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
2019-09-10周蕾
周蕾
摘 要:摘要:无论“西学”、“中学”对于“文化”一词的意指均包含了精神、心态方面的内容。特别应该强调作为“中国的”音乐文化史,“以文教化”的内涵就更应该得以凸显。下面笔者从中国文化史的定位、中国音乐文化史写作的视角与方法、音乐文化史视角下的个案研究、“中国音乐文化史”引发的思考等角度,对现当代中国音乐文化史情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国音乐文化史 学科定位 研究方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文化》辞条,将“文化”作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就构成文化的诸种因素来看,它们包括了“精神要素”、“语言和符号”、“规范体系”、“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以及“物质产品”。
西方社会学理论蕴化下的文化概念理解为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广义的文化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二是“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三是“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四是“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心态文化层可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次。
2015 年 8 月 23 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倡议,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北京民族音乐研究与传播基地、《中国音乐学》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理念·视角·方法:中国音乐文化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为期两天的会议共计七个时段的专题发言。来自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西安音乐院、武汉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清华大学、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二十多所院校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学者们的发言涵盖了中国音乐文化史的内涵与外延、写作视阈与方法,以及中国音乐文化视角下的个案研究等方面。不同学术背景学者的交流,多学科的汇聚,为中国音乐史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近几年来重写音乐史的呼声日益高涨,重新审视与认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样貌摆在了当代学人面前。中国音乐文化史的研究迫切需要新理念、新方法、新视角的注入,学术需要争鸣与碰撞,如此方能促进学科的良性发展。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是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应时而生、适时而设,将给整个音乐史学界,乃至整个音乐学界带来新的活力与启迪。
一、中国文化史的定位
逯凤华《“理念·视角·方法 :中国音乐文化史学术研讨会”述评》为这次会议进行了整体论述,将会议内容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中国文化史的定位,二是中国音乐文化史写作的视角与方法,三是音乐文化史视角下的个案研究,四是“中国音乐文化史”引发的思考。当前学术研究必须在立足本学科及方法的研究之上,注重多学科间的交流借鉴。
项阳《回归历史语境“讲清楚”——以新的治史理念把握中国音乐文化的特色内涵》文章提到关于中国音乐文化史的定位问题如中华文明何以称礼乐文明,乐在中国从何时产生,文明社会意义上的分镳,何以分镳?乐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所以说必须把握乐之时空特征以及制度文化的深层内涵,而不能局限于表面静态描述,这是研究理念需要拓展的意义所在;乐之多种功能性为用以乐表达人的情感分为仪式为用和非仪式为用两大类型,要把握住多种功能性为用的贯穿性存在和类分意义上的侧重性,是体味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深层内涵所必须有的理念。先民们确立的礼乐和俗乐理念以行梳理,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构成;国家制度下各级用乐机构体系内传承的意义;国家与民间互动与官乐民存等相关问题。
郭树群《关于中国音乐文化史定位的思考》文章中指出了洛秦、项阳、乔建中为音乐文化所做出的的实例并对当代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的两个论域文化特征做出总结,以项阳、洛秦、康瑞军为例,认为中国音樂文化史的研究应该创造出一种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
管建华《新轴心时代中国音乐文化史的定位》文章采用新轴心时代视角的方法对东西方音乐艺术声音进行定位;对东西方声音的感觉性经验的世界观、自然观;对四大轴心文明体系音乐文化史的定位;新轴心时代史观下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的反思与定位四个方面来思考中国音乐文化史的研究。认为中国可以学习和包容西方音乐风格体系,更要学习东方国家对其音乐风格“基因”的文化延续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音乐文化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过去人类多元音乐历史的看;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位过去以及延续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取决于中国音乐史学界能否建立东西方音乐生成论的文化历史对话以及音乐文明的相互借鉴。
