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探

2019-09-10罗日明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学习习惯小学科学

罗日明

摘 要:小学是学生步入校园展开系统性学习的初级阶段。在科学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应注重对其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其具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基于此,文本展开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探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教学;学习习惯

一、简析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相较于传统教学中灌溉式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专注,并在学习效率逐渐提升中,促进其深入学习。尤其在小学科学这门综合学科中,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使其遨游在科学的海洋中,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的过程中,树立其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高阶段的学习和成长奠基。

二、在小学科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一)促进学生的观察分析

新课改理念的核心便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1]。小学生活泼好动,其注意力集中性较差,为了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学习,教师可以激趣教学,促进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形成自主观察、认真记录、仔细分析的习惯,充分發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其不仅对科学事物、现象更感兴趣,还能够有目的、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观察、思考,成为一个“有心人”。

例如:在教科版的《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植物的种子进行观察,特别对种子的结构做出分析。在课堂中,教师可为大家准备不同的种子和观察用具,如:向日葵、蚕豆、花生、玉米等种子以及刀片、放大镜、滴管、碘液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不同的种子进行解剖、观察,然后做出记录分析。针对短期内无法在教室中观察到的现象,如种子生长过程,可组织学生通过云平台观看微课件,组织其进行小组讨论,使其了解到种子是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种子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能够成长为植物。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合作学习,既掌握了相应的科学知识,又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在观察的过程中,如学生存在错误的行为,教师应及时、巧妙地指出,既不能挫伤其自尊心,又应使其充分意识到这样的举动是不可取的。如:不可乱用观察用具,特别是存在一定危险性的用具;在对种子内部结构的观察过程中,应该仔细、小心,使其具有规范的操作意识,并明白应当协作学习。

(二)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还需发挥实验教学的价值。毕竟,科学素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绝对不是从直接了解成型的理论和结果中得出的,而是要让小学生自己动手去推导、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进而形成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结论以及深入探究的积极性[2]。

例如:在教科版《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教学中,在最开始的实验猜想中,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物体在水中会沉下去。为了树立学生的理性认知,需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接着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泡沫是小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其在水中会浮起来,原因在于泡沫本身的密度较低,内部结构非常轻盈,所以能够在水上浮起来。而铁片、铁球等物体,自身的密度要比水更大,所以会出现下沉的现象。除此之外,橡皮泥的实验过程中,如果将其揉成球状,则会直接在水中下沉;如果将橡皮泥揉成小船的样子,则不会出现下沉的情况,还会漂浮起来,这就可以对浮力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的讲解,还可以贯穿大型轮船、潜水艇等科学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其养成勤于动手、乐于思考的好习惯,在培养其学科素养的过程中,使其形成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感受,在科学教学过程中,不能总是集中在室内开展。教师还需多带领学生展开一定的户外体验,让学生体会科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真切地认识科学变化、自然变化。

例如:在《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教学中,除了使其认识到破坏土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还可以带领学生去植树。在《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过程中,除了模拟实验探究四季成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教师还可以根据四季变化,让学生在户外搜集相应的标本,制作成书签或者是小型的摆件,使其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其对人类慷慨的赠予,培养学生多视角思考、审视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教学中,既注重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累积,又以丰富教学的形式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素养,使其具有结合现实生活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要从上述几个方面开展,还应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这样才能学以致用,使其将知识内化为素养,外化为行动。

例如:现阶段的小学生,大部分都使用过电子产品,也曾有过用耳机听歌曲、看视频的经历。在《保护我们的听力》学习中,可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说说应如何保护听力。这时候,有的学生联系所学,提出了可以用挂耳式耳机替代,同时在耳机上增加海绵体,使其能够起到较好地保护听力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不仅为科学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教师的授课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为了发挥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学习习惯,作为科学教师,一方面应注重创新授课,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呈现生动的课堂;另一方面应具有生本意识,发挥学生的学习中心地位,使其具有动手实践的机会。从而在高效课堂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魏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科幻画报,2018(10):15.

[2]冼雪仪.“5E”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5):25-26.

[3]黄晓,孙丽伟.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4(4):15.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学习习惯小学科学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