为每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所希望展现出的交流、互动状态,以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含义都不尽相同。同时随着公共艺术慢融入我们的生活,甚至已经成为城市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节奏时,我们习惯了公共艺术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认知与价值观念必将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图1  Alexander Milov的作品“爱”是一个与公众进行沟通恰到好處又引人深思的作品。我们参与便是创造公共艺术的艺术家们,不仅受其他的公共艺术的影响,反之也正在创造公共艺术之于城市的重要意义。在现代交互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展示方式由静态向动态转换,由室内向室外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环境的互动性在逐步增强。

城市公共艺术的互动形式不是其根本,而其所传达出的期许与公众产生真正的交流与沟通才是其重要意义所在,是由内核所延展出的外延核心意义所在。从公共艺术的价值内涵来看,其本质是艺术品与其空间环境、地域文化以及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以及其带动的公众价值的提升。

三.对于公众艺术认知的价值导向

城市公共艺术的灵魂在于其于公众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激发公众进行自身的思想变革。公众真正的参与到每一件艺术品的创作过程之中,同时也是在传播自己的先进思想,这样不仅起到了实现与公众进行交流沟通的目的,同时也是理念与思想的深层次交流、互动与思考。

而难以做到的是,不能保证每一位受众都产生思想上的变化与共鸣,但这也真正的艺术意义所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总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下,一些艺术创造过于急于求成,数量以及速度变成了目的,同质化问题突出。所以,对于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创作而言,个性化是其核心要素。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内涵的艺术品与城市建筑和景观在形式上失去联系,更无法在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上存在 联系,反而这些艺术品成为了城市中不和谐的一笔。

四.总结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城市中,城市公共艺术正高速的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必将随之产生公众对于艺术认知上的新一轮革新浪潮。如何进行个性化、人性化又不失灵魂意义的公共艺术延展,是其核心所在。未来,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不仅仅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定了一个城市的上层建筑的发展状态,彰显着整个城市的生命力,与每一位公众的艺术思想状态。

参考文献:

[1] 王梦艳,刘剑伟.城市公共艺术的互动性设计研究[J].设计,2019(3):144-146.

[2] 庞赛男,段俐敏.博物馆导视系统特征以及博物馆导视系统设计与三维空间关系[J].中国科技博览,2015(18):111-111.

[3] 邹一了.未来城市标识系统的发展方向[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26(2):108-110.

[4] 宋在可.公共艺术:让城市更有活力[J].公共艺术,2015(3):50-51.

[5] 相永昌.城市景观与公共艺术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实践表达[D].青岛理工大学,2014.

[6] 苑蕾,康静,杨希.浅析公共艺术的表达与发展空间[J].艺术科技,2015(10).

作者简介:

马敬(1994.2),女,汉族,籍贯:辽宁营口,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互动性
玩转表演
工业设计专业英语互动性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质量
B2C模式下互动性对顾客忠诚的影响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师生互动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保险营销工作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关于互联网背景下政治课堂教学的新探究
“物”化的空间
面向提升校友网站互动性的交互界面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