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2019-09-10管遵平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15期
关键词:艺术性心理思维

管遵平

有效的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巧妙有趣的问题进行恰当的课堂设疑,既能起到反馈课堂教学信息的作用,又能加强教材知识的连贯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他们的成就感,并锻炼他们的思维度和检验他们的思想是否集中,有益的课堂提问会对授课起到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

课堂提问,一般有老师设问、学生思考回答为主导。学生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指导为辅助以及老师总结评价等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以及成就感,老师必须对所提问的问题从心理上为几个等级。从问题内容的难易,说话的语气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变化,因材施教,克服学生各种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尤其要让后进生体会到被重视的感觉。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在课堂提问过程中不同的心理反应,我总结了以下几个角度,并进行分析。

一、紧张心理的表现。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会有一部分同学表现出心理很紧张,急躁不安,低着头,躲避老师的视线,分析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同学性格内向,害怕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发言,担心说错了引起同学们的讥笑;二是可能因某种原因导致思维障碍,心中紧张,回答问题时往往结结巴巴或答非所问,回答不到点子上;三是可能成绩比较差,对问题找不准思考方向或不能完全领会。针对以上不同的情况,我们作为教育者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对待第一类同学,就应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用鼓励的、和蔼的语气对他们提问,并适时的进行引导,增强他们的勇气,在答完后总结时,要用非常激励性的语言增强其自信心。对于第二类情况的同学,我认为在提问时就要把问题分成几问,由浅入深的引导他回答,帮助他理顺思想,找出最后的答案。对于第三类成绩较差者,提问一些基础的,相对简单的问题,答对后一定在总结时加上表扬的话,我一般采用鼓掌、小奖励的形式,让他们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这类学生的积极性延伸到下一节课以及后面的学习,使成绩有所提高。

二、好胜心理的引导。好胜心理强的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高,但由于激进导致争强好胜,善于表现自己,便往往思考不周密就举手求答,导致答案欠妥当,甚至不着边际,离题甚远。针对这些同学,在教学中最好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思维比较周密的问题,如问题的原因,解题思路及方法的归纳等问题,使他们做到边思考边回答。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或欠妥当,或思维受阻时,我们既不能附和其心理,但也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加以指责和挖苦,应恰当指出由于思考问题片面或粗心而引出的错误。敲响警钟,教给他正确的分析方法,但对此类学生不易过多的表扬,否则他们会有飘飘然的感觉,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例如,用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He didn’t______(talk) with his friends。有位平时表现优异的学生回答空中应该填talks,问他原因后得知,他是根据主语he去判断动词应该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而忽略了助动词didn’t后应该加动词原形这一规则。这个时候我用疑问的语气问他,并向其他同学做出求助的表情,在得到正确答案后,他也恍然大悟的样子。这样既保护了他的自尊心,也让他明白,做题要养成考虑周全的习惯。

三、求进心理的激发。对于智商较高,思维敏捷,并且容易发现问题的好学生,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求进心理。他们能够对问题较快的得出答案,并能够把问题引深,开阔思路,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应提一些思维逻辑比较周密的问题,或提一些能引出新知识的规律的问题,或可以从不同角度思维均可得出正确答案的问题,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总结,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变换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考慮问题,探讨一个问题的不同的思路。例如,在复习一般过去时态及动词过去式规律时,即可提问:从课本中找出含有动词过去式的句子,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动词有什么特点等。这种由学生活动起来带动全体同学积极思考的方法,定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后面的做题过程中,他们也会考虑全面,只因为是他们自己总结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除了上述三种情况外,还有一类比较差的学生,他们思维比较迟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也有的是因为某种原因,如对教师某些教育方法不理解、受到同学的嘲讽或是基础过差,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逆反心理,进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放弃学习。这类学生对任何问题都懒得思考,课本破旧,上课精力不集中,所以显得无能为力,我认为他们的症结主要是缺乏自尊和学习兴趣,而学习的动机与兴趣总是与情感相联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加强启发诱导作用,又要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给予充分的信任,鼓励他们勤于动脑、动口、动手、提问时则提问一些简单而有趣的问题,当他回答正确时,一定要加以肯定和鼓励,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其消除逆反心理,提高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抓住学生心理的共性和个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课堂上还要善于洞察学生心理的变化,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消除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他们先喜欢上你,喜欢上这门学科,他们才会有进步,成绩才会提高,才会对他们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猜你喜欢

艺术性心理思维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浅析老龄化背景下公园小品设计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