柏互玖《整体·整合: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的理念与路径》作者认为中国音乐文化史的定位是将音乐当作文化,将音乐文化置于整个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过程中进行考察。文章从音乐构成、音乐运行与音乐功能进行定位,对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路径提出建议,对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与、意义进行阐述,认为:音乐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全方位性,音乐史是音乐与文化、社会有机体系统演化的历史。即便是一个音乐作品、一个音乐事件都涵盖了整体的社会文化信息资源。因此,我们需要将音乐当作文化,将音乐文化置于整个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过程中进行考察。这需要我们多维度、全方位地对音乐史进行整体研究。作为“整体史”研究的中国音乐文化史,其知识体系主要包括:“音乐本体形态及其历史演化;音乐创作、传承、传播、交流的支撑体系及其运行状态;音乐在为谁表演“场域”中的意义指向与功能作用。在当今学科不断分化、不断专业化的语境下,整合各种学术资源成为必要。学者的整合、课题的整合、知识的整合是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的有效路径。其他相关文献资料如表:
二、中国音乐文化史写作的视角与方法
杨善武《音乐文化的独特性、功能性与“中国音乐文化史”》认为音乐是一种文化,文化背景只是音乐的一种背景,那么作为音乐文化的特殊性就只能通过音乐体现出来,而由音乐所体现的自然就是音乐的独特性。音乐既然是一种文化,那么音乐文化的功能首先应该是音乐作為一种艺术的审美功能。其次则是音乐在社会、民俗、仪式等环境中所发挥的音乐以外的功能,也就是音乐对于周边文化事物的意义、作用,有的称其为音乐的“文化功能”。“中国音乐文化史”,但就所涉及的实质内容看是重在音乐的功能为用上,音乐的功能为用研究对于中国音乐文化史的研究是必要而重要的,但同时指出这种音乐功能性研究只是一种偏重局部的研究并不能涵盖全局性的音乐文化史,可以将其列为专题史或专门史的研究。
梁茂春《“人文音乐史”浅议》将“中国音乐文化史”,理解为“人本主义音乐史”或“人文音乐史”。“文化”者,“人化”也 ;“人化”者,“人文”也,“人本”也。“人文音乐史”是中国音乐历史研究的一条光彩大道。但是中国近现代以及现当代音乐史研究存在诸多问题如:缺少真实,假冒伪劣、互相抄用的著述太多,真实是衡量音乐历史的至高的唯一尺度;内容太过单一,缺乏丰富性,希望能够突破“大一统”“一元化”的历史叙述和史学模式,提倡历史书写的多样形式;许多作品是欠缺人性的,与人发展有利的音乐都应该在音乐史学的研究事业之内;欠缺的是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认为中国音乐史研究应当提倡和坚持“人文精神”。其他文献资料如表:
三、音乐文化史视角下的个案研究
孙晓辉《乾嘉音乐学术论略》本文尝试通过对乾嘉音乐著述的内容进行归纳、分析,以期揭示实学传统下各主要学派的音乐著述及其写作目的,并希望这种以地望群体学统为背景的音乐研究能够得到学界关注,并以启发统观清代音乐学术研究。文章遵循目录学路径,对乾嘉音乐著述的分期(康熙十九年-咸丰年间)、学派分属(皖派、吴派、浙东学派、扬州学派、浦东学派、浙粤学派)代表人物、学术义例、音乐著作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清晰的展示出乾嘉学派音乐学术的总体特征。
四、“中国音乐文化史”引发的思考
孙云、邢洁、李岩炜《跨界·对话——从<接通的意义: 历史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看项阳的学术理念》文章以项阳《接通的意义: 历史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为落脚点,从“传统·田野·历史”逆向考察,多维切入,建构“当下与历史接通;传统与现代接通; 文献与活态接通; 宫廷与地方接通;官方与民间接通; 中原与边地接通; 中国与周边接通;宗教与世俗接通; 个案与整体接通的学术理念与案例分析”,无疑为当下中国音乐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参照,一种更能认识其本质的多元视角与接通路径。跨越学科隔阂,实现不同学科的对话交流,才能有新的看点,这应该是我们这些后学所要努力学习的。
参考文献:
1.逯凤华《“理念·视角·方法 :中国音乐文化史学术研讨会”述评》,《中国音乐学》,2016年第1期
2.项阳《回归历史语境“讲清楚”——以新的治史理念把握中国音乐文化的特色内涵》[J],《中国音乐学》,2016年第1期
3.郭树群《关于中国音乐文化史定位的思考》[J],《中国音乐学》,2015年第4期
4.《整体·整合 :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的理念与路径》[J],《中国音乐学》,2016年第1期
5.杨善武《音乐文化的独特性、功能性与“中国音乐文化史”》[J],《人民音乐》,2016(9)
6.梁茂春《“人文音乐史”浅议》[J],《中国音乐学》,2016年第1期
7.孙晓辉《乾嘉音乐学术论略》[J],《中国音乐学》,2016年第3期
8.项阳《论制度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关系—兼论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J],《音乐研究》,2004 ( 01)
9.项阳《接通的意义-历史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M],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
10.孙云、邢洁、李岩炜《跨界·对话——从<接通的意义: 历史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看项阳的学术理念》[J],《贵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