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019-09-10黄林盈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4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古诗小学

黄林盈

摘 要:为了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指导。在语文课堂,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重要任务之一。而古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最佳地诠释了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本文以古诗为载体探究了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之道。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古诗 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累语言素材、实践语言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文化品质。具体来说,语文核心素养有四方面的内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从这四方面内容来看,语文核心素养与古诗的渊源颇深。首先,古诗的语言极为考究,锤炼语言必然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落實大有裨益;其次,古诗虽言语简略,但意境悠远。体验古诗情感、意境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再次,作为美的艺术的代表,鉴赏古诗则是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所以,学习古诗有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功效;最后,古诗内蕴深厚,汇集了千年文人志士的智慧,是文化传承的象征。自然,学习古诗可落实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素养。因此,古诗词教学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

一、细化阅读,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有关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它是指在语言情境中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从而正确运用语言文字与世界沟通、交流的能力。因此,阅读是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关键,通过语篇细读,学生可以剖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语言规律还有意象特征,形成个体语言经验,提高文字运用水平。

例如,在教学《山行》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了细读古诗活动,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具体来说,首先,推敲古诗字词,理解诗文内容。比如,寒山,说明诗文描写的是深秋景象;石径,说明诗人走于山间小路;其次,赏读景物,锤炼字词。比如,“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一句,“生”之一字描绘了一幅白云升腾翻滚的动态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波云诡谲之魅。同时,“生”还同“深”,转眼间就又描绘出了一幅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悠远宁静之图。而学生推敲“生”字妙用,有益于语言表达;最后,深挖诗文意象,品其寓意。如,霜叶,引导学生将霜叶与二月花对比,引出学生质疑:为什么被霜打了的枫叶会红于二月的娇花?从而帮助学生探究、体会到不畏强权、坚守自我、顽强拼搏的高贵品质。在整个诗文细读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古诗语言,对语言的运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二、想象联想,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发展直觉、形象、逻辑、创造等思维,提升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等思维品质。而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的落实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想象对于学生发展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意义重大。为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联想、想象,获取古诗意境,感悟古诗情感,从而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例如,在教学《赠刘景文》时,通篇鼓励学生联想、想象,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具体来说,朗读古诗,展开首次联想,将诗文想象成一幅画,理解古诗内容。而在想象中,学生脑海中闪现了一幅“荷花枯萎、菊被霜打”的颓败景象,获得了形象思维;其次,播放《赠刘景文》的视频,通过声音和画面给学生带来感官刺激,促使学生身临其境,发挥想象力,感受作者此时的心情。在视频中,虽然荷花已经凋败,但是仍有一些菊枝在傲然挺立。仔细聆听,遥远处还有农民发出了“橙黄橘绿”的欣慰之声。而学生通过视频体验,推敲出作者应该是“赞美秋天”之情,从而提高了理性思维能力。在整个教学中,借由联想、想象,学生培养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三、合作探究,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是指学生经历审美体验、鉴赏活动,并从中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与品位,获得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由此可知,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是在体验与评析活动中生成的。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体验、鉴赏古诗,从古诗中熏陶审美,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例如,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我组织了有关合作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具体来说,首先,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内成员交流,寻找古诗意象,包括:水光、山色、西子等;其次,小组成员交流思想,探究水光、山色等意象背后的深意,感受古诗的情感美、文字美、景色美。比如,“水光”这一意象,学生经过讨论,组成了这样一幅画面:西湖如同一块碧玉,微风吹过,阳光倾撒下来,西湖上立刻铺就了一层“小钻石”,从而感受了古诗的景色美、文字美,提高了审美能力;最后,要求各小组活用意象,组织一篇新诗。在共同努力下,各小组完成了古诗创作,生成了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古诗探究可以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四、拓展阅读,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根据内涵可知,语文课堂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关键在于拓展阅读。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古诗文展开拓展阅读,以点带面,使得学生丰富文化认知,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例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组织了拓展阅读活动,以开阔学生文化视野,传承并理解优秀文化。具体来说,引导学生阅读注释,并由注释拓展古诗背景,以辅助学生理解古诗主题和情感,传承优秀文化。比如,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导学生学习九月九日的注释,即,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学习山东的注释,即,王维迁居于蒲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称山东。之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王维要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然后,展开创作背景的阅读,解答疑问。在背景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王维作为游子的孤独,以及对亲人的思念。而通过拓展阅读,学生深厚了自身文化底蕴,了解了古诗创作背景,把握了古诗情感,培养了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总之,古诗恰如时节好雨,在语文课堂上“润物细无声”地滋养了语文核心素养,让语文核心素养之花开得明艳动人,真真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参考文献:

【1】林赛玲.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J].学苑教育,2018,000 (007):P.28-29.

【2】黄莉平.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47):76.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古诗小学